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猪肉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状态,生猪价格走势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2月上旬与1月下旬相比,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4.0元/千克,环比上期跌2.1%。
此前,国家发改委2月6日发布预警信息显示,1月30日至2月3日当周,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将启动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
如何看待猪肉价格波动?未来猪肉价格涨跌如何?
猪肉价格波动下降
2月14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23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数据显示,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记者观察到,生猪供给持续增加,猪肉价格下降10.8%,降幅比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2月6日发布预警信息,据监测,1月30日至2月3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6:1,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
《预案》显示,猪粮比是指每周生猪出场价格与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的比值。2021年6月发布《预案》时,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猪粮比价”指标是直观反映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对比关系的重要指标,广受生猪养殖业关注,《预案》继续沿用了这一指标,监测生猪市场变化。
一般而言,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发改委发布过度下跌情形三级预警;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发布一级预警。按照《预案》规定,当生猪和猪肉价格大幅下跌时,实施临时收储,以有效“托市”。国家层面发布过度下跌一级预警,中央和地方全面启动收储,中央临时储备规模由有关部门会商确定。
业内普遍认为,这有利于稳定养殖预期,使产能和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
猪肉价格走低原因何在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分析,进入腊月以后,猪肉的供应能力增幅超过了需求的增速,肉价呈现缓慢下滑的趋势。但是猪肉供应还有一个现象,进入春节既是猪肉消费的高峰期,同时也是毛猪集中出栏的高点,短时间内毛猪出栏量超过市场需求量,迫使养猪场降价促销,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
据经济日报分析,猪周期存在的首要原因在于猪肉特殊的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低而供给价格弹性较高。所谓需求价格弹性低,比如猪价上涨后,消费当然会减少,但选择其他替代肉类的余地有限、倾向不足,导致消费减幅远小于价格涨幅。
由于消费习惯,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猪肉常年占我国肉类消费的60%以上,即使在价格大幅上涨的年份,其占比也仅下降几个百分点。
同理,价格大幅下降以后,消费增幅也有限,加之冻肉储备保质期短、最长为10个月,容易为进一步下跌埋下隐患。
所谓供给价格弹性高,指价格大幅涨跌后,养殖环节更容易反应过度,造成供给大幅波动。养殖场户对接近成本线之后的波动特别敏感。因为超过成本之后涨价的部分都是利润,跌破成本之后降价的部分都是亏损。地方养殖政策不稳定、自身生产周期长、重大动物疫病影响等因素更放大了这种效应。所谓养殖政策不稳定,一些地方用地政策摇摆,一些地方不鼓励养猪。所谓生产周期长,由后备母猪到仔猪育肥出栏需要一年半,生产惯性大。而重大动物疫病不仅影响当期产量,更在一段时期里让养殖户不敢养。上轮超级猪周期就起源于非洲猪瘟疫情。
未来猪价走势几何
1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于2023年猪肉价格走势,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介绍,预计2023年价格波动幅度会比2022年小一些。
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春节假期已过,人们陆续返岗工作,餐饮行业消费相比春节假期旺季有所减少,而居民消费以春节前囤货为主,总体来看下游需求缩减。从供需角度来看,短时间内猪价无支撑,预计将偏弱震荡。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近期消费不旺,产能尚且充足,猪价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的低价,预计将持续至4月份。
对于一季度以后的猪价走势,目前尚未有一致观点。国金证券研报指出,总体来看,短期生猪供给端压力依旧偏大,虽然消费端改善迹象明显,生猪价格大概率在一季度持续走低并维持成本线以下。二季度为生猪消费传统淡季,二季度生猪价格或提升有限。
经济日报分析,价格涨涨跌跌并不可怕,需要警惕的是短时剧烈波动。相对于事后调控,信息服务更重要,对稳定预期更有效、成本也更低。今后对生猪价格要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充分释放信息和做好预警,以供应稳保价格稳,以价格稳促供应稳。
春节前后,猪肉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状态,生猪价格走势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2月上旬与1月下旬相比,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4.0元/千克,环比上期跌2.1%。
此前,国家发改委2月6日发布预警信息显示,1月30日至2月3日当周,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将启动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
如何看待猪肉价格波动?未来猪肉价格涨跌如何?
