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焦跃进:焦裕禄次子,大蒜县长,继承优良家风,亲自进京推销大蒜

2024-08-13

杞县、兰考两地紧相连,黄河哺育了这块土地,同时也带给了它灾难。这里的农民们常说“春风起,荒沙多,出门踏沙窝。三天无雨麦苗黄,一年四季不收粮”。1962年,兰考出现了焦裕禄的身影,他带领着村民们整治“三害”,内涝、风沙、盐碱,三十多年后,1999年,杞县出现了焦跃进的身影,他是焦裕禄的儿子,经过长时间的奋斗,他让杞县全国有名,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大蒜县长”,那他是如何带领村民致富,为什么称他大蒜县长呢?

传承红色家风,接过父亲接力棒

1964年,焦裕禄在任兰考县县委书记时,不幸因肝癌去世,年仅42岁。虽然焦裕禄去世了,但他给家庭留下的清白朴实,一心为民的家风深深影响了他的后代。


焦裕禄

焦跃进兄弟间排行老二,当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5岁多的孩子。在焦跃进儿时记忆中,父亲高大而严厉,常常不在家。焦裕禄去世后,家里的重任就都要妻子徐俊雅来承担了。徐俊雅性情温和,不事张扬,从不愿给人添麻烦,包括自己的儿女。1976年,焦跃进高中毕业了,按照当时上山下乡的政策,焦跃进应该去支农。徐俊雅并没有向组织提出申请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县城。他的母亲说要他牢记自己始终是焦裕禄的孩子,千万不能搞特殊。

于是,在母亲的坚持下,焦跃进来到农村,担任生产队长。也正是在那里,焦跃进通过农民们的回忆,知晓了他父亲的故事。在村民的眼里,有一个永不消失的背影。在村民的心中,焦裕禄是一盏指引人前行的明灯。虽然焦裕禄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光辉形象永远存在于他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焦裕禄

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太相同,但此时的焦跃进深刻地认识到,父子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于是,焦跃进一毕业就选择了一条和他父亲极其相似的道路,继承和发扬红色家风,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当时,生产队里有一个小砖窑,产量一直上不去。焦跃进以身作则,亲自手工脱坯,一天搬2000块砖。每次到晚上睡觉的时候,焦跃进全身酸痛,连脱衣服都困难,但是他却一直坚持下来。因为他母亲经常和他说他父亲的故事,焦裕禄身患肝癌,还忍着剧痛工作,雪天还亲自扛着救济粮食去看望村里的老人。比起父亲的疼痛,他这点苦算不上什么。

亲赴北京,打造大蒜第一县

1999年1月,焦跃进成为杞县县长。杞县,作为一个一百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种植大蒜是该县的农业特色。他刚刚上任这一年大蒜销售形势不好,杞县知名度小,大蒜价格一直上不去。仓库里大蒜很快就堆积如山,农民辛苦种植却得不到任何收获,不少农民已经决定放弃种植大蒜,身为县长的焦跃进焦急如焚,寝食难安。


焦跃进

因为这几年农民跟着政府的农业改革走,已经实现增产了,但是增产不增收,还不如不增产,农民消极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多。焦跃进决定先打开大蒜的销路,把杞县大蒜的知名度打上去。但那可是1999年,不像现在可以直播带货,或者花钱打广告,推广什么的,这该如何是好呢?

2000年10月30号晚上,焦跃进忙碌一天完准备去办公室休息,突然发现自己桌子上有一份传真电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份邀请函,全国农产品展销会将在11月8日在北京盛大开幕。看到消息的焦跃进按奈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他决定代表杞县去北京闯一闯。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但他还是通知相关人员干部来办公室开会,商量方案。

经过一个星期准备,焦跃进带上三个书记,三个大蒜生产厂长,坐了一天的一夜火车赶赴北京。到达北京,他们顾不上休息,直奔王府井的展销会。

他们在展销会上展示了自己杞县又白又大的大蒜、味道鲜美的香菇、香味四溢的杞县酱菜等等农产品。没有推销员,焦跃进就一手拿着大蒜,一手拿着香菇,自己吆喝着。


焦跃进走到哪里就把杞县的农副产品宣传到哪里。对此,有人说焦跃进是沾了他父亲的光,是在“作秀”。而焦跃进回答得很坦率,他说:“我的确沾了父亲的光,他用一辈子塑造的光辉形象,对我来说既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又是一种压力。我如果工作干不好,别人就会说我比父亲差远了,所以我要时时刻刻督促自己,为杞县人民谋福祉,所以我走到哪,都会把杞县放在心中。”

