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方博弈致猪价波动,生猪养殖行业向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
1.1猪肉消费市场规模庞大,不同区域出现消费差异
中国猪肉总产量世界第一,为国民第一蛋白质来源。2021年我国生猪出栏量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4%;生猪存栏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1%;猪肉产量为5296万吨,同比增长28.75%,占全球猪肉产量比例为44.09%,位居全球第一。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我国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猪肉消费量的46%,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约为世界人均猪肉消费量的2倍。猪肉是国人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在我国肉类消费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在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水产品分别为18.2/12.7/2.3/1.2/13.9kg/人,猪肉人均消费量与前几年相比虽有小幅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猪肉的消费量比较大的地区主要在南部和东部。人均猪肉消费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重庆、四川、广东、江西、云南,而在新疆、宁夏、西藏、青海等省区,由于受到了宗教信仰和生产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牛羊肉消费的占比较大,猪肉消费所占的比例比较小。
1.2规模化发展,全产业链降本增效为未来趋势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供给端规模化程度较低,供需错配造成周期性价格波动。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中,按照规模比较,中小场户占比较大,并未像发达国家完成规模化养殖普及。据中国畜牧业年鉴数据,2019年生猪养殖厂户数量为2273.77万户,其中年出栏头数1-49头的小场户数量为2144.58万户,占总场户数量的94.32%,年出栏头数小于500头的中小场户占比约为99%。中小场户易在猪价处于高点时大量购买仔猪进行育肥,最终导致市场上生猪出栏量过多,从而导致生猪价格下跌。价格下跌时,中小场户逐步退出市场从而造成市场供应量减少又造成了价格上升,由此往复造成了供给上的错配进而造成价格上的波动。
2021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居前的五家企业(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双胞胎、新希望)合计出栏9,004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份额为13.41%。2016-2021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CR10生猪出栏量市占率从5.41%上升至13.41%,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相比其他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规模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规模养殖集团呈现全产业链发展趋势。由于生猪价格存在周期波动,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多数企业为抹平周期波动所带来的盈利风险,开始进行全产业链发展。以牧原为首的生猪养殖公司,上游拓展饲料行业以及大宗原材料采购业务,下游积极拓展屠宰以及肉制品加工行业增强公司抵御猪周期波动能力。未来全产业链发展会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降本增效为生猪养殖公司未来内生增长模式。近几年,饲料原材料玉米、豆粕等价格高速上涨,长期维持高位;规模集团生猪养殖公司高速扩产进一步导致了成本上升。规模集团厂与散户相比,养殖成本较高。猪肉价格在无疫情及政策的影响下,反弹幅度有限,为保障公司盈利能力以及在猪周期低点拥有充足现金顺利穿越周期,未来降本增效将成为各个生猪养殖公司主要发展目标。
