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为什么这么爱吃蒜? | 豫记
2017-11-23 10:28
河南人是大蒜的主产区,河南人对蒜也有异乎寻常的情结:春夏秋冬,但凡端起面碗,一定离不了蒜。其实,河南人种蒜吃蒜的历史是从汉代才开始的,虽然历史的大蒜曾有过争议,有人把它当成毒物,有人认为它是良药。但无论怎样,在河南人眼里,大蒜是一种家庭关系的纽带。
苜蓿洼村花丨文
豫记微信号:hnyuji
每个河南人都对大蒜有执念
他们甚至也练就了生嚼大蒜的技能
前几天在B站看视频,大胃王密子君直播吃10碗biangbiang面。吃面的时候,店老板给了密子君两瓣蒜,无所不吃的重庆姑娘咬了一口便紧皱眉头。
无法消受大蒜的密子君
我暗暗发笑,生嚼大蒜这样的技能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的,但是,这对于河南人来说,简直小菜一碟。
在河南的路边摊,桌子上大多会放着一个油腻且发黑的塑料小筐,里面放着大蒜。吃面条、吃饺子、吃包子,食客自己拿了剥皮,随意食用。
一口面条一口蒜,就算给筐里的蒜都吃完了,店家也绝对不会让你加钱。
豫记搬到新闻大厦以后,每逢聚餐,老杨大多要带大家去楼下的小餐馆搓一顿,其中,必点菜一定有一道蒜拌柴鸡蛋。
做法异常简单,熟鸡蛋榷碎了,浇上蒜汁拌匀,用豆腐皮儿卷起来吃。都是寻常食材,但组合在一起,却妙不可言。
这是一张实拍
而我,总是要趁着大家推杯换盏的时候,悄悄多挖上几勺鸡蛋沫……
更早一点,还在大东南上学的时候,本地同学吐槽她的邯郸婆婆炒青菜还要撒点葱花再拍两瓣蒜,末了,还要加一句:“邯郸就挨着你们河南,你们是不是也这么重口?”
我直接怼了回去:“就你们福建好,清炒和白灼,嘴里淡出鸟。吃面条连个蒜瓣都没有。”
虽然在人家地盘,但气势不能输。我们河南人就是这样炒菜的,咋地?
河南的农村也有一个习惯,房檐上挂着蒜。中牟、杞县、通许,特产有啥?就是大蒜。
即便这些老人来到城市抚养第三代,住到了单元楼里,阳台上也少不了一盆新栽上的小蒜苗。种这玩意干啥?其实也不指望吃它,说到底儿,还是一个乡土难离的习惯。
不然,在大观园里逛花了眼的刘姥姥,行酒令时也不会张嘴就来一句:一个萝卜一头蒜。
梁实秋在《吃相》中把“食蒜”写得更为生动:“从前我在北方家居,邻户是一个治安机关,隔着一堵墙,墙那边经常有几十口人在院子里进膳,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呼噜,呼噜,呼——噜’的声响,然后‘咔嚓’一声,他们是在吃炸酱面,于猛吸面条之后咬一口生蒜瓣。”
太生动了!
把大蒜放在了鸡鸭鱼肉的同等位置上
古代的大蒜有多主贵?
