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印象》:世博十年,难忘精彩

2024-01-04

原创 纪实人文频道 纪实人文频道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留下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记忆,也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2020年是上海世博会十周年,《印象》栏目推出微纪录片《世博十年》,从世博会志愿者、建设者、运营者等不同的人物故事入手,在历史画面与现实场景的叠化呈现中,回溯世博地块从旧区改造到“后世博时代”规划蓝图的变迁过程,展现世博会给城市和市民带来的巨大变化。

SMG知名新闻主播徐惟杰,十多年前,有过一段非常特别的经历。当时,他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活动部担任美洲组组长,负责上海世博会整个美洲板块演艺活动的组织工作。

美洲分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每个地区的演员性格,包括各个团队的特点都完全不同,世界文化的差异性让负责协调与沟通的徐惟杰印象颇深。当时美洲广场每天都有演出,只要天气情况不错,每天都会坐满了人,当穿着彩色大裙子的墨西哥舞蹈演员出来表演时,观众们露出的惊讶表情,让徐惟杰深有感触,他说:我看到的是世博会带给一个普通中国人,可能无以取代的一个价值。

世博局的工作异常繁忙,经常要轮流值班,甚至住在世博局单位里。晚上闭园后,还要安排运送第二天演出设备的物流车辆进场,每一个团体的服务商都不一样,他们经常会半夜打电话,咨询各种实际问题。因此,在世博会举行的第一个月里,徐惟杰经常彻夜加班,这段工作经历也成为他记忆中最浓缩、感触最深的一段。

离开世博局之后,2013年徐惟杰又辗转回到了电视台,当他再次坐到主播台前开始播报新闻,他有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感受。世博会的工作经历让他更有底气,也让他对新闻有了更深的理解。

规划与建设行业专家黄健之,十年前是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全程参与了上海世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工作。当时,世博园的总体规划面积是6.68平方公里,他去实地考察后发现,在浦东这一块,卢浦大桥把上钢三厂分成两半,这片被称为后滩的地块,其中相当部分是上钢三厂,还有一部分是犬牙交错的棚户简屋,浦东一直希望这个地区能够改造,但是又跟上钢三厂牵连在一起,没有一个国家级的大项目,搬不走。所以当时选址,就把卢浦大桥西面的后滩这一块,也全部划了进去。

世博园区在浦东和浦西的围栏区共有3.28平方公里,围栏之外有世博村、停车场等。围栏区内分了五个区,A区是亚洲馆,但亚洲比较大,所以把B片区也放进去了,C区主要是欧洲和美洲,然后在浦西是DE,D主要是企业馆,共有18个企业馆,E区主要是案例馆。总体布局呈模块化分布,其中有自建馆、租赁馆、联合馆,我们还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援助,因此上海世博会参加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是历届世博会中最多的,当然参观的人次也是最多的。

黄健之认为,世博会对上海贡献比较大的,是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大大跨进一步。原来只有一条8号线经过世博园,后来又增加了一条13号线,但要在世博会以后建,为了提升世博会的游园便捷度,我们提前建设了一段,从马当路接到世博园,只有三个站,称为“世博专用线”,世博会结束以后继续两头延伸,对于市民的生活出行非常重要。

另外,世博的一些理念对城市建设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个是绿色出行,世博园区里面的所有车辆都是新能源车辆,没有传统能源的车,这么大一个园区能够做到非常不容易。另一个,世博园内的建筑都包含了环保绿色的理念,比如说西班牙馆,它的屋顶是藤条做的,意大利馆采用了透明混凝土,可以透光,在建筑上也有很多创新,比如说沙特馆的“月亮船”,法国馆做成类似网架的形状,英国的种子馆,像刺猬一样,每一根都是一个亚克力种子杆等等。这些都促进了整个建筑业,特别是设计思路的开阔和水平的提高。

“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这是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口号。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共有将近20万名志愿者参加了世博会的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因为他们大都穿着绿白相间的统一服装,因此大家也亲切地称他们为“小白菜”,陈曼云就是其中一员。

陈曼云当时是在世博轴这一块工作,岗位靠近地铁站出口,所以人流量非常大的,基本上前三天下来嗓子就不行了。只要进了闸,游客看到小白菜,就会跑上来问路,上一个游客的问题还没有问完,下一个游客已经在拍你的肩膀了。大部分的问题就是问路,还会碰到一些小语种国家的外国人,说不清楚英语,志愿者就会打手势,用肢体语言去帮他解决问题。

虽然参与世博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只有短短两个星期,但年轻的陈曼云还是从中收获良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和世博会的缘分,并没有因为上海世博会的闭幕而结束,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了世博会博物馆的一名资产管理员,延续着生生不息的志愿薪火。

因为之前有过世博会志愿者的经历,因此在首届进博会的时候,陈曼云参与了志愿者的培训工作,把自己当时的经历,结合进博会的实际工作情况,传授给了更年轻的志愿者们。

上海世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超,有着工程建设者特有的内敛与低调。十年前,作为世博局设施和环境管理部的负责人之一,他要在勤俭办博的前提下,保障世博会各项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

世博会的举办时期正值盛夏,但园区公共区域内的遮阳伞、风机、降温冰块等都极度匮乏,为了迅速回应需求,朱超和同事们想尽一切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了园区的游览舒适度,尤其是降温喷雾的有效推广,让游客们交口称赞,他们说:这是世博会有人在“变魔术”。

世博会结束后,朱超和他的同事们继续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里挥洒汗水。中华艺术宫改建、世博轴综合利用改造、上海市儿童艺术剧场改建,当代艺术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和央企总部基地项目等,都是后世博时期,上海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缩影。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就是世博A片区的标志性工程。

根据目前的建设规划,未来,世博园区将为市民提供更多丰富的场馆资源和功能齐全的城市空间。其中,95%的世博浦西片区,将被打造成国际性的文化博览区;位于滨江核心区域的世博文化公园,将逐步对市民开放;央企总部大楼区域的企业入住率将会更高,配套而建的人才公寓、宾馆、加油站等也都将投入运营。一座国际一流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正在世博园内拔地而起,它见证着城市的新一轮升级,也在续写着永不休止的浦江传奇。

十年前,这里是熙熙攘攘的世界之窗,让市民不出国门,博览世界;

十年后,这片热土依然丰沛,带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凝心聚力,豪迈前行。

“搜客”

本周文化热搜:简单生活节开启“破圈”实践

简单生活节

本周文化热搜:大剧院线上演出季“巡演零号站”发布

“巡演零号站”发布

本周文化热搜:话剧《家客》改版首演

话剧《家客》

本周文化热搜:“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

“一带一路”艺术

《印象》每周日19点30分在纪实人文频道播出。栏目以20至45岁对文化艺术领域感兴趣、或有一定了解的中青年人士为目标受众,聚焦长三角地区的各类文化活动、文化人物、文化现象。

栏目分为“对话”、“讲述”、“搜客”三大板块,分别对应嘉宾访谈、人物专题片、文化艺术短视频三种样态。抽屉式的编排方式赋予节目弹性的制作空间,也为观众带来了节奏明快的观赏体验。

原标题:《《印象》:世博十年,难忘精彩》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