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从流浪汉到杰出作家的成功密码
2024-11-04 16:45
发布于:上海市
我买同一位作家同样的小说,一般不会买两本以上。如果值得买的话,那么说明他的书我已经深爱至极,比如说杰克·伦敦的小说,我就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湖南文艺出版社蒋坚松翻译的《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选》;另一个版本是译林出版社孙法理翻译的《热爱生命·海狼》。由此可见,我对其作品喜爱的程度,超过其他作家。我之所以认可杰克·伦敦,是因为美国诺奖作家海明威的推荐。令人为之痴迷的两篇小说的作者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初,我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时,对主人公不服输的性格佩服不得了。这种人被后来的人称作“硬汉”,不是没有道理的。这老人打鱼用尽全身力气,最后得鱼骨回来,不是他的错,是外界对他的考验,但他能坦然面对。他与其他渔民之间的对话一直是不卑不亢的,精神境界不可谓不高。而海明威在写完这篇著名的小说,接受采访时直接说他受到影响的作家里就有杰克·伦敦。这不由勾起我的好奇心,于是到图书馆找来读。谁知道,我一读就放不下。
不管怎么说,我读他的书当时的确有些入迷。即使过了许多年以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篇小说至今还记得:
一篇是《热爱生命》;
另一篇是《一块牛排》。
而《热爱生命》是每次翻开杰克·伦敦的书必看的一篇。每一次,它都给我带来无比的震撼!
故事开头,杰克·伦敦写下这么一首诗歌:
“在众多里有一桩必能长存——
他们曾有过生活,艰难苦争,
从拼搏他们必有的收获,
虽然曾随骰子投掷了黄金。”
表面看,这首诗歌似乎没说什么,事实上,杰克·伦敦已经把他故事的全部内容都概括进去了。
▲杰克·伦敦小说的开头,是两位即将走到绝境的人最后一次交流。他们面对的是未知的茫茫荒漠。受伤的人明知结果,但求生的意识一直在支配着他。可惜毫无用处。自然残酷的法则是强者生存,弱者必死。在这样的选择之中,所有的感情毫无用武之地。比尔不得已只能让自己的同伴死于途中。他一个人用求生本能,走出荒野之境。一路上,他尝尽了所有心酸和恐惧,最后,他终于获救了。在轮船上,他得到所有的补偿。
故事的结尾,说他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吃饱喝足之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际上,饥饿感与恐惧感化作记忆将一直会伴随他的一生。
这篇小说给我总体的印象是在一片灰暗的荒野之中,一个人的冒险之旅,从头到尾,太现实了,以至于时时使人感到有些压抑。但这篇小说艺术境界之高,接近于诗歌,简练而内涵丰富,令人百读不厌。
相比之下,《一块牛排》这篇小说显得更加现实:讲的是一位年迈的拳击手汤姆·金,为了家庭,当然也是为了改善生活,争取能吃上一块牛排,他决心重上擂台,和年轻的拳击手桑德尔进行生死较量,最终落败而归的故事。小说用反复对比的手法,把汤姆·金困窘的现状与昔日的辉煌进行对比,来衬托他现实生活的残酷和无奈。而小说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他和桑德尔进行生死相搏的比赛过程。两人从出场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力量与智慧的悬殊。汤姆·金经验丰富,他会运用以往的经验对付新手。而桑德尔则年轻力强,随时可以恢复体力来打击对手。两人之间的三场较量,精彩纷呈。在杰克·伦敦的笔下,这两个人物形象饱满,栩栩如生。特别是他对汤姆·金最后离开擂台的落寞悲伤的心理写得如亲眼所见。
这足以说明作家已经将艺术手法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绝对不是泛泛之辈。
杰克·伦敦的身份,如果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最起码是文学经纪人或者是记者一类的人。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写出杰作的人居然曾经是流浪汉
当我看到杰克·伦敦的档案的时候,发现居然是一位流浪汉。这未免太有传奇色彩了。虽然在世界文学史里不乏这样的人,可还是令我大吃一惊。而他后来竟成为著名作家。这样的逆袭,他是怎么做到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看了他的生平事迹。
