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002714)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基本情况 1、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72,662万头,较上年上升3.8%。截至2023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42万头,较上年下降5.7%;生猪存栏量43,422万头,较上年下降4.1%。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猪肉产量占全球比例为49.39%,位居全球第一。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猪肉是国人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在我国肉类消费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794万吨,占主要畜禽肉类产量的60.10%。 2、生猪价格走势 我国生猪市场存在明显周期性,生猪供应波动是影响生猪价格的主要因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72,662万头,较上年上升3.8%。猪肉产量5,794万吨,同比增长4.6%,处于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生猪出栏量大,猪肉产量增幅明显,是2023年全年生猪价格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2022年 12月以来,生猪价格进入下跌通道,2023年全年,生猪价格整体维持低位运行,仅在第三季度呈现阶段性反弹。 3、规模化程度持续提升 我国生猪养殖业长期以散养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数量众多。近几年国内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集中度有所提升,产业正朝高质量发展迈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猪肉需求。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预计 2023年底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8%左右,比2022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居前十的上市公司合计出栏约14,915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份额约为 20.53%,较2022年有所提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畜禽水产养殖业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经营情况概述 2023年,公司销售生猪6,381.6万头,其中商品猪6,226.7万头(包括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1,326.6万头),仔猪136.7万头,种猪18.1万头;2023年公司屠宰生猪1,326.0万头,销售鲜、冻品等猪肉产品140.5万吨。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8.6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19%,其中,屠宰、肉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8.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54%;实现净利润-41.68亿元,同比减少127.91%。 2023年,公司持续做好生猪的健康管理与生产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养殖成绩。2023年公司各项主要生产指标较2022年均有改善,公司2023年全年平均商品猪完全成本约15元/kg左右。未来公司将持续打通技术路径、优化生产管理,随着猪群健康水平的提升,各项生产指标有望逐步提升。 2023年,公司不断提升已投产屠宰厂的运营效率,持续开拓肉食销售市场和渠道,优化客户结构,提升经营业绩。2023年屠宰肉食业务产能利用率由2022年的25%提升至46%,头均亏损水平明显降低。2024年,屠宰肉食业务将从市场开拓、渠道建设、客户需求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内部生产管理,进一步增强屠宰肉食业务综合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为全国客户提供高质量猪肉产品。 2023年,公司由高速发展进一步转向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生猪养殖场区配套建设,提升生物安全硬件设施,不断强化生猪养殖的成本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增设粮食贸易子公司,以降低采购成本;围绕已有养殖产能布局屠宰业务,为社会提供更多高品质猪肉食品。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08家,分布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 2023年,公司通过挖潜营养技术,研发推广低豆日粮,持续降低豆粕使用比例。2022年,公司饲料中豆粕用量仅占7.3%,约为行业平均水平14.5%的一半。2023年,公司饲料中豆粕用量进一步降至5.7%。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实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聚焦“提效减量、开源替代”,在需求端压减豆粕用量,在供给端增加替代资源供应,公司积极向行业共享公司核心技术,推广低豆日粮应用。2023年,中国饲料配方中豆粕的占比下降到13%,比2022年下降1.5个百分点。 2023年,公司和西湖大学合作,聚焦合成生物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开展攻关。与元素驱动(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河南牧元安粮合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聚焦豆粕减量替代和其他生物基产品。公司未来将继续借助合成生物技术的进步,持续探索低豆日粮技术。 