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只有讲台,还有诗和远方!
2019-05-16 17:10
“
说到诗和远方,老师是否也有那么一刹那戳中泪点而热泪盈眶。当大家都在三尺讲台忙碌,你心中是否还有一片净土,留给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出自高晓松的名句“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于是,有人便据此写了一首教师版的“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致教师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教室不只有谆谆教诲,还有一双双璀璨的双眸。
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也值得被赞颂千篇。
你曾是此间少年,一回首,却已育人几年。
世界依旧很大,你向往那远方的田野,
却终究是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这个世界瞬息万变。
书本,翻来覆去。
学生,人来人往。
那些欢笑时光,那些誓言与梦想,渐行渐远,
愿远方快到近旁!
说到诗和远方,老师是否也有那么一刹那戳中泪点而热泪盈眶。当大家都在三尺讲台忙碌,你心中是否还有一片净土,留给诗和远方?
一、走进诗意的教育生活
有自持之心。当下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教师渐渐迷失了自我,丢失了那颗简单而又纯真的心,甚至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万物皆源于心,取法自然,教育乃立人之本,更是如此。教师若能时时有自持之心,一切从孩子的内心出发,无论身处的环境多么纷杂,多么乱心,一样可以保持自己纯洁的本性,一样可以在枯燥、繁琐、平淡的教学生活中觅得“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的雅趣。
给心灵留白。任何事物都有合适的“度”,怎样才有“度”? “留白”是关键。教育是一种艺术,当然离不开“留白”。否则,何以能在教育这方净土上,供养一个个天真纯洁的心灵呢?一个教育的智者要善于给自己的心灵留白的,内心清净,超越功利和私念,才会让自己的教育生活越来越从容,越来越富有诗意。教师更应该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份自由纯洁的空间。若教师不为功名所累,不为情欲所惑,不为生死所困,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觅得淡泊静心一天地,那这样的教育人生清简如水,平流缓进,看之素然无色,品之却齿颊生香!
心净则心静。教师应该有一种“淡泊静心”的诗意情怀。急功近利式的教育抹杀了我们应有的从容、优雅、耐心与宽容,令我们与诗意的教育生活背道而驰。教育是一方净土,守卫这方净土的是教师。教师的心干净了,才能忘却诱惑和干扰,忘却浮华和躁动。心净则心静。心干净了,灵魂随即变得安谧静美。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唯有教师心净了,学生才能心净,教育的天空才会一片蔚蓝。在教育之路上渐渐“慢”下脚步吧,重新找回应有的从容、优雅、耐心与宽容,令我们与诗意的教育生活美丽相逢。
二、追求诗意的教育生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将有关教育现象联系起来,寻找其中的意义,去发现其中的诗意。你可以将自己的班级当成一块实验田。你可以将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做得精彩,做得生动,都做成一个成功的案例,这就是诗意。你可以在课堂教学充分展示你的教育智慧,体现你的个性的魅力,这就是诗意。进而,当你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时,你会发现新的角度,这也是诗意。
坚持广泛的阅读,并努力地解读你所遇到的每一个文本,加深理解文本的洞察力。阅读其实就是灵魂的一次探险——灵魂在作品中的探险。通过阅读来实现一种对应,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个人的经历、与我们的个人的体验一一对应,诗意于是就产生了。
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诗意化生活的一个方面。来自朋友的相互激励、相互理解,本身就是富有诗意的,何况它还能够激励我们在寻求诗意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你必须看着你的学生就觉得快乐,他们是你快乐的重要源泉之一。
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生活,打量我们的工作,打量我们的人际关系,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只要我们倾心于去创造事物,去创造一堂课,去创造一次解读的过程,去创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经历,去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是在创造世界了,就是在创造诗意了。
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自然、从容的方式来建构诗意化的生活,只是自己没有觉察!卡夫卡说:“你不必离开你的房间,留在你的桌旁倾听吧,甚至不必倾听,仅仅等待,甚至也不必等待,只是很平静地独自去享受,这个世界将自由地把它自己暴露给你。它没有选择,它将会尽情地展现在你的脚下。”
三、教师,何以“致远”
作为教师,常常扪心自问:到底能够走多远?这里的“远”,不仅代表一个教师对未来教育的憧憬和追求,也反映出一个教师对教育的情怀和境界。那么,何以“致远”?