从国外引进原种种猪培育,需至少22个月传导。纯种公猪一般选择外国猪。二元母猪也主要是由两个纯种猪杂交而成,目的是为获得杂种优势,母猪选择繁育能力强的品种,公猪则选择身强力壮、肉质好的品种。从养殖周期来看,祖代猪怀孕四个月生出二元猪,二元猪需要成长8个月时间长大到能够育仔,再花四个月生出最终的产品三元猪,三元猪花费6个月成长为大猪,这个过程从二元猪算起是10个月,从祖代算起需要22个月。
1.3周期遵循“蛛网模型”,多代传导致波动性差异
生猪养殖价格周期变化遵循“蛛网模型”,供需错配造成价格波动。通过对生猪价格与供给的跟踪,生猪价格的波动会造成需求和供给的不断变化,从而造成供需错配;反之,生猪养殖供需错配的变动又造成生猪价格的不规则变化。典型的猪周期遵循“猪肉价格上升-母猪补栏增加-猪肉供大于求-猪肉价格下降-能繁母猪淘汰-猪肉供不应求-猪肉价格上涨”的变化形式。
1.4国内外对比,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仍有提升空间
中美对比,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成本仍有提升空间。据USDA和网络信息搜集,2019年,中国综合生猪养殖成本为15.40元/kg,美国生猪养殖成本为12.01元/kg。与美国对比,中国饲料与人工成本相对较高,美国生猪养殖厂主要以机器辅助进行生产,因此造成了美国养殖成本中人工费用占比降低,固定器械成本较高。规模机械化优势帮助美国养殖公司进一步降低成本,未来或可成为我国生猪养猪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美国生猪育种体系优于国内进一步造成行业差距加大。据中国猪业数据报告数据,2020年中国平均窝均总仔数为11.46头,平均窝均活仔数为10.57头;美国平均窝均总仔数为14.99头,平均窝均活仔数为13.46头。在生猪养殖育种培育体系中,我国培育体系与美国培育体系差距近3~4头左右。育种体系所带来的差距会体现在行业平均养殖成本中,因此长期造成了中美养殖成本的差距。
随着规模化发展,生猪养殖行业成本快速下降。从1992年到2009年,美国自繁自养与外购仔猪育肥模式养殖效率快速提升。其中自繁自养模式中饲料转换效率从416磅饲料/100磅增重提升至300磅饲料/100磅增重,人工所需时长从1.13每小时/100磅增重提升至0.48每小时/100磅增重。饲料转换率的提升以及单位人工成本时间的下降,可以体现出行业规模效率提升所带来的成本下降。
产业链延伸,美国养殖市场屠宰端占据利润端部分更大。美国销售端大型超市发展成熟,在产业链上有较强议价能力,偏向于从大型屠宰企业采购,从而加速了大型屠宰企业的整合。整合提升了屠宰企业对上游养殖业的议价权,美国生猪市场实行合同制交易方式,由生猪加工企业等生猪需求方来制定合同,合同规定给生猪养殖者提供的仔猪数量、玉米等生产资料、收购价格等,再由生猪养殖方按照合同进行生产,最终作为下游的屠宰企业以及商超享受了行业的超额收益。
美国生猪养殖行业经过规模化发展,中小散户已基本淘汰。据USDA数据,在经过规模化发展后,美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年出栏小于500头的中小散户在自繁自养模式中占比已经下降至3.2%,在外购仔猪育肥养殖模式下中小散户占比下降至3.1%,而据国家统计局19年数据,我国所有养殖模式下年出栏头数小于500头的中小场户占比约为99%,猪瘟后占比虽有所下降,但仍处高位,规模化差异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生猪养殖市场正经历规模化养殖渗透率提升,未来有望发展成美国生猪养殖市场规模化分布。
在美国养殖市场高速发展阶段,发生饲料无抗降低,育肥成本也随着规模化程度快速下降。2004-2009年,随着生猪养殖行业的高速发展,行业开始在饲料中减少促生长与抵御疾病的抗生素,同一时期,美国自繁自养与外购仔猪育肥模式的成本也快速下降。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也进入替抗阶段,未来加强当地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节约养殖成本会成为生猪养殖行业链发展的一个分支方向。
规模化效率在达到适当程度后,边际效应递减,成本下降空间减少。1992-2009年,自繁自养与外购仔猪育肥模式成本快速下降,但将2009年养殖数据与2004年养殖数据做对比,部分规模养殖户的成本出现了上升。根据USDA数据,在进入到2004-2009这个时间段,生猪养殖行业的技术、规模、资源配置、人工方面降低成本的边际效应逐渐递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美国生猪养殖行业在达到适当规模后,养殖成本再下降幅度有限。
