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自律那么痛苦,为什么有人觉得“很爽”?

2024-08-08

什么时候应该让自己再坚持一下,什么时候让自己尽情地享受和放纵,自主选择是每一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而自主选择的底层能力,首先就是在该延迟满足的时候,你要能够坚持下去。

会延迟满足的人,绝对不是在痛苦中死撑,而是自主地掌控人生。这一点,已经被误读了太久。

自律那么痛苦,为什么有人觉得“爽”?

1. 延迟满足:摆脱焦虑的底层能力

很多人都在问:“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还需要延迟满足吗?”

相信你一定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在健康和熬夜之间纠结的时候,在考试周和打游戏之间摇摆时候,即便是选择了即时满足放纵自己,我们的内心依旧是充满了痛苦焦虑,并不快乐。

一味强调延迟满足的人生,只会成为索然无味的囚笼;同理,一味强调即时满足的人生,只会陷入越来越深的焦虑。

什么时候应该让自己再坚持一下,什么时候让自己尽情地享受和放纵,自主选择是每一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而自主选择的底层能力,首先就是在该延迟满足的时候,你要能够坚持下去。

会延迟满足的人,绝对不是在痛苦中死撑,而是自主地掌控人生。这一点,已经被误读了太久。

张一鸣作为延迟满足的倡导者,曾经说过:“延迟满足感的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而克服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

真正的高手,都能够理解“延迟满足=自由”这条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公式。

心理学家、棉花糖实验之父沃尔特•米歇尔教授的《延迟满足》一书,以严谨缜密的学术理论向我们表现,有效的思维训练可以提升延迟满足的能力,现在行动起来还不晚。

2. 与其死撑,不如有效思考

米歇尔教授曾在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做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他在孩子们的面前放上一块棉花糖,告诉他们可以选择随时吃掉棉花糖,或者等待足够长的时候,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

在后来的跟踪调查中,米歇尔教授发现,能够成功拿到两块棉花糖的孩子,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都会更成功、更幸福。

经过毕生对自控力的研究,米歇尔教授意识到,能够做到长时间等待的孩子,他们采取了更为有效的思维方式,可以更加轻松地专注于长期目标。

只要反复练习这种思维方式,延迟满足就能够摆脱“咬牙强忍”的苦大仇深,成为轻松、快乐、有掌控感和成就感的积极体验。

先做重要的事情并不困难,我们从米歇尔教授的《延迟满足》一书中,总结了7条增强无痛自律能力的策略,相信可以帮助你拥有一个更加积极和自信的人生。

①“如果-就”的神奇力量

人类有一套冲动情绪系统,主导着我们下意识的反应。这套系统让我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经思考就能迅速躲避,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它同时也在诱惑着我们,进入甜品店,满脑子就想着香甜巧克力蛋糕,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同样是冲动系统在起作用。

因此,米歇尔教授提出,想要简单地做到无痛自律,我们可以“改写”冲动系统。

我们可以尝试给自己设置一个“如果—就”的方案,例如“看到甜品单时,我不点巧克力蛋糕。”我们可以在脑中反复回想并且不断练习,一段时间后,我们的冲动系统就会建立起新的链接,培养出新的行为习惯。这样,当你再次看到甜品单子,冲动系统会下意识地引发不点蛋糕的反应。

“如果-就”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能将费尽全力的控制和忍耐变成下意识的行动,相当于你骗取了冲动系统为你服务。

② 调用你的冷静系统

与冲动系统不同的是,我们的大脑中还有一套冷静系统,它可以根据刺激物的信息特征进行调节,产生理性的、反思性的、策略性的行为。

冲动系统关注当下的诱惑与威胁,冷静系统则让我们关注到长期的结果。前额皮质是大脑中进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它调节我们的思想、行动和情绪,对干扰我们追求目标的不当行为发挥着重要的抑制作用。冷静系统正位于前额皮质的核心,它对于我们掌握自控力至关重要。然而冷静系统的启动较慢,延迟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放慢速度,“降温”足够长的时间,以便于冷静系统对冲动系统的所作所为进行监管。

想要面临在重要选择时调用冷静系统,我们还可以想象他人会怎么做。当你是在为别人做出选择的时候,就更容易使用冷静系统。

③ 专注于“行为的后果”

根据米歇尔教授的观察,能够延迟满足的人,在他们的决策过程中,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必须在头脑中时刻记着所选的目标和结果;

(2)必须灵活地转移注意力和认知方式,从而降低目标的诱惑力;

(3)他们必须抑制自己的冲动反应,比如思考诱惑物的吸引力,伸手触碰诱惑物,这些冲动反应会阻碍他们实现目标。

可以看出,想要增强延迟满足的能力,第一条就是要专注于你的目标。

董宇辉在直播中,一句“我们在三四月做的事,到了八九月自会有答案”鼓舞了很多人,这句话也讲出了自控力的秘密:拥有强大的自控力的人,往往会不断地给自己积极强化,当你做了正确的事,正确的事就会发生。当你做了错事,不好的事情就会发生。