2023年,公司与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河南千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依托千红制药(002550)在肝素钠粗品、原料药及制剂等领域的专业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经验,并结合公司国内生猪养殖与屠宰的资源优势,建设全球规模及溯源性领先的猪小肠等猪副产品综合利用生物制药基地,生产包含但不限于肝素钠粗品、肝素钠及低分子肝素钠系列原料药及制剂等相关产品。相关合资项目将进一步拓宽产业链,增强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项目工程已在建设过程中,预计2024年末可以开展试生产。 2023年,公司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减少石化能源消费、发展光伏等新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报告期内,公司为统一管理新能源业务,在拟建设光伏项目的县域内成立相关新能源项目公司作为项目建设和运营主体,在确保主业经营不受影响、场区生物安全管理无风险的前提下,内部相关团队规划设计,利用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的大量猪舍、厂房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满足各场(厂)自身需要,余电上网,进行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生产成本,2023年,公司通过投资光伏发电设施已发电3,688万度。后期公司将逐步探讨屋顶租赁、与电力企业合作开发等模式可行性,进一步优化公司能源结构,提高绿电比例,实现低碳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2023年,公司优化组织管理架构,设置3个事业部:饲料事业部、养猪生产事业部、屠宰事业部及8个职能平台,更好地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实现公司高效运营,降低管理成本。公司人力资源部持续开展多项招聘活动,吸纳高校优秀人才,同时积极开展海外专场招聘活动,吸纳优秀留学生加入公司,打造年轻化、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梯队。通过人才考察机制,选拔和任用精英人才;通过在池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精准赋能,不断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和岗位素养;加强绩效管理,优化薪酬机制,薪酬向优秀员工倾斜,提高奖励标准,激发员工活力;通过干部管理机制,为员工提供清晰明确的晋升通道,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发挥最大价值,满足公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 (二)主营业务和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猪的养殖销售、生猪屠宰,主要产品为商品猪、仔猪、种猪及白条、分割品等猪肉产品。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有养殖产能约8,000万头/年;共投产10家屠宰厂,投产屠宰产能2,900万头/年。 公司采用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覆盖整个生猪产业价值链。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便于公司实施更加严格的成本管理与质量控制,全方位保证经营成果。 公司自建饲料厂,自主研发营养配方并生产饲料以满足各阶段生猪饲养需求,根据原粮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应用低豆日粮技术降低豆粕使用量,从而有效控制养殖成本。 公司采用轮回二元育种体系,通过持续自主选育建立育种核心群,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疫病风险。同时,公司种猪在繁殖性能、生长速度、瘦肉率和胴体品质等方面可同时满足种用和商品用需求,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坚持创新研发与智能化应用,自主研发新风空气过滤系统、独立通风系统、智能环控系统、智能饲喂系统等,并应用一系列智能设备协同作业,通过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提升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助推行业转型升级。 2023年公司通过自养自宰的业务模式,将食品安全做到全程可知、可控、可追溯,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向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猪肉食品。 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在全国设立26家屠宰子公司,所有屠宰生猪均来源于公司自有养殖场;公司继续大力拓展全国猪肉销售网络,截至 2023年末,屠宰、肉食业务已在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设立60余个服务站。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公司历经 30余年发展,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公司一体化产业链经营模式能够将各个生产环节置于可控状态,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环保运行、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环节具有一定的优势。 1、食品安全优势 公司饲料自产自用,在原料采购、加工生产、运输等各环节均制定高标准,严格把控饲料品质,从源头上加强食品安全控制。公司生猪自繁自养,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健全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体系,建立从猪肉追溯至断奶仔猪的生猪批次质量追踪体系,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公司设立宏信检测,从兽药、水源、饲料、生猪养殖到屠宰肉食,依据产品标准全程开展兽药残留、营养、环境监控、疫病诊断等检测验证工作,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宏信检测已获得CMA认证以及CNAS认可。 