2、多维度解读猪价变化,四季度出现猪价回调可能性加大2.1从短中长期分析猪价:新一轮周期已开始,情绪过热或造成猪价回调
短期:上下游供需博弈,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出现淡季高价现象。
在三四月份进入猪肉需求淡季后,猪价进入低谷,屠宰企业开始加速补充冻品库存。根据wind数据,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从2月份的1568万头增长到4月份的2738万头,环比增长74.62%。屠宰企业增加冻品库存的储备,使得市场上生猪需求增加,从而形成了猪价上涨的刺激因素。根据广东省屠宰企业生猪屠宰前平均重量,屠宰生猪体重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可证明市场并未发生因低猪价而大程度屠杀存栏生猪。CR10中上市猪企中除天邦食品五月份出栏数量全部下降,其中仔猪销售占比较多,可以看出各大猪企业在经历过3、4月份深度亏损后,下调了5月出栏量。
中期:养殖进入盈利期,出栏体重增加,警惕二次育肥所带来的猪价回调。
养殖企业生猪出栏增重明显,二次育肥可能性增大。通过观察CR10上市猪企的生猪出栏体重,可以发现除牧原和正邦外,其他企业5月份的肥猪出栏体重逐步上升。受猪价回暖影响,企业端增重明显,企业经营状态逐渐好转。好转的猪价以及上升的体重间接预警了发生二次育肥的可能性。
由于猪价快速上涨,行业整体将进入盈利区间。根据wind数据,截止2022年7月1号,自繁自养育肥模式每头生猪盈利200.35元,外购仔猪育肥模式每头生猪盈利409.28元/头。当行业整体进入盈利模式后,产能去化减缓,散户看到利润空间后,偏向补栏从而增加能繁母猪产能,新一轮猪周期从而反转。
政策扶持叠加提升猪价需求,猪肉进口量逐步减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进口国,2022年世界猪肉贸易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中国的猪肉进口市场。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关于2022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从2022年1月1日起,中国猪肉进口税率将从8%上调至12%,预计2022年中国生猪市场或有较长期间保持供大于求的状态,对猪肉进口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减少。自2021年猪价进入下行区间,猪肉进口量逐步减少。在2021年3月高猪价时刻,猪肉进口量一度达到了45.09万吨,受政策和市场需求影响,猪肉进口量逐步下降,2022年5月猪肉进口重量已下降到12.49万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长期:养殖效率指标与能繁母猪数量变化长期影响市场供应量。
养殖效率受非瘟影响下降,未来改善有望改变供给格局。据卓创资讯数据,受非洲猪瘟影响,2017-2021年,生猪养殖PSY从20.3下降至16.72,生猪养殖MSY从19.34下降至15.42。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效率普遍下降,因此增加了对能繁母猪的需求,未来养殖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有望改善供给侧的产能需求格局。
能繁母猪环比转正,周期正式迎来反转。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能繁母猪环比转正,在经过10个月的去化后,能繁母猪环比增加0.4%。由于能繁母猪为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开关,其数量对应10个月后的生猪供应量。能繁母猪从2021年6月份开始下降,对应2022年3、4月份生猪供应量下降,周期迎来反转。
2.2从产业链上下游解读猪价变动:多政策影响,进入全面盈利期
上游养殖端变化:猪价快速提升,养户养殖积极性恢复,市场对下半年猪价一致看好。猪价快速提升,养殖利润恢复提升散养户养殖积极性。据中国养猪网数据,截止2022年7月6日,生猪价格上涨至23.92元/kg,截止7月5日猪肉价格上涨至27.06元/kg,猪粮比已恢复至8.25:1。根据10个月前能繁母猪产能去化情况进行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生猪供应量将会减少,生猪价格有望震荡上行,但同时应警惕由压栏、二次育肥所造成的生猪集中出栏从而造成猪价回调。