其实,河南人也并非出娘胎就自带生嚼大蒜的属性。毕竟,大蒜还是汉朝的张骞从月氏国带回来的。大蒜在引入以后,很快就成了中国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与葱、韭、姜一样,成为佐饭、调味两宜之佳品。
《太平御览》里记载了一个关于吃蒜的故事:
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成都王司马颖挟持晋惠帝司马衷逃往洛阳,途中吃饭,宫女端来的是粗米饭,还有大蒜头、盐豉两样下饭菜。
一向锦衣玉食惯了的司马衷,此时饿得不行,就着大蒜一连吃了两大碗粗米饭。由此可见,一口大米一口蒜,在当时的民间已经成为了习俗。
在这之后,吃蒜这个习惯还是渗透到了上流社会。
据《南齐书·张融传》记载,有一次南朝齐豫章王萧嶷请人吃饭,张融吃了烤肉后,想要盐巴和大蒜,但又不好意思说,就摇着食指,老半天才停下。
吃大蒜瘾比较大的可能是唐代人。大蒜被古人当荤菜,出家人是禁食的,但据《广五行记》记载,唐咸亨年间,有个和尚因为没有大蒜,连吃鱼肉都没有胃口。
跟这个和尚三观相似的还有晚唐宰相裴度。在唐朝那个道教炼丹盛行的时代,不信教的裴大人也是一股清流。他曾说过这样的话:
生老病死呢,都是有定数的。干嘛不开心?鸡肉、猪肉、鱼和蒜,拿起筷子只管吃。(鸡猪鱼蒜,逢著则吃。生老病死,时至则行。)
虽然一辈子被排挤、外放,但70岁的裴大人还是笑着回到了东都洛阳,和白居易、刘禹锡唱酬甚密,成为了洛阳文坛的中心人物。
虽然不知道裴大人是怎么吃蒜的,单凭他能把蒜和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就知道他一定也是没了蒜不能活。
五代时期,宫人将大蒜称为“麝香草”,进一步提高了大蒜的身价。到宋代,《浦江吴氏中馈录·制蔬》中已提到“蒜瓜”、“蒜菜”、“蒜苗方”、“蒜苗干”等多种大蒜制品的制作方法。
其中的“蒜苗干”,就是眼下春天蒜苗成熟时制作的下饭菜,具体做法是:“蒜苗一斤,切寸段,盐一两。腌出臭水,略晾干,拌酱、糖少许,蒸熟,晒干,收藏。”
所以说,“吃蒜”并非是北方人的专利,但“生嚼”却真的带上了一种地域属性。
在河南人眼里,大蒜从来都不是什么神圣之物
因为河南人的家就是大蒜味的
除了被做成“下饭菜”,大蒜传入中原以来,还被医家当成了治病救人的中药材。
成书于汉末的《名医别录》开了先河,说大蒜:“味辛,温,无毒。归脾肾。主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可见,汉代医家已将大蒜视为治霍乱、肠胃炎、中毒的良药。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元代养生家贾铭。他的《饮食须知》,对普通菜蔬多持严苛的态度,几乎无不有毒或有害,大多物种笼罩在概莫能外的阴影下。
比如说茄子,简直是命运不济的代表。说什么吃多了伤脾。立秋后吃茄子伤眼睛;尤其是啊,茄子和大蒜一起吃,会得痔疮,女人吃了,还会不孕。
口诛连连,后一断语,直截了当判处茄子和大蒜大辟之刑,倒也痛快,但不知茄子和爱吃茄子的人是如何想的?
贾铭是元代的浙江人,我隐约看到了一个南方人对蒜泥蒸茄子的恶意。
把大蒜推上神坛的,《名医别录》并不是世界第一,早在2100年前,凯撒大帝远征欧非大陆时,命令起士兵每天服1头大蒜以增强气力,抗疾病。
时值酷暑,瘟疫流行,对方士兵得病者成千上万,而凯撒士兵无一染上疾病腹泻。仅用短短的几年时间便征服了整个欧洲,建立了当时最强大的古罗马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不列颠帝国的军需部门曾购买十吨大蒜榨汁,作为消毒药水涂于纱布或绷带上医治枪伤,以防细菌感染。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药品的严重缺乏,许多国家的军医都使用大蒜为士兵治疗伤口,当时,苏联曾誉称大蒜汁为“盘尼西林”。
我国近代的八年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医也曾用大蒜防治了感冒,疟疾及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增强了革命战士的体质。
只是,在河南人眼里,大蒜却未必如此神通广大,可能它更像是一种温情脉脉的代表。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家长勒令捣乱的小孩:去,剥两瓣蒜榷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732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32 时间:2024-01-08油价“跌惨”!10月1日:全国92/95号汽油价格,猪价如何...
浏览:82 时间:2024-10-02《生死疲劳》中提到的《苦胆记》真的是虚构的吗?【莫言吧】...
浏览:5 时间: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