公司屠宰肉食板块所有屠宰生猪均来源于自有养殖场,生猪来源可控可追溯,从源头保证原材料的安全及品质。公司通过宰前检疫、宰后同步检疫、出厂严格检验的检验检疫关,杜绝不合格的生猪进入食品链。公司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在肉品生产过程中配备X光机及金探机进行异物检测,冷鲜肉采用全程冷链运输,每辆运输车均配备温控设备与 GPS 系统,确保运输过程安全。 长期以来,公司不断加强生猪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食品安全与品质管理,持续优化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针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实行精准化管理,形成了“711”食品安全与质量保障体系。其中,“7”指从投入品、饲料加工、养殖生产、检测验证、上市销售、屠宰肉食、市场流通七个板块开展全链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链条;“1”指打通饲料—养殖—屠宰的信息化系统,全程数字化食品安全与品质管理,用数字化保障食品安全与质量;“1”指建立了一个食品安全与质量文化体系,统一员工的认知与行为。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饲料生产和生猪养殖环节已获得由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认可的FSSC22000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GLOBAL GAP 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认证,并通过国家首个优质畜禽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认证,六个生猪养殖场获得内地供港澳活猪资质,内乡县牧原现代农业综合体有限公司获得China GAP认证。屠宰板块,公司共有10家屠宰厂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家屠宰厂通过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家屠宰厂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家屠宰厂通过HACCP体系认证,1家屠宰厂通过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4家屠宰厂通过国家级标准化屠宰厂建设认证。 2、疫病防控优势 一体化经营模式为公司实施标准化疫病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公司拥有 30余年的生猪养殖及疫病防控经验,在内部建立了完整的疫病防控管理体系,公司秉承“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通过智能猪舍搭载环控、智能巡检设备,结合诊断检测平台,打造更加完善的疫病预警防控体系,逐步实现多种疫病净化。 在场区布局方面,公司实行“大区域、小单元”布局,防止疫病交叉感染和外界病原侵入。在养殖过程中公司采取“后备独立隔离驯化”、“分胎次饲养”、“一对一转栏”、“全进全出”等生物安全措施,确保防疫体系安全、有效。 3、成本控制优势 公司一体化产业链经营模式具备集中采购、统一管理等优势,可减少中间环节交易成本,提高对市场变动的反应能力,使整个生产流程稳定可控,增强公司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4、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优势 一体化产业链经营模式下,公司规范生产标准、制定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同一批次出栏生猪品质符合统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公司在饲养环节应用先进、高效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公司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综合生产经营能力。 同时,公司通过不断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已实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生产管理、食品安全追溯等关键环节全覆盖,优化了企业管理流程,形成了规模化、高效化、集成化的管理模式,消除企业信息“孤岛”,实现最小颗粒度管理,大幅提高了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 屠宰肉食板块,公司对所有屠宰子公司生产销售业务采取后台统一管理的模式。在生产端,公司在屠宰加工的生产工艺上统一标准、集中培训,保证屠宰肉食产品质量一致性;在销售端,公司对全国各地的屠宰子公司产能统一管理、分配,结合客户需求时限、产品要求、运输路线等要素,为全国各地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供应与服务,目前公司在大规模供应标准化产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二)智能化现代猪舍优势 公司创始人秦英林先生自 1992年创业伊始就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对猪舍设计持续研发创新,积累了大量技术与经验。公司智能化现代猪舍能够为猪群提供洁净、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在确保动物福利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公司升级猪舍规划及猪舍设计,通过分区管理、高效过滤空气、独立通风系统等方式,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同时,公司通过饲料高温灭菌、管链密闭输送、饮水超滤消毒、出风灭菌除臭、智能装备应用升级等方式,实现对猪群的全方位把控,减少人畜接触,提升全程疾病防控能力。 公司积极投入智能养殖装备技术的研发,以现代工业装备、先进材料、高通量检测、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针对猪舍环境无人智能控制、生猪健康自动识别预警、猪场生物安全与工程防疫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发出了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巡检(可实时监测猪舍内温湿度、有害气体、声音等十余项指标)、自动清洗、自动性能测定等关键智能化技术与配套智能设备,实现生猪养殖全过程的智能化应用。