仔猪价格变化与二元母猪价格变化:仔猪与母猪价格快速上涨,行业内对下半年行情一致看好。仔猪价格近期快速上涨,从1月7号的28.37元/kg上涨至7月8号的45.18元/kg,增幅达59.25%,仔猪价格可以体现种猪的养殖收益,也可以体现养殖户对未来生猪养殖行业的盈利预期,由此可以看出行业整体对2022年底猪价预期较高。二元母猪价格较年初小幅增长,从1月7号的33.56元/kg增长至7月8号的35.64元/kg,增幅达6.20%,小幅增长。二元母猪代表着行业的产能,二元母猪价格的小幅增长代表着行业补产能速度有限,现阶段并未出现大幅增产现象。
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小幅上涨,原材料豆粕出现小幅回落。作为养殖行业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饲料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涨,根据wind数据,截止6月15日,育肥猪配合饲料上涨至3.87元/kg,较年初环比增幅5.74%,但饲料原材料中的豆粕较3月25号的最高点5.11元/kg下降至4.60元/kg,环比下降近10%左右。近期行业与头部生猪养殖企业成本上升,前期处于高价位的饲料原材料已在此批次出栏的生猪中的养殖成本所体现,现阶段饲料原材料中的主要材料豆粕价格出现回落,未来成本下降会体现在接下来出栏的生猪养殖成本中。
猪饲料产量绝对值已开始出现下降,反映出市场生猪存栏量下降。据wind数据,4月份生猪饲料总产量为963万吨,同比下降11.65%。生猪饲料产量的下降代表着市场上生猪存栏总数下降,从某种程度上象征着生猪产能去化。
为避免非洲猪瘟的再次传播,政府出台了政策将运猪转换成运肉政策。为支持国家政策倡导,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六地联合颁布了《关于协助东部区实施生猪调运有关措施的函》,其主要内容为禁收东部区外疫区的仔猪进行育肥,也不再接收东部区外未经“点对点”调运备案的生猪调入东部区屠宰。在2022年4月13日,广东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管理的通知》,通过一系列政策限制外省生猪的调入从而规避非洲猪瘟的传播。这次在广东发布完限制运猪政策后,广东地区猪价一路快速上涨。通过观察各细分地区猪价差异,广东地区为所有省份中生猪价格最高的地区。未来在运肉非运猪的背景下,各地省份的猪价有望进一步产生分化。未来养殖产能集中在猪价较高,发达地区的生猪养殖公司有望产生差异化收益。
下游消费端影响:消费水平的提升与其他替代肉类的产品反应: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居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提升,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人们对饮食健康越来越关注。虽然猪肉是我国居民长期以来最传统的肉食,但是当前人们对肉类的消费开始倾向于质量更高对健康更有益的牛羊肉和禽肉等。所以,需求理论认为,猪肉替代品价格的不稳将会直接对猪肉的消费产生不确定作用,带来猪肉需求上的变动。当猪肉价格不变时,牛羊肉等替代品的价格降低,人们会增加对牛羊肉的消费,对猪肉需求就会下降,从而导致猪肉价格下跌;反之,替代品的价格增高,就会直接拉动居民对猪肉的需求量,带动猪肉价格的上涨。生猪养殖行业的政策变化:政府颁布多项政策,直接间接影响市场。猪肉为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蛋白质来源,在CPI中占比较高,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元素。政府也是高度重视生猪养殖行业,分别从环保、增产能、去产能多个角度颁布了多项政策。其中环保政策的颁布对生猪养殖行业影响最大,当时环保政策的刺激间接造成了产能去化,从而造成了猪价的上升。未来也应随时关注政府所颁布政策,警惕市场因政府颁布的政策而出现生猪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
3、猪周期价格波动,养殖板块呈现阶段式变化3.1上轮猪周期,股价呈三阶段演绎