思想“致远”。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特说:“一个人真正的生命就是他的思想,因此说,教师的尊严在于有思想,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思想源于思考。作为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复制”他人的思想。要树立起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入思考、反复思考,在思考中强化认识、揭示规律,升华理念,并以自己“特有”的思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懂得尊重事实,敢于怀疑和批判,激发启迪学生学会思考和判断,从而获得我们教师的职业尊严。
读书“致远”。有人说,你一旦今日停止读书,明日就将停止教学。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唤起内心成长的渴望,给生命一种力量,给灵魂一个方向。只有在不间断的读书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才会溢满温馨的人文情怀,我们的课堂将会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才能更加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浪漫和深邃。在读的过程中,书中丰厚的营养才能逐渐内化为自己的骨肉,使自己一点点厚重起来、自信起来,并通过这些沉甸甸的厚重和阳光般的自信实现自我的超越。
写作“致远”。“写下便是永恒”,葡萄牙作家佩索阿如是说。教师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的过程,一个理解教育、升华思想的过程,也是展示成果、传递思想的过程。我们写下的每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则刻骨铭心的启示,每一份视角独特、见解独到的感悟,都是在成长过程中每一次跌倒又倔强站起来的记忆,都是平凡生命旅程中的一个个难以忘怀的景点,都是在发现教育规律、寻求教育真谛过程中发自心灵深处的精神感悟。他们,就是我们用爱心、责任、奉献铸就的这座教育大厦中的一砖一瓦,日积月累,我们自己的教育大厦也会因此而壮丽宏伟。
宁静“致远”。教师要有静气,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只有在宁静的教书育人过程中,才能品味自己和学生的相互润泽,感悟岁月年轮与自己特有的教育情怀的对话;也只有在宁静中,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平凡,感受到宁静自身的非凡意义,才能用自己一个平常人的体温触摸到教育那张温暖的脸,并引领自己走向远方。
四、过一种优雅的教育生活
教师若能优雅地从事教育,他的生活就是优雅的。
什么是优雅的教育生活?
优雅的教育生活是自由的生活。优雅是一种“自由”的状态,身心解放,不为物役。如果一个教师只能按照既定的规范、标准和路径去做知识的搬运工,他的教育生活就缺少了人格之独立、思想之自由,就不可能优雅。一个被镣铐锁着的身体,即便拥有高贵的灵魂,也是不自由的;一个被镣铐锁着的灵魂即便是高贵的,也不可能是优雅的。
优雅的教育生活是自我实现的生活。教师的生命价值不在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在于点燃另一颗火把;教师的生命更像是火种,而不是蜡烛。教师要在教育生活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满自我的教育生命,进而实现完整的自我生命价值。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是优雅的。
优雅的教育生活是一种丰富的精神生活。教育是人与人的心灵交往,是师生之间的精神相遇,雅斯贝尔斯所谓“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大抵就是此意。教师之优雅,在于其内在气质,不在于其外在形表;教育生活之优雅,在于其精神生活之高尚,不在于其物质生活之奢华。
优雅的教育生活是幸福的生活。教师之幸福在于其“雅福”。指教师的工作成就与学生的成长相关,学生的生命成长带来一种职业的幸福。美好的教育生活意味着师生幸福的共同实现,也必然意味着优雅。哲学意义上幸福的核心特征在于创新性。一个不断刷新生活内容,不断创造新的教育成就的教师一定是幸福的。
如何过一种优雅的教育生活?
认识自己。忙碌之余,教师有必要停下脚步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一日三省,不让冗杂繁复的日常生活淹没了自我。苏格拉底的哲学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归结为一句话,则师承苏氏,“成为你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教育就是唤醒人去认识自己,进而做最好的自己,如果教师连自己都没有做到,如何去教会学生认识自己、做自己?那样的教育生活注定是“无人”的,而主体被放逐的教育生活只怕是一种魂不附体的流浪而已,优雅的魂飘在天国。
靠研究提升教育生活的品质。教育生活本质上是一种专业生活,只有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才能带来高品质的专业生活,才能实现所谓专业幸福,才有优雅可言。阿伦特说,“反抗平庸之恶的唯一办法是思考”。教师必须走研究之路,实现从教书匠到智慧教师的转型,才能走出日常经验的束缚,挣脱平庸之恶的束缚,实现自我、拥抱幸福,过一种优雅的教育生活。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732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32 时间:2024-01-08《生死疲劳》中提到的《苦胆记》真的是虚构的吗?【莫言吧】...
浏览:5 时间: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