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在文旅之行中收获“诗和远方”

2024-09-20

1611910910661

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假期(2月10日至17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累计23.11亿人次。今岁今宵尽,悠悠岁月中。春节假日,文旅市场蓬勃发展,各地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传统文脉,让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蓄力赋能。

主客共享,“流动中的中国”尽享文旅盛况。文旅之路上,各地景区依托自身文化内涵,策划参与性强的节日活动,以沉浸式旅游、科普教育、乡村民宿游、文旅康养游等多元化文旅新品牌,为广大游客打造春节旅游新亮点。无论是西安以创新的方式展示唐诗、秦腔等历史文化资源,让游客梦回盛世长安,体验诗意浪漫;还是在水韵江苏,穿梭在南京流光溢彩的秦淮灯会中,见证老宅深巷、民居水阁和船拳皮影,感受浓厚的历史氛围;抑或在山城重庆,感受长江索道、李子坝轻轨、洪崖洞等“8D魔幻城”景观,体验现代与传统的完美交融;文艺表演、花灯巡游、国潮市集、研学旅游、Citywalk、冰雪旅游、文博展览、非遗手作、围炉煮茶、故宫文创、盛唐密盒……各地热情展示大好河山、特色美食,令人目不暇接。我们要持续激活文旅市场潜力,加速品质化提升、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更多沉浸式文旅精品项目,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使个性化、多样化、特色体验的消费成为主流,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红色引擎,“复兴中的民族”赓续文脉根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红色引擎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推动着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激发着广大人民的奋斗热情。通过“红色+”的产业形态,红色文化游、红色研学旅游、红色观光旅游等,成为广大群众热衷的红色旅游产品和路线,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我国拥有丰富的革命遗迹遗址、纪念馆、文化馆、名人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深入挖掘这些资源的价值,从中汲取奋进力量,赓续红色血脉,点燃文旅“新引擎”。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多元交融的红色产业集群,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特色,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影视、文创、动漫、游戏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潮起来”、历史文物“活起来”,打造知名红色文化品牌。通过红色教育培训、红色主题活动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色精神的育人作用、引领作用,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拓展红色产业链条,提升红色旅游知名度,写好“红色文旅”共融“绿色创新”大文章,助力红色文化资源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土文化,“文旅中的繁荣”带动产业兴旺。乡土文化在我国的乡村振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为乡村产业的兴旺注入了强大动力。产业兴旺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更是关键所在。为了推动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速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将乡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挖掘旅游消费的新亮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通过探索“文旅+科技”“文旅+乡村”“文旅+工业”“文旅+体育”“文旅+康养”等多元化发展路径,将地方特色、传统民俗、民间艺术有机地融入文化空间,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注入活力。随着旅拍行业和文创产业的兴起,消费者对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型文旅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培育乡村新业态,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和布局。同时,加快理念变革、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以高品质产品的“本心”和高品质服务的“核心”,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文旅市场繁荣活跃。

旅游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服务业领域,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文化旅游产业更是在不断发展中起步、探索中前行、调整中提升。看遍山河日落、行遍大江南北。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文旅体验,从而助力我国文旅产业的繁荣。(作者:李非燃)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