农村互联网普及导致散户也可轻松获得猪周期信息,因此造成一致预期出现差异。猪周期信息,随着互联网化发展,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导致农村散户可获得猪周期信息更加方便。2013-2021年,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从27.50%上升至57.60%;2018年4月-2022年5月,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从10132万户增长到了16453万户。散户为生猪养殖行业中的主要存在,如散户接收到一致预期的信息诱导,因此可造成一致预期失效的现象。同时,养殖户预期因素进一步导致了猪周期的异化。在规模化、信息化条件下,以中等规模养殖户为主体的养殖群体对猪价行情具有了适当的预期能力,养殖户预期则决定着未来的产量。养殖户不做出主动减产的选择,间接的导致了周期的拉长。如在2011至2016年,行业相对低迷时期,养殖户选择主动淘汰产能的情况较少,周期从通常的3到4年拉长至了5年。
第一阶段–产能大幅去化出现,猪价预期上涨阶段板块上涨。2018年6月-2019年3月,2018年9月生猪限制调运政策的颁布造成了南北价差逐渐拉大,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生猪价格低迷。叠加2019年非洲猪瘟的传播,能繁母猪存栏快速下降,降幅超40%。能繁母猪的大量去化造成了市场预期未来猪价将大幅上涨,并维持超高位运行。预期形成阶段2018年-2019年一季度,在此阶段所有生猪养殖股票都开始了上涨。此阶段涨幅最高的股票为当时加速扩产的正邦与天邦,股票上涨幅度分别为333%和286%,为预期阶段领涨股票。
第二阶段–生猪价格进入上行通道,猪周期进入业绩兑现期,业绩兑现能力强的公司有望领涨。2019年4月-2019年12月,猪价进入快速上涨期,生猪养殖板块先跌后涨。由于之前市场预期的原因,猪价上涨至30元/公斤期间大部分生猪养殖公司的股票出现了回调。随后在生猪价格从30元/公斤上升至40元/公斤期间,生猪养殖板块再次迎来上涨。此时生猪养殖板块出现分化,疫情防控出色,业绩兑现能力强的公司股价在此阶段上涨。此阶段牧原、天康、新希望上涨明显,分别上涨53.79%/37.76%/27.65%。
第三阶段–能繁产能恢复,猪价下行预期诞生,行业内有α优势的企业有望维持增长。在2020年期间,生猪价格一直维持高位,上市公司股价变化再次出现分化。在2020年2季度,能繁母猪产能开始恢复,猪价拐点预期诞生。二阶段股价表现相对较好的新希望、天康出现了回调,牧原股份凭借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高速扩张的出栏量,业绩兑现能力较强,股价在三四季度经过了回调后,并在2021年快速上涨再次达到新历史高点。
3.2产能去化阶段亦发生不同股票领涨,三阶段变化仍可进一步分化
在处于2021年下半年周期下行阶段,在猪价10月份达到低点后,生猪养殖板块开始触底反弹。在10月份的时候,牧原与温氏股票价格快速上涨,作为生猪养殖板块的龙一、龙二,牧原生猪出栏量高速增长,温氏股份的养殖成本快速下降,叠加市场预期猪价低点过后猪价或迎来反弹,因此所带来的猪价上涨预期催生了牧原与温氏的上涨。待猪价从10月份开始反弹后,猪价从最低点10.63元/公斤左右上涨至12月左右18.56元/公斤左右,由于市场一致预期猪价会在2022年一月份及春节受消费端推动上涨,导致生猪集中出栏从而出现了猪价旺季不旺的现象。但由于市场仍处于预期猪价上涨阶段,生猪价格的下跌反而加速了预期实现的可能性。因此,从2022年1月开始,未来出栏计划高增的企业傲农与巨星农牧在此阶段上涨幅度最大。
在进入三月猪价磨底区间后,领涨股票发生了转变。前期并无太多资金关注的新五丰与前期认为资金链陷入紧张的天邦为此阶段的领涨股票。因周期反转的预期仍存在,资金的再次进入导致股票的价格反弹。在此轮周期中,基于预期的上涨阶段的变化中,可以得出在未来的猪周期反转中,股票在普涨中会出现不同阶段不同股票领涨,可通过参考不同标的经营特征在猪周期上涨阶段进行切换。现阶段,由于生猪价格快速上涨,猪周期进入业绩兑现期,行业股票会出现普涨,其中成本较低,出栏量快速增长的公司业绩兑现能力强,根据此前猪周期三阶段分析,业绩兑现能力强的公司有望在现阶段领跑。
3.3业绩兑现期,关注公司养殖成本与非猪业务业绩影响
由于现在处于猪周期三阶段中的第二阶段,业绩兑现阶段,一切可对公司利润端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应着重考虑。其中我们认为公司出栏量的扩张速度,生猪养殖成本以及部分公司包含的非生猪养殖业务都可对公司的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其中现金的储备情况可决定公司在猪周期上行期间,出栏量的扩张速度,因此我们在这边着重分析下公司的现金情况与非猪业务。受猪周期波动影响,采取激进扩张策略的公司需借更多外债。由于各个生猪养殖公司采取不同规模的扩产策略,一部分养殖成本较高的公司如再采取激进的扩张策略,从而更容易造成公司营业亏损,现金流进入短缺,因此不得不通过借贷和发债提升公司资产负债率从而维持公司正常现金流运营。其中天邦与傲农在2021年成本较高的环境下,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扩产模式,因此造成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
