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首尔之春》:打破成王败寇的叙事

2024-03-24

《首尔之春》剧照。(资料图)

很多人相信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即所谓“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韩国导演金成洙却在电影《首尔之春》中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历史不一定由胜利者书写。

1979年10月26日,韩国总统朴正熙被暗杀,长达十八年的军事独裁政权终结,绝对权力消失后,短暂的真空期中,社会迎来松动,但春天并未真正来临,贪图权力空位的人心浮动,即将把韩国国民带入更深的暗夜。

《首尔之春》讲述的便是韩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双十二政变”,也是韩国电影史上首部根据该事件改编的电影。1979年12月12日,韩国陆军少将全斗焕联合秘密组织“一心会”势力发动军事政变,逮捕陆军参谋总长、戒严司令官郑昇和上将,全面掌握军政大权。此后,在19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全斗焕担任“第五共和国”总统,实施铁腕统治,备受争议。

140分钟的电影,浓缩了“双十二政变”的9个小时。对于导演来说,首先要面临的难题也许是,如何把一个韩国民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拍摄成具有戏剧张力的剧情片。

“双十二政变”是一场几乎没有流血的军事叛乱,因此电影中鲜少有激烈血腥的场面可以夺人眼球,甚至场景也极为单一——大多是在几个作战营地间切换,紧张感更多来自人心的较量,事关权谋手段和正义底线,也是韩国电影最为擅长的政治心理惊悚片。

基于现实中的历史走向,观众们在电影伊始便知道,它最终的结局必然是悲剧:擅长操纵人心和权力的小人会取得胜利,走向更极致的疯狂,坚守底线和原则的人物则会失败。

政变之后不久,1980年5月18日,全斗焕宣布全国扩大戒严,派出空降部队镇压抗议者。对于韩国民众而言,那是无法抹去的历史创伤。

因此,《首尔之春》的140分钟更像是在抽丝剥茧地拆解,历史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黑暗的。

它更像是一部政治警示片,系统的失效和人性的溃败极其轻易,文明的建立则极为脆弱,所以,历史需要一遍一遍重述,向更新一代人重述,向不了解的人重述。

“韩国近代史命运转折的一晚”

1979年12月12日政变发生时,导演金成洙正就读高三。陆军参谋总长遭绑架时,他甚至听见了发生枪战的声音。“虽然年纪很小,但1979年12月12日发生的事对我产生了太大的影响。”

对于韩国人来说,有关历史长期被掩盖,金成洙直到三十多岁才得知相关真相,惊讶和困惑于军方体系在一夕之间崩坏,因此动念把那个“改变韩国近代史命运转折点的一晚”呈现给观众。

《首尔之春》是首部反映这次政变经过的电影,此前仅有MBC电视台2005年播出的电视剧《第五共和国》再现了这一事件。再现的难度除了在于史料难以获得,更在于如何从民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中找到电影的戏剧动力。筹备作品时,金成洙最大的疑问是,“那样短的时间内,那少数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