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看完余华笔下的四本书,我才真正悟透了孤独

2024-01-11



只有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

你才不会在孤独中沉沦。

作者:洞见yy

前段时间,董宇辉在采访余华时说:

我始终认为,当下没有人比余华老师更会写孤独了。

余华则表示:

因为我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孤独的,或是受人排挤,或是不被理解,总会被各种形式的孤独包围。



是啊,孤独是无处不在的,它会紧紧缠绕着每个人。

熬不过的人,就会在其中迷失,感到生活无望。

理解它的人,则能享受独处,活出人生最好的模样。

在你寂寞难挨的时候,不妨看看余华笔下这4本书。

看过书中人物的遭遇,相信你再也不会害怕孤独。

1

《兄弟》李光头:孤独,是哪怕无人理解,也能走自己的路。



余华曾在采访中说:

“我最满意的作品就是《兄弟》,其中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李光头。

他一路走来饱受非议,始终承受着一种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

李光头小的时候,因为父亲的偷窥丑闻,被人称为“小流氓”。

无论走到哪里,人人都避而远之,没有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玩耍。

成年后,县里没有单位肯录取他,他被塞到了几近破产的福利厂里。

可这个厂里,只有十四个瘸瞎聋哑的残疾人。

作为厂里唯一健全的人,他便自封为厂长,一心想要把厂子救活。

旁人都嘲笑他痴心妄想,不过是想过把官瘾。

谁料他一个人跑去上海兜揽业务,把濒临倒闭的福利厂做得红红火火。

县里见他颇有能力,就正式任命他为厂长。

没过多久,他却主动辞职,打算下海经商。

镇上的人都认为他傻,放着铁饭碗不要,非要去自讨苦吃。

果然,第一次创业的李光头赔得倾家荡产,只得靠捡垃圾为生。

周边的人又开始嘲笑他,他的哥哥也劝他找些正经事做。

可他并不觉得羞愧,反而一个人整日泡在垃圾堆里,思索新的出路。

后来,李光头瞄准了垃圾再利用产业,在众人的质疑声中,一步步打造出覆盖全球的废品回收产业链。

就这样,他在无人理解中踽踽前行,最终成为全国首富。

想起了罗翔教授的一句话:误解是人生常态,理解反而是稀缺的例外。

每个人的处境与认知不一样,所以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人不理解你。

比如,达尔文年轻时整日研究虫鸟,周围的人就说他不务正业;陈忠实辞职回家写作,村人都嘲讽他是个傻子。

直到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陈忠实写出了《白鹿原》,旁人才恍然大悟。

人这一生想要为自己而活,就不要害怕无人理解所带来的孤独。

就像梵高所说:

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而路过的人却只能看到淡淡的青烟。

不祈求他人的认可,耐得住寂寞,才能真正地回归自我。

2

《在细雨中呼喊》孙光林:孤独,是哪怕受人排挤,也能破局而出。



《在细雨中呼喊》的主人公孙光林6岁那年,因为家中贫困,被送给镇上的一对中年夫妇收养。

没过几年,养父母相继离世,他又只好回到亲生父母家中。

可这时,父母与兄弟们却将他视作不祥之兆,本能地排斥、疏远他。

大多数的时间,孙光林都是孤身一人坐在屋后的池塘边发呆。

偶尔,他也会躲在暗处偷偷瞧着兄弟们玩耍、嬉戏。

他也曾努力融入这个家庭,可得到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欺负。

有一次,哥哥与弟弟玩耍时,不小心打破了弟弟的头,鲜血直流。

孙光林见状,赶忙跑到田间呼唤父亲救治弟弟。

谁知,等父亲回到家后,哥哥与弟弟却合起伙来诬陷是他打伤了弟弟。

父亲不问青红皂白,暴打了他一顿不说,母亲也更加冷落他。

孙光林伤心不已,从此愈加沉默寡言。

直到他上了高中,读过了很多书,才突然明白:

只有自己考上大学,才能跳出这个被排挤、被忽视的环境。

此后的日子里,他很少回家,也不交朋友,只是尽可能抓住一切细碎的时间学习。

通过两年的苦学,他考上了北京的大学,顺利逃离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地方。

毕业后,他又落户北京,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新生。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避免孤独,不受人排挤,总是盲目合群。

却不知你的合群,只会使自己卑微,令人更加瞧不起你。

《夏目友人帐》里说,努力成长是在孤独里可以进行的最好的游戏。

在你不受人待见的时候,与其讨好他人,不如在独处中精进自己。

当你变得更加出色,自然就能破开迷局,见到更广阔的天地。

3

《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孤独,是哪怕无人帮衬,也能扛过所有。



央视名嘴朱军曾在节目中询问刘若英:“你为什么总给人不急不躁,淡定强大的感觉?”