同时公司通过开发物联网平台,把前端智能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处理,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养猪全场景数据高效管控,助推传统生猪产业向智慧产业转型升级。 牧原肉食智能化团队持续进行能力升级,明确遵循“产品标准,工艺管理,产线设计,设备自动化”四步走的技术路径,在胴体智能化、副产智能化、分割智能化、精加工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等业务板块开展工作,落地应用了分割品自动加工、副产品自动加工、智能配发货等设备,提升工厂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助推传统屠宰行业向智慧化产业转型升级。 (三)生猪育种优势 公司始终以终端消费者消费需求为方向,以猪肉品质、瘦肉率、繁殖力和生长性能为主要育种目标,坚持价值育种。 公司依托全产业链布局,开展大规模种猪性能测定、屠宰测定和种猪遗传评估,通过30余年的选育与培育,形成了遗传性能稳定、一致性好、适应性强、综合效益好的种猪群。 公司联合各大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种猪智能测定、种猪大数据遗传评估、种猪种质资源分子鉴定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猪育种系统,收集大量种猪及其后裔的表型测定数据,通过科学的遗传评估,加快群体遗传进展,确保公司能够快速挑选各项性能指标优良的种猪,通过精液将优良基因应用至核心群及扩繁群。公司建立了专业肉质检测中心,依托全产业链优势,持续开展种猪和商品猪肉质测定评估,为肉质选育提供数据支撑,持续选育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猪肉。 公司在发展过程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独特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从核心群选留公猪直接应用至父母代种猪,开展多品系轮回杂交生产,其优点是:每代的种猪都可保持杂交优势;可节省种猪生产成本,无需外购种猪;可降低大量引进种猪带来的疾病风险;提升猪群适应性。 公司生产的二元种猪,在繁殖性能、生长速度、瘦肉率和胴体品质等方面可同时满足种用和商品用需求。 (四)营养技术优势 公司在现有“玉米+豆粕”型、“小麦+豆粕”型配方技术的基础上,持续研发引入大麦、高粱、原料副产品、杂粮杂粕等,实现对原料的充分应用;同时研究应用低豆日粮,应用净能、真可消化氨基酸体系设计日粮配方,充分利用发酵氨基酸降低豆粕用量,不仅减少传统日粮对玉米、豆粕的依赖,也大幅降低了氮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公司根据原材料性价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有效降低饲料成本。 针对不同种群、不同生理阶段的生猪,依据猪群生产性能表现,运用析因法设计动态营养模型,为猪群提供最适营养。通过变频混合技术,可根据猪群生长性能动态调整营养供给,实现一日一配方、精准供给营养。 公司在饲料加工生产环节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系统一键启动,自动运行,所有饲料采用高温延时灭菌工艺,灭菌温度实时在线监控、分析、处理,保证高温灭菌效果;灭菌后的高温饲料经过三级过滤的冷却风进行冷却后,使用密闭饲料罐车运输至养殖场集中料罐,再次使用管链密闭输送至饲养单元,实现全程无人为接触,饲料生物安全零风险,保障猪群健康。公司搭建了饲喂信息化系统,实现对饲料质量、采食情况和猪群生长性能的监控、分析、反馈,保证饲料品质、营养精准供给、猪群健康生长。 (五)原粮采购优势 公司通过与国内外主要粮商达成业务合作关系,积极多渠道扩充粮源,锁定原粮供应,降低风险。公司还围绕粮食产区进行采购布局,积极探索创新源头粮源合作模式,减少源头粮源到用粮企业中间环节,充分发挥企业产区布局优势,优化对上游原材料的品质把控,致力于提升粮食产业链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商达成合作共赢。 公司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配方,采用灵活采购策略,进行不同品种间的原料置换,降低饲料成本。 (六)生产管理优势 公司对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等业务环节各项生产流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制度和技术规范,打造出“种、料、康、养、智”等二十大钻尖技术,攻克生物育种、养猪环保、疫病防控等多项重大难题,推动了公司养殖技术进步,养殖生产效率提高。 公司根据各养殖场区不同的运营阶段与饲养阶段,结合产品品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盈利能力等因素,制定科学的成本考核方案。 公司以价值创造为基础进行价值分配,自主开发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详细准确考核到场到人,场区经营结果直接挂钩生产人员薪酬,量化分析员工能力、效率和价值,实现人岗准确匹配。 公司推行星级饲养员评定、师徒传帮带制度,能够快速复制先进工作经验、有效提升各岗位业务技能水平,提高公司生产效率。 (七)人才优势 公司创始人秦英林先生,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与钱瑛、杨瑞华、苏党林、褚柯、李彦朋、牛旻等一批行业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技术骨干构成了公司核心研发团队。 公司秉持价值观选人育人用人的理念,广纳贤能,持续引进卓越领头人、钻尖人才及储备干部,支撑公司二十大技术创新突破,致力于打造年轻化、梯队化及国际化的人才团队,推动公司快速发展。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1、市场规模大,行业集中度较低 猪肉是中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主要品种,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 72,662万头,全年猪肉产量5,794万吨,占主要畜禽肉类产量的60.10%,行业市场规模达万亿级。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处于规模化养殖与大量散户养殖并存的阶段。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居前十的上市公司合计出栏约 14,915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份额约为 20.53%,较去年有所提升。行业规模化养殖趋势延续,集中度持续提升。 