杰克·伦敦,1876年出生于旧金山,原名叫钱尼。他的父亲是一位无师自通的游方占星家,母亲是招魂术者兼音乐教师。小钱尼从小就被生父抛弃,后来跟着养父后才改名杰克·伦敦。
从这一点来看,他自幼并没有受到什么教育的。正因为这样,当他看到同龄人读书的时候,会显得十分羡慕。这是人之常情。尽管生活在流浪的环境中,但老天还是眷顾了他。
他最欢乐的事情就是读书。奥克兰公共图书馆是他常去的地方。到后来他说道:“我早上、中午、晚上都读。我在床上读,在桌旁读,我在来去学校的路上读,别的学生玩耍的时候我还是在读。”其实这种嗜好,在以后的生活也一直伴随着他:在捕蠔船上,在水手舱里,在淘金客的棚屋中。不管什么环境,他都坚持了下去。并且他的阅读范围非常广:吉卜林、萧伯纳、麦尔维尔、左拉、福楼拜、托尔斯泰……这些文学大师的作品从来逃不过他的眼睛。同时,他也从来没有放过社科类的名著,比如马克思、尼采、达尔文、斯宾塞等人的著作。他也仔细阅读。这样庞杂的阅读,为他以后成为一位举世瞩目的作家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他绝不是一位从书斋里走出来的作家。他一直为生活所迫。“十岁我就上街卖报”,“星期六卸货车,星期天到滚球场帮人竖靶子”,十四岁到罐头厂当童工,有时“一口气干十八到二十小时,有一次一连干了三十六小时”。这都是根据他后来自述知道的。离开罐头厂以后,他在旧金山码头当过搬运工,干了一年多后违禁在捕蠔的“蠔贼”,又在捕海豹的船上当过水手。为此,他还去过日本。1894年,他随着“考克西失业请愿大军”从西部向华盛顿进发,却由此被警察局以“流浪罪”拘禁了三十天。大约知道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在两年以后,他靠自修考入加州大学半工半读读了一个学期。1897年初,他跟随潮水般的淘金者去了阿拉斯加。但到第二年,因为患上了败血症,他身无分文回到了旧金山。失业的阴影重新困扰着他的生活。
这样的困苦生活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种障碍,可是对于杰克·伦敦来说,却成为写作源源不尽的素材!他曾经给自己规定每天至少写一千字,就这样日复一日,笔耕不止。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一共创作了十多部长篇小说和一百八十多篇短篇小说。尽管到后来作品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但从数量上来看,还是的确惊人的。
最初的机会是:他十七岁那年的远航,到过日本,回来后写了一篇名叫《日本海口的台风》,参加了《呼声》杂志的写作竞赛,不料得到了第一名,获得奖金二十元。而得到第二三名的都是大学生。这次得奖可以说是他文学生涯的起点。从此,他养成了写笔记的习惯。
而最终让他成为作家的原因是到奥克兰电车公司的一次遭遇。当时他决定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于是去公司求职。他对公司老板说什么苦都能吃。结果老板让他一连工作了十三四个小时,连星期天都没得休息。即使是这样的苦活累活,他后来才知道顶了两位工友的班去上的。
而其中一位工友家庭负担十分重,家里有一妻三子都靠他的工资生活。结果因为杰克·伦敦的顶班,那位工友不堪生活压力,自杀了。
面对这样的现实,他想自己如果继续干下去,命运说不定也是这样子。经过这样的思考之后,他毅然决然放下了手上的铁锹,决定试着用写作来谋生。
一开始他的写作并不顺利,经常遭到出版社的退稿。但他并没有丧气。到了1900年的时候,他终于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狼子》。这本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集立即在文坛引起巨大的轰动,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优厚的收入。出版社对他相当重视。同年应美国新闻社的邀请,特地派遣他去到非洲采访波尔战争。可能考虑到其他因素,当杰克·伦敦到英国伦敦的时候,突然电报发给他,不让他去了,而是叫他以美国水手的身份在当地贫民窟生活三个月。回来后,他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深渊里的人们》。这书使他在美国社会主义者当中名声大噪。
在他写作的巅峰时期,创作了《热爱生命》《海狼》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像代表作《海狼》,他把主人公拉尔森在海上的冒险经历与对环境生动描写,塑造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硬汉形象,至今读起来仍旧使人过目不忘。