解决销路的问题后,种植大蒜不用愁着卖了。焦跃进于是制定了“大蒜兴县”的政策,将全县大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45万亩,并逐步建立10万亩无公害大蒜种植基地,提高大蒜质量。又注册了“金杞”商标。为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杞县建设了八十多座大蒜加工厂,两百多座冷冻库。杞县一下子成为了河南省大蒜生产第一大县,全国大蒜出口第二大县,2001年,全县大蒜收入将近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大大提高。杞县人民都亲切地称呼焦跃进为“大蒜县长”,“他真像当年的焦裕禄。”

杞县雪灾,亲赴灾区,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

焦跃进刚到杞县不久,杞县就遭遇了雪灾,大雪连下三天三夜,杞县被大雪压坏的大棚就有上千个,蔬菜种植受损近70万亩,全县人都不能开开心心过个好年了。这时候,焦跃进想起来父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当群众出现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的面前。”于是,在过年的时候。焦跃进决定去慰问全县受灾最严重的西寨乡乔集村。漫天大雪,焦跃进走进了受灾老人的家中,关怀慰问,并给予政府救济金,救济大米,棉被等物资。


临走前,受灾群众紧握着焦跃进的手,两眼湿润了。几十年前,兰考县,也同样有一位受人爱戴的焦裕禄,他也是,在大雪天,给予受灾群众帮助和希望,和群众一起渡过难关。这一刻,焦跃进真正接过了父亲的交接棒,受到了人民的爱戴。

“抠门”县长,集中力量办大事

身边的同事都称呼焦跃进“抠门县长”,因为县里有一次要去上海出差,和澳大利亚、新加坡的客户谈生意。焦跃进为了节约,住酒店开了一个三人间,和同事们挤一挤,同事们就说:“谈客户,不能搞得太穷酸,要展示我们的形象。”于是,焦跃进就把房间改成了套间,客户洽谈过后,焦跃进就把同事们和自己的房间改成了三人间,能省一点是一点。合同签订之后,同事们都想着去吃顿好的,庆祝一下,可焦跃进领着他们吃了地摊小吃,焦跃进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们说:“我们杞县那么多人还没脱离贫穷,我们怎么可以乱花钱,于心何忍啊!”

还有一次,身边人劝焦跃进可以改善下生活条件,让自己家人住得舒服点。却被焦跃进严厉拒绝,并向众人说了一个故事:“小时候,不懂事,别人看我父亲是焦裕禄,所以就让我免费看了场电影,没付钱,但我回来就被父亲责骂。所以无论经济发展怎么样,我们党员干部对自己的要求始终不能变。”在杞县为官多年,焦跃进没有为亲朋好友办过一件以权谋私的事情。


焦跃进

当然勤俭节约是家风,焦跃进有一次看望自己母亲的时候,突然来电话了,他的母亲就急忙让他不要接电话,直接坐车回到办公室,处理事情,把他儿子直接赶出了家门,让人哭笑不得。他母亲说:“不接电话可以省电话费,而且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交流不能靠电话,而是要面对面,心连心交流,这样才可以知道群众的心声。”

焦跃进如此节俭,可凡是帮助杞县的投资他可是慷慨大方。

“要想富,先修路”是亘古不变的真理,2000年,焦跃进联合各个乡筹集资金1100万元用来修建18条乡镇重要道路。他还融资110万元帮助杞县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帮助杞县更好地销售农产品,每年杞县光网上订单成交额就高达3000多万元。焦跃进还集资1亿多元在全县修建了50多个农贸市场,用以打通杞县的贸易网。2002年,他还亲自去北京、上海、西安这三个大城市走访调研,花了1000万为杞县引进了新型大蒜加工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大蒜的附加值。


焦裕禄

父与子精神传承,终成时代楷模

相邻的地点,相同的环境,不同的人,最后却都带领人民走向富裕。焦裕禄植根兰考县中,扛着黄沙种泡桐。焦跃进深扎杞县中,迎着大风种大蒜。父与子,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无疑是时代精神传承的最好例子。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不会遗忘初心,不论环境怎么变化,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父与子的精神传承,焦裕禄和焦跃进都是时代的楷模!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