现金储备为生猪养殖公司重中之重。从公司的现金储备情况看,天康生物、温氏股份、新五丰的现金储备最为充足,其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比分别为0.32/0.39/0.74,流动比率分别为1.56/1.60/1.93。对于生猪养殖公司来说,充足的资金储备有助于公司在周期下行阶段,维持正常经营;在猪周期上行期间,充足的资金有助于公司快速扩充产能,从而提升出栏量享受行业红利。
生猪养殖公司非猪业务有可能成为影响市值的第二大因素。现阶段,市场上大部分生猪养殖公司除生猪养殖业务外,还进行着其他行业的运营。虽然利润的波动和影响力没有生猪养殖业务大,但其他业务的变化也可在净利端对公司产生巨大影响。其中部分养殖公司主要进行着生猪养殖产业链上游的开拓,经营着饲料业务以及部分原材料贸易业务。在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原材料贸易业务有望帮助公司增强盈利能力。其中部分企业开始选择向生猪产业链的下游进行拓展,如牧原、天邦选择向下游屠宰食品加工端进行拓展,从而抹平猪周期价格波动多带来的影响。其中牧原的屠宰产能已投产产能可达到2200万头/年,天邦的500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在2022年启动,结合着公司的生猪出栏量,这意味着公司一半以上的出栏量都可以在自己的工厂内进行屠宰深加工,最终以肉制品的形式进行售卖。如果公司出栏的生猪多数以深加工肉制品的形式而非生猪进行售卖,未来部分生猪养殖公司存在变成肉制品食品公司的逻辑。
4、猪周期进入黄金投资期,龙头与中小猪企逻辑或有差异4.1猪价进入业绩兑现期,养殖成本优势为重中之重
由于周期波动未来仍为养殖行业主旋律,低养殖成本的公司未来会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对于生猪养殖公司的生产经营,低养殖成本意味着在周期下行期,撑过低点所需的现金更少,现金流短缺所造成产能缩减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更小;在周期上行期间,低生猪养殖成本的公司,在猪价上涨阶段,现金流率先转入正流向,可以先于其他竞争对手进行产能扩产,最终在猪周期上涨期间享受更多行业红利。从成本端上看,养殖成本较低的公司主要为牧原、中粮家佳康、温氏、巨星农牧,生猪养殖成本分别为16元以下/kg、16.6元/kg、16-17元/kg、17-18元/kg左右,生猪养殖成本在行业中相对优秀。(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2出栏量预期增长速度,可决定周期中享受行业红利:
出栏量增速速率代表养殖公司的出栏弹性。据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进行整理,我们预估2022年出栏弹性最高的三个公司分别为新五丰、傲农生物、巨星农牧,增长速率分别为233.33%/84.62%/72.41%;2023年出栏弹性最高的三个公司分别为天邦食品/新五丰/巨星农牧,增长速率分别为100%/100%/100%。出栏增长速率越快,出栏弹性越高,意味着在周期上行期间受出栏量提升而增加的利润越多,公司市值的增长空间越大。
通过对市场上所有生猪养殖公司进行分析,我们认为龙头公司的未来发展逻辑已与中小猪企发生差异。从出栏量上看,牧原、温氏为生猪养殖行业中的龙头公司,其出栏规模为中小猪企的数倍,虽然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全国的消费量有限,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猪肉需求会进一步下降,龙头企业的出栏量达到较大规模后,增速会放缓,此时如何降低养殖成本或向下游食品端拓展会成为公司增加盈利的发展计划而非追求出栏量的高速增长。而现在的中小猪企,与牧原温氏相比,出栏量较小,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集中度提升,未来或将诞生出栏量达千万级别的地方龙头公司。,因此未来中小猪企的出栏增长空间较为广阔,出栏量提升及降低成本仍为中小猪企的发展主旋律。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729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31 时间:2024-01-08《生死疲劳》中提到的《苦胆记》真的是虚构的吗?【莫言吧】...
浏览:4 时间: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