2、行业整体生产水平仍有待提升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但产业布局不合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突出,猪肉市场供需阶段性失衡和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时有发生。 国内养猪业正从传统的低水平、散养为主的养殖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变,并且呈现加速转变的趋势,这将给公司带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3、技术创新是现代化关键 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又在于持续推进科技进步。当前生猪养殖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通过技术创新打开农业新空间的潜力依然很大。行业需要通过深挖养猪技术,在生产成绩、养猪成本、猪肉品质上,挖掘技术提升空间,提升经营业绩,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猪肉产品。 (二)公司发展目标 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规模化现代养殖、屠宰通过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可满足消费者对健康、优质的猪肉产品的需求,并成为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发展的趋势。基于此,公司的总体发展目标是: 1、持续发展,为大众生产物美价廉的猪肉食品。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者主动权益意识的增加,对食品安全的诉求愈来愈强烈,期望消费更多安全、健康的食品。为加快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安全、高品质猪肉食品的需求,公司将持续通过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大众生产物美价廉的猪肉食品。 2、创新驱动,推进猪肉食品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1)育种技术提升方面,公司采用开放式核心群选育方法,持续优化种猪的遗传性能。公司持续增加良种研发资金投入,以提升种猪胴体品质和性能为重点,建设核心育种场、种公猪站等基础设施,不断增强生猪育种自主创新能力。公司积极成立种猪公司,集中力量攻坚生猪养殖行业“卡脖子”技术,为行业提供更多优质种猪资源。 (2)智能化设备升级方面,公司探索和建设数字化养殖场,积极研发和应用养殖环境智能监控和精准饲喂等相关装备。未来公司还将持续加强物联网平台建设,通过数字化、物联网的方式以持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减少人畜接触,极大提高猪群健康管理水平,为大众提供更高品质猪肉产品。 3、延伸产业链,提供高品质猪肉食品 202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畜禽屠宰“严规范 促提升 保安全”三年行动方案》,方案中指出“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到2025年,全国畜禽屠宰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屠宰产能向养殖主产区集聚,与养殖产能匹配度明显提高,畜禽屠宰产能利用率和行业集中度稳步提高,畜禽屠宰规范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未来,生猪屠宰行业将向集中度提升、规范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公司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放心猪肉,通过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围绕养殖产能布局屠宰业务,现已形成了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公司引进全球先进的自动化控制肉类加工线及配套设备,实现生猪屠宰、分割自动化、智能化;严格落实规范化运营,加强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工艺技术水平,提高屠宰效率,不断提升经营业绩;持续进行肉食市场的开拓,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高品质猪肉食品;积极推动行业升级,实现中国屠宰行业现代化。 公司的发展战略包含以下几方面: (1)食品安全战略 公司持续完善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通过建立严密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的猪肉产品。 (2)科学育种战略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种猪资源是生猪养殖行业的“芯片”,公司通过科学化的育种技术,提高种猪的遗传性能,改善猪肉的品质和口感,降低饲养成本,提升养殖效率。公司通过进一步扩大核心种猪群规模,保持了在国内生猪育种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公司不断扩大商品猪的饲养规模奠定基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公司始终以终端消费者消费需求为方向,以猪肉品质、瘦肉率、繁殖力和生长性能为主要育种目标,坚持价值育种。公司持续增加良种研发资金投入,以提升种猪胴体品质和性能为重点,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出资设立11家种猪公司开展种猪育种及销售业务,在提升公司育种水平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种猪。 (3)标准化生产战略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设计适合中国养殖业现状的标准化猪舍和自动化养殖设备。公司已申请猪舍设计、猪舍智能送料系统、猪舍智能液态饲喂装置等多项专利技术,推进中国生猪养殖业标准化、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公司将通过优化内部生产流程、加强生产各环节品质控制,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保证食品安全。 (4)人才战略 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公司对高素质管理人才、跨学科人才、技术熟练工人的大量需求。