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2024-08-09

(日本)

2018.08.12

2018.08.12

★★★★

全文:1826字 | 图:5张 | 阅读:5分钟

草薙龙瞬

佛教僧侣,有“东大名僧”美名,佛教学堂“兴道之里”负责人。

没有宗派、寺庙、家庭的单纯“出家僧侣”。

不实际探讨佛教,以不谈论“属于宗教的佛教”为方针。

思想的基础为“原始佛教”(佛陀所传播的合理的思想与冥想法)。

他的理念独树一格,以不谈论“属于宗教的佛教”为方针,将佛教宣扬为“有助于改善生活的方法”。在日本国内,他不属于任何宗派,提倡将实用性的佛教本质运用于工作、人际关系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内容简介

人生总与痛苦相伴,烦恼总是如影随形:

工作不如意,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

厌恶的事、不走运的事接踵而至,令人沮丧。

和身旁的人性格不合,在人际交往中倍感压力。

内心埋藏着一段无法忘却的沉重往事。

因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感到压力。

不知道今后的人生该如何活下去,总觉得不安。

烦恼始于“心灵的反应”,痛苦源于“不满的心”。日式“佛系”快乐思考法,传授“清•简•行”的健康生活理念,帮助现代人缓解因社会压力、人际关系、资讯爆炸而带来的焦虑不安。

读后感

“真正的‘佛系’不是消极逃避,是将合理欲望转化为积极能量!”

书中还穿插很多贴近现代人生活的生动案例,轻松易读;另配以略带“日式轻喜感”的“黑白双封”暖萌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在传达“快乐”真精神,实践“佛系人生”!

正如书中所言:佛系不佛,人间值得!我等以禅悦为食,活在真的快乐里!

清·简·行”的健康生活理念:

清——清理内心多余的烦恼,感受“被欲望所驱使,感到不快乐”和“享受快乐”的两种心理状态:“快乐”是指感到喜悦或欢乐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幸福。“不快乐”是指内心充满愤怒、恐惧或不安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不幸福。

简——简洁理性的正面思考,放下多余的执念、妄想,将合理的欲望转化为能量。

行——践行重视快乐的生活方式,以“慈、悲、喜、舍”之心与世界相处,享受当下的圆满。

佛陀认为“索求之心”(Tanha)就是“不断做出反应的心灵的能量”,这是始终流动于人们心底的意识。产生“索求之心”后,它又分化为“七种欲望”。烦恼始于“反应”,“反应”源于“七大欲望”:

①生存欲——想要活下去;

②睡眠欲——想要睡眠;

③食欲——想要进食;

④性欲——想要交合;

⑤懒惰欲——想要放松;

⑥感乐欲——想要体会听觉和视觉等感官上的快感;

⑦承认欲——想要被认可。

大多数人烦恼都来源于“心灵的反应”。我们的心灵因为烦恼而动摇,这就是烦恼产生的“唯一的原因”。找到了产生烦恼的原因,相应地,我们也能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那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心灵的反应”。

原本佛陀的教义就旨在传授“停止心灵多余的反应,摆脱烦恼和痛苦”的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正视心灵的反应;第二,进行合理的思考。

正视心灵的反应指的是“正念”和“内观冥想”。当你正视自己心灵的反应和动向时,躁动的心就能恢复平静,这对于消除压力和转化情绪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合理的思考是指为了达成目的而进行的理性思考:

不进行多余的判断。不管什么场合,都不要否定自我。

不因为不满和压力等负面情绪而痛苦。

不在意他人眼光,活出自我。

改掉过于争强好胜、在意输赢的性格。

在今后的人生中,遵从心的方向。

人们因为三种执着而痛苦:

①想要得到某种事物的执着——但是却无法实现。

②希望能够永远拥有已经得到的事物——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失去。

③希望抛弃让人苦痛的事物—— 但却常常事与愿违。

当人们感到痛苦的时候,必然是因为内心有所“执着”。 原本人心就如同潺潺溪流一般,不会留下任何痛苦,但是,由于执着而陷入停滞,就会产生痛苦。如果让自己、对方, 或者其他任何人感到痛苦,那么这件事本身一定有问题。

在佛教看来,“正确的生活方式”应该像这样

①避免多余的反应,正确而客观地理解事物。佛教中称之为“正见”。

②净化“三毒”等有害反应,保持内心澄澈。佛教中称为“清净行”。

③祈祷他人能够获得幸福。也就是怀有“慈、悲、喜、舍”的用心。

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超越了单纯作为某一个宗教的修行方式,这是全世界人类都应当拥有的普遍而正确的生活方式。

没有必要信教,也不需要沉溺于宗教,只要在每次我们的心灵做出反应之前,都能回到这个心灵的避风港,就能走出人生的迷思。

《咸也好,淡也好》

界世的你当不

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