刘若英笑道:“因为我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你终究要一个人扛生命中所有的苦难。”

人生不易,谁家的锅底没有黑?谁的生活没有难?

这世上没人有会一直替你遮风挡雨,你总要经历无人帮衬的孤独。

只有咬紧牙关,拼尽全力,你才能扛过所有的难关。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父母早逝,更没有兄弟姐妹。

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他家徒四壁,连请媒婆牵线搭桥的钱都付不起。

为此他到处借钱,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

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中发愁。

最后,还是他狠下心来卖了血,才娶来了“豆腐西施”许玉兰。

可许三观还没过上几年好日子,他9岁的大儿子许一乐就闯下大祸。

一乐在玩闹时,不小心用榔头打破了方铁匠儿子的头。

许三观根本无力赔付高额的医药费,只能任由方铁匠把家中的值钱物件搬空。

妻子许玉兰在一旁寻死觅活,三个年幼的儿子,也饿得哭爹喊娘。

许三观坐在门槛上猛吸着烟,抬起头才发现,妻子和孩子都眼巴巴地看着他。

无奈之下,他心一狠,只得独自踏上了卖血的路。

就这样,许三观这一生前前后后卖了11次血,却没有一次为自己。

历经风雨,他总是一个人,撑起了家中的一片天。

仔细想想,许三观的经历,何尝不是你我的人生缩影。

小的时候还能事事依仗父母,可越往前走越发现:

依赖自己的人越来越多,可自己能依赖的,却越来越少。

日子总是问题连着问题,而我们独自面对着千军万马,身后却空无一人。

就像作家刘亮程写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

你只有独自扛下所有的风雪,才能等到生活的春暖花开。

4

福贵:孤独,是哪怕孑然一身,也能微笑地活着。



莫言说,我们最后都会变成孤独的人。

年轻时,不管你多爱热闹,多喜欢交朋结友;往后走,再多的朋友也有一个个离开的那天。

到最后,只留你一人落寞地停留在原地,然后尝遍世间孤独。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就是如此,他的一生都在与亲人告别。

福贵年轻时因为嗜赌,将家中祖业一夜败光。

年迈的父亲因此气急攻心,没几天就病死了。

丈人看他不争气,一气之下也把他的妻子家珍接回了娘家。

父亲的离世,妻子的离开,让向来养尊处优的福贵顿时就没了主心骨。

那段日子,他只是一个人整天坐在茅坑前发呆、哭泣,人也变得越来越憔悴。

直到妻子家珍从娘家归来,他才从浑浑噩噩中清醒,拥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然而,就在他以为生活又燃起希望的时候,他被抓走当了兵。

等他逃回家时,母亲已然病逝。

来不及过多的悲痛,他又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失血惨死,女儿难产痛苦离世。

终于,妻子家珍受不住丧子丧女之痛,也跟着撒手人寰。

家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到最后,这世间只剩福贵一人孤独地活着。

可他并没有绝望,而是买了一头老牛,一人一牛每日在田间劳作。

日暮时分,当他站在地头,看到炊烟从农舍升起,心中又再次点燃生活的希望。

余华在《活着》的序言中写道: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因为亲人会离你而去,朋友会与你走散。

无论是谁,都只能伴你一程,剩下的旅途,你终究得自己一个人走。

只有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你才不会在孤独中沉沦。

哪怕孑然一身,你也能在独处中找到生命的价值,然后微笑地活着。

余华说,再也没有比孤独的无依无靠的呼喊声更令人战栗了。

漫漫人生路上,总会有无数个孤单落寞的时刻。

它可能是你的委屈无人理解,也可能是你的艰难无人帮衬。

但无论如何,你只能独自忍受,默默前行。

当你熬过了那些孤独的日子,一定会迎来属于你的新生。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