一位优秀的作家必然是一位优秀的读者
杰克·伦敦能有这样的成就,还是离不开他的卓有成效的阅读方法。我记得纳博科夫曾经说过,一位优秀的作家必然是一位优秀的读者。
杰克·伦敦就是这么一位优秀的读者。对于阅读,他有这么三个习惯:
一是从小说的细节入手,一段一段了解作者的意图。这对于一位写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一部优秀的小说就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比如说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小说的开头就介绍堂吉诃德的生活环境,和他个人的嗜好。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是虚构的作品,但让人觉得非常真实。这样的手法,其实在前面我提到的作品《一块牛排》里有所运用。当杰克·伦敦把这部小说看到烂熟于心的时候,它的写作技巧自然而然也会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而不见痕迹。
二是抓住小说的主要脉络。如果一开始是看小说的细节的话,那么在这个阶段可以对小说的结构进行一定的梳理。例如看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是由两条线索构成,分别来写的两个家庭的故事,但着重面是来表现当时俄国整个社会环境与妇女问题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但在杰克·伦敦的眼中,这对于他创作小说的启迪是不言而喻的。在他后来创作长篇小说《海狼》的时候,有所体现。他同样运用到了恰到好处。
三是抓住小说的重要思想。我在前面提到过,杰克·伦敦阅读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对各种思想理论都有所了解。当他看小说的时候,自然而然会看出这部小说的思想理论体系在什么地方,就会进行领悟,并加以吸收。
还是以托尔斯泰为例,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世界博爱的一面。他以慈悲心看待世界万物,特别是在晚期的小说《复活》里,他对女主人公抱有多大的同情心啊!由出场开始就不吝笔墨写出了她的衣着打扮,行为言语,立刻能让人感到共情。而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中也有类似的表现。与托尔斯泰不同的是,他的思想体系远远比前者复杂。
虽然有了如此深度的阅读,但能使一位流浪汉成为作家的理由还是有所欠缺的,正如打铁需要火候一样,时机未到之前,铁还是一块生铁而已。
说到底,如果杰克·伦敦不爱阅读的话,他是永远找不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的。也许他会永远沉沦下去,最高级的身份就是一名普通的苦力而已。但后来,他通过有效的阅读,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是的。昨天他可以,今天我也希望能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大词人陆游写下这么好的诗句,其中意义不言而喻的。我想将此诗句献给每一位热爱阅读的人。
为他写过传记的作家爱尔文·斯通明确表示:在杰克·伦敦之前虽然有爱伦·坡、克兰、彼尔斯等人已经摆脱传统形式,另辟蹊径,使文学接近生活真实,但真正把文学交到平民手上,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他是第一人。
这不是平白无故得来的荣誉。
作者:毛魏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727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31 时间:2024-01-0810月7日,猪价“5跌7涨”,产销错配凸显,猪价要跌破7元/...
浏览:62 时间:2024-07-15路遥苦心孤诣,《平凡的世界》艰难开篇,开头让千万读者过目成诵...
浏览:25 时间:2024-10-30《生死疲劳》中提到的《苦胆记》真的是虚构的吗?【莫言吧】...
浏览:3 时间:2024-11-21抖音抱着沙发睡眼昏花凌乱头发是什么歌 夕阳西下翻着电话无人拨...
浏览:7 时间: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