猪肉价格波动下降
2月14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23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数据显示,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记者观察到,生猪供给持续增加,猪肉价格下降10.8%,降幅比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2月6日发布预警信息,据监测,1月30日至2月3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6:1,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
《预案》显示,猪粮比是指每周生猪出场价格与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的比值。2021年6月发布《预案》时,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猪粮比价”指标是直观反映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对比关系的重要指标,广受生猪养殖业关注,《预案》继续沿用了这一指标,监测生猪市场变化。
一般而言,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发改委发布过度下跌情形三级预警;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发布一级预警。按照《预案》规定,当生猪和猪肉价格大幅下跌时,实施临时收储,以有效“托市”。国家层面发布过度下跌一级预警,中央和地方全面启动收储,中央临时储备规模由有关部门会商确定。
业内普遍认为,这有利于稳定养殖预期,使产能和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
猪肉价格走低原因何在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分析,进入腊月以后,猪肉的供应能力增幅超过了需求的增速,肉价呈现缓慢下滑的趋势。但是猪肉供应还有一个现象,进入春节既是猪肉消费的高峰期,同时也是毛猪集中出栏的高点,短时间内毛猪出栏量超过市场需求量,迫使养猪场降价促销,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
据经济日报分析,猪周期存在的首要原因在于猪肉特殊的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低而供给价格弹性较高。所谓需求价格弹性低,比如猪价上涨后,消费当然会减少,但选择其他替代肉类的余地有限、倾向不足,导致消费减幅远小于价格涨幅。
由于消费习惯,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猪肉常年占我国肉类消费的60%以上,即使在价格大幅上涨的年份,其占比也仅下降几个百分点。
同理,价格大幅下降以后,消费增幅也有限,加之冻肉储备保质期短、最长为10个月,容易为进一步下跌埋下隐患。
所谓供给价格弹性高,指价格大幅涨跌后,养殖环节更容易反应过度,造成供给大幅波动。养殖场户对接近成本线之后的波动特别敏感。因为超过成本之后涨价的部分都是利润,跌破成本之后降价的部分都是亏损。地方养殖政策不稳定、自身生产周期长、重大动物疫病影响等因素更放大了这种效应。所谓养殖政策不稳定,一些地方用地政策摇摆,一些地方不鼓励养猪。所谓生产周期长,由后备母猪到仔猪育肥出栏需要一年半,生产惯性大。而重大动物疫病不仅影响当期产量,更在一段时期里让养殖户不敢养。上轮超级猪周期就起源于非洲猪瘟疫情。
未来猪价走势几何
1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于2023年猪肉价格走势,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介绍,预计2023年价格波动幅度会比2022年小一些。
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春节假期已过,人们陆续返岗工作,餐饮行业消费相比春节假期旺季有所减少,而居民消费以春节前囤货为主,总体来看下游需求缩减。从供需角度来看,短时间内猪价无支撑,预计将偏弱震荡。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近期消费不旺,产能尚且充足,猪价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的低价,预计将持续至4月份。
对于一季度以后的猪价走势,目前尚未有一致观点。国金证券研报指出,总体来看,短期生猪供给端压力依旧偏大,虽然消费端改善迹象明显,生猪价格大概率在一季度持续走低并维持成本线以下。二季度为生猪消费传统淡季,二季度生猪价格或提升有限。
经济日报分析,价格涨涨跌跌并不可怕,需要警惕的是短时剧烈波动。相对于事后调控,信息服务更重要,对稳定预期更有效、成本也更低。今后对生猪价格要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充分释放信息和做好预警,以供应稳保价格稳,以价格稳促供应稳。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732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32 时间:2024-01-08莫言小说《檀香刑》中以“猫”代“茂”,究竟跟“猫”有啥关系?...
浏览:77 时间:2024-01-09《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讲了三个“诗和远方”的故事,结局各不...
浏览:68 时间:2024-07-26《生死疲劳》中提到的《苦胆记》真的是虚构的吗?【莫言吧】...
浏览:5 时间: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