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开封:强产业 促增收 乡村振兴有支撑

2024-10-11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庄村调研指导,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封市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促增收、促振兴。

  10月9日,记者了解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面对省委对开封提出“当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希望和要求,开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稳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十链百园千基地”产业升级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行动方案》《开封市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加速推动全市产业从扶贫模式向兴旺模式转换。以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为目标,实施“三链同构”,全面盘活农村资源要素,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因地、因时、因势发展特色产业,让脱贫群众端稳“金饭碗”。祥符区袁坊乡“万亩菌草”产业园项目,既改善了黄河滩区生态环境,又让滩区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该乡1683户迁建群众全部参与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租金不低于700元。袁坊乡还与国家菌草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林占熺教授签订“共建菌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国家级示范基地”战略协议,成为全国五大示范基地之一,真正做到以“生态生计并重”创“增收增绿双赢”。

  通许县依托丰富的红薯资源,大力发展酸辣粉产业。目前,通许县已拥有酸辣粉生产线28条,具有日产240万桶、年产7.2亿桶的生产能力,是全国最大的酸辣粉方便速食生产基地,带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6395户,户均增收1000元。

  政策不断档,产业有后劲。开封市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稳岗就业作为实现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首要举措、县域经济“三起来”的重要抓手,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大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强产业、育龙头,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杞县围绕“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基地产业化,营销市场化”,实施“大蒜富民”战略,打造种植、储藏、研发、精深加工、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条,破除了“蒜周期”收入不稳定难题,有关做法获评“全球减贫案例”最佳案例。祥符区重点培育红薯产业,形成两大红薯种植基地,种植面积保持在16万亩以上,累计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750户,实现户均增收1200元。

  说一千,道一万,稳定收入是关键。开封市推动各县区以基地促园区、以园区促全链条式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做实做优产业增收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培育了以兰考县奥吉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杞县潘安食品等为重点的331家帮扶龙头企业,培育绿色食品22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0个、河南省知名品牌12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6个、中国农业品牌2个,打造了一批以杞县大蒜、祥符花生、通许酸辣粉和兰考蜜瓜为代表的知名品牌,形成了特色突出的开封农产品品牌体系,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效果进一步凸显。

  抓服务、真帮带,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兰考县以“厂房式、车间式、居家式”为主要形式,灵活多样的就业模式,引进投资小、风险小、技术含量低、见效快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建设“共富工坊”,通过搭建“高标准农田+共富工坊”模式,吸纳高标准农田建设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脱贫群众有活干、有钱赚,收入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开封市聚焦脱贫人口求职和企业用工需求,结合“万人助万企”“春风行动”等活动开展专场招聘。加强与昆山、宁波等地劳务对接,推进“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就业增收。积极打造培训、贷款、孵化、服务“四位一体”的创业扶持体系。探索实施“乡贤+建设”“乡贤+服务”“乡贤+发展”三大工程,打造人才回乡、信息回馈、项目回归、资金回流的“回归经济”,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力。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