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第七天

2024-01-22

带你赴一个经典的约会

第112

推荐者

李偶恺,初一六班学生,2017-2018年度苏州市三好学生。喜爱阅读,写作,音乐,运动,摄影,旅行。

大家好,欢迎来到西马之声。我是来自初一六班的李偶恺。今天我想给大家推荐余华先生的著作《第七天》。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我抱着尝试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

扉页上写着:

“And on the seventh day God ended his work which he had made;and he rested on the seventh day from all he had made.”

这是摘引《圣经·创世纪》的一句话,大意是:“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作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本书主要讲了刚刚去世的死者“我”(即杨飞)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由“我”讲述死后七天里的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与往事,向我们读者展示了一些人情冷暖,社会现实。

已经死去的杨飞,接到来自殡仪馆的电话,催促他去火化——他知道自己死了,可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待他到殡仪馆排队拿号,由于没买墓地,只得放弃火化,成了“死无葬身之地”的孤魂野鬼。——他是在餐厅失火时被砸死的,那一刻他正震惊于电视中已成高官情妇的前妻自杀的新闻。

在阴间,杨飞开始寻找养父。他是铁路工人杨金彪捡的养子。父子情深,杨金彪老来有病,怕拖累他无声离去。这一路,杨飞见到各路亡灵,这些人间过客,许多都是各类新闻事件的主人公——拆迁、瞒报死亡人数、死婴丢弃、“鼠族”生活、杀警案、地下卖肾……这些时代的疼痛,被《第七天》聚在了一起。

这本书奇特的地方在于叙述角度和叙述方式。余华先生用生动的笔触将我们的世界和死者世界相连,用一个死者的角度来描写现实世界。看似荒诞的故事背后,其实蕴含着的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或黑暗,或温情的东西。情节与情节的衔接,时间线的颠倒更迭,故事情节的怪诞奇异,都与我们看过的其他传统小说不同。余华先生摒弃了传统小说的连贯度和完整度,而是把一些看似是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东西留了下来。就像一场梦一样,在扑朔迷离的情节中也有骨感和真实。

余华在答《京华时报》记者问时说,他一直有这样一种欲望,“将我们生活中看似荒诞其实真实的故事集中写出来”,“让一位刚刚死去的人进入到另一个世界,让现实世界像倒影一样出现。”网上很多人说《第七天》没有《兄弟》那般波澜壮阔,也没有《活着》那般让人震撼,其实,看似荒诞的故事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

视频推荐

父亲

The Seventh Day

荒诞

绝望

这本书写到了很多关于人性的黑暗面,关于社会的现实:商场火灾隐瞒遇难险情,不负责任的政府团队为了息事宁人,将事件控制为“较大事故”;死人医院为了掩盖事实,将弃婴丢弃在废弃河道,被市民发现举报后还将这一条条稚嫩的生命称为“医疗垃圾”

这些被利益驱使,被虚荣控制的人心已经完全堕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看起来荒诞无比,但更可怕的是,它们的的确确是存在于社会上的。这难道不是比小说所写到的更加荒诞?

“我走出自己趋向繁复的记忆,如同走出层峦叠嶂的森林,疲惫的思绪躺下休息了,身体仍然向前行走,走在无边无际的混沌和无声无息的空虚里。空中没有鸟儿飞翔,水中没有鱼儿游弋,大地没有万物生长。”这是第三章结尾主人公杨飞脑海中的一段话。在这个偌大的世界我们是不是也会迷茫,也会找不到方向。

不过,在这部充斥着黑暗和混沌的小说里还能看到许多温情:杨金彪于杨飞而言,不是父亲却给了他最深厚的父爱。郑氏夫妇惨被拆迁,依然惦念他们的小女儿。车祸身亡的李月珍,永远是杨飞以及那许多小婴儿的妈妈。自杀的李青,仍旧感念从前的美好。鼠妹的为情自杀,伍超为鼠妹的墓地卖肾筹钱而死。他们心性本善,或迫于生活,或迫于压力,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真善美的灵魂却永远不会被时间磨灭。

在死去的七天里面,杨飞遇到了生前熟悉或是听说过的人。他们在这个世界抛弃了生前的世俗与功利,没有人心的险恶,没有利益的纠葛,每个人都融洽地相处。可笑的是,这却只能在亡灵世界实现。这是多么的荒诞和可笑啊。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

在整部小说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他惊讶的向我转过来,疑惑的表情似乎是在我询问。我对他说,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侯,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余华先生到底想表达什么?其实:生即是为了活着的忍耐,是为了对死亡的抗争,生命的价值在于对抗这荒诞的世界。《第七天》值得一读。将目光转向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总能找到书中最后七天的缩影,但这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真心希望世间少一些悲惨阴霾,多一些温暖人情。尝尽世间冷暖,方可悟出真谛。

谢谢收听,我们下次再见!

文字: 李偶恺

音频:张可

编辑:呐喊星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