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完整、合理、科学、有效的人才层次体系,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2023年经营计划完成情况以及2024年经营计划 2023年,公司出栏生猪6,381.6万头,与年度经营计划相符。 2024年,公司预计出栏生猪6,600万头至7,200万头。 2024年,公司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内部人才培养、竞聘选拔以及引进外部优秀人员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动能,通过晋升、管理机制创新等激励措施,激发人才活力,提升公司的发展质量。公司将继续推行标准化管理,将持续提升发展质量作为重点工作,通过不断提升智能化应用水平、优化人员培训方案、加强管理干部综合素质培养,合理安排生产运营,提升产能利用效率,加强疫病防控,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经营业绩。 屠宰方面,公司将持续开拓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加强内部生产运营管理,持续提升产能利用率。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创新研发力度,通过不断投入研发资源,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四)可能面临的风险和采取的措施 公司针对可能面临的风险采取的措施: 1、疫病防控:智能装备方面,针对常见疫病,公司通过创新研发和普及使用新风过滤系统、独立通风系统、智能饲喂系统、智能环控系统等智能装备,大幅提高猪舍环境质量,减少疫病发生,提升猪群健康程度;人员方面,公司拥有一支规模庞大、专业能力较强的兽医人才队伍,同时公司通过日常对于业务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增强人员生物安全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提升人员应对疫病风险处理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制度方面,公司建立有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业务标准化流程和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制度。针对疫病,公司强化预警体系,严格做好车辆、人员、饲料等全环节管控,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2、成本控制:公司将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提升育种技术,加强营养管理、疫病控制、环境控制等,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提高生产成绩,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公司将通过不断提升智能化应用水平、优化人员培训方案、加强管理干部综合素质培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人员效率,降低公司成本,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降低生猪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3、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原材料成本,平抑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一是公司会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配方,推行低玉米豆粕配方,小麦、稻谷与豆粕等灵活搭配,进行不同品种间的原料置换,降低饲料成本;二是根据生产需求和成本控制等灵活调整饲料原料采购策略,降低采购价格。公司围绕粮食产区进行采购布局,积极探索创新源头粮源合作模式,减少源头粮源到用粮企业中间环节,充分发挥企业产区布局优势,优化对上游原材料的品质把控,致力于提高粮食产业链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商达成合作共赢。 4、食品安全:公司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视食品安全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品控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产品的标准组织生产,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形成覆盖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从源头到销售的全程有效监督与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 5、渠道开拓: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业务生态系统中合作的供应商和客户数量随之增加,公司对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准入设置有一定的准入门槛,确保其业务能力和经营情况稳定。未来公司会继续严格把控供应商和客户的准入,拓展合作渠道,降低单一供应商或客户依赖,严格把控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6、自然灾害:为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司制定有专门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预案,能够及时有效的根据预案调动资源将风险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730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32 时间:2024-01-08杞县大蒜行业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换届选举会议召开...
浏览:116 时间:2024-10-08国家发展改革委:猪肉消费需求有支撑 预计短期内猪价下降空间有...
浏览:59 时间:2024-09-02【收评】生猪日内下跌1.88% 机构称生猪震荡看跌,波段操作...
浏览:49 时间:2024-07-25《生死疲劳》中提到的《苦胆记》真的是虚构的吗?【莫言吧】...
浏览:4 时间: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