请用你想要的结果,来决定你此刻的行动。

④ 关注“未来之我”

如果你认为自己很难专注于长期的目标之上,那就多具体地想象你未来的模样。

纽约大学教授哈尔·赫什菲尔德在一次实验中发现,越能与“未来之我”产生情感联系的人,越愿意为了老年的自己存储更多的退休金。这项选择意味着,他们有更强的意愿去考虑行为的长期结果。

很多时候,往往是短视让我们贪婪、自私,而长远的眼光则会带来正向的行动力。

运动的辛苦近在眼前,而健康身体带来的益处却是模糊而遥远的,这种信息处理差异影响了我们的感受、计划、评价和决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定下健身计划,然后反悔。

为了对抗这种思维习惯,把你的关注点更多的转移到“未来之我”上。可以重新评估行为的后果,使它们变得具体,把未来当作当下去想象是非常有效的。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奥克斯纳的团体也曾经主持过一项类似的研究,他们向两组老烟民展示香烟的照片,要求一组在头脑中关注其当下的短期效果,比如:“吸烟感觉太好了”,另一组更加关注吸进去的远期后果,比如,“我可能会得肺癌”。当老烟民关注吸烟的远期后果时,他们的吸烟欲望显著降低。

现在就闭上眼睛,详细且生动地构想十年后自己的模样,也许就会给今天的你带来行动的动力。

⑤“我相信我可以”的力量

乐观主义的积极效用,不仅仅可以作用于心理层面,对于生理和现实层面同样具有影响力。心理学家查尔斯·卡弗的研究显示,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乐观者可以比悲观者更快康复。

米歇尔教授同样指出:乐观主义者对于成功的期待,同样可以增强延迟满足所需的自控力和意愿。

当乐观主义者失败时,他们相信:如果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下一次就可以成功。他们通过求职失败、投资不利、考试差劲等经历,从中找到方法去提高下次尝试的成功率。也会寻求必要的建议直到找到更好的策略,以实现重要的目标。而极端的悲观主义者会感到无助、压抑、无法掌控他们的生活。

然而,悲观与乐观并不完全是先天的性格决定的,后天的经历也会改变人的期望。我们在看到自己确实成功后,即便是悲观主义者也会提升他们的期望。

关注自己的成功,增强“我相信我可以”的信念,也许你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

⑥ 掌控感-自控力,构建良性循环

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掌控感是自律的结果,但是米歇尔教授却观察到,掌控感的强弱也可以影响一个人自律的程度。

如果人们认为结果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的,他们就越有可能控制自己的冲动,越有希望通过坚持努力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他们相信自己能够达成目标,这也让他们更加经常地达成目标。

棉花糖实验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儿童为了得到更大的奖励而做出的等待和努力越有效,成功必需的认知技能和情绪控制技能就越出色,那种“是的,我行”的感觉就越清晰,这些让他们做好准备去迎接更大的新挑战。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构建自控力的良性循环:成功经验将会滋养乐观期望,乐观期望又在未来鼓励了增加成功率的行为和信念。

⑦ 自我疏离:走出自我

愤怒、焦虑、被拒绝的痛苦和其他负面情绪仍是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许多受到伤害的人都会不断重温他们的痛苦经历,增加了自己的悲伤、愤怒和怨恨,然后更深刻地压抑自己。

随着他们压力的增加,冲动系统会变得更加主动,甚至破坏冷静系统,并触发一个恶性循环:压力增加→冲动系统主导→负面情绪→长期痛苦→抑郁加深→失去控制→慢性压力→有害性不断增加的心理和生理后果→更大的压力。

为了摆脱这一循环,我们需要暂停这种自我沉浸的视角。当你再次审视这段痛苦的经历时,不要通过自己的眼睛,而是把自己想象成墙上的一只苍蝇,正在从远处观察发生在第三方身上的事情。

这种视角上的变化,能够改变了人们对自身经历的评价。通过增加你与事件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减少压力,冷却冲动系统,并利用前额叶皮质来重新评估发生的事情,这样你就可以看透它,结束它,再往前迈一步。

变成墙上一只观察的苍蝇,这一心理技巧值得一试。

3. 写在最后

目前,很多对于“延迟满足”的争议,本质上是把延迟满足当成了自虐,教唆人们无意义地忍受痛苦。

实际上,米歇尔教授也在书中强调:如果走向极端,不断工作,总是推迟满足,延迟所有的欢乐,放弃快乐的消遣,不去体验各种情绪,不去经历可能的生活,延迟满足就会导致生活索然无味;同样,反过来也会让人失望至极。

延迟的能力,要求我们在满足和延迟之间找到平衡,我们需要给自己设立规则,何时可以暂停自控,允许自己享受一下当下的乐趣;何时必须推迟这些乐趣,为了今后更大的回报而保持前行?

理性满足、理性延迟,才是真正的自律。延迟的能力并不能保证一定的成功,却为我们铺就了创造成功和积极期望的道路,让我们做出更加困难的抉择,拥有自我价值感更强的人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