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人间天堂,姑苏亘古未有的盛世繁华

2024-03-10

人间天堂,姑苏亘古未有的盛世繁华

湃客:意苏州 2021-11-01 15:46

江南气候温和,物产丰饶,大运河的贯通,促进了沿线地区商贸繁荣,江南的税赋、稻米和丝织品等随着一艘艘帆船北上,补给着唐宋以降历代帝国的中央经济。运河如明珠般串起了一座座繁华之城,其中,苏州更以工商业繁荣、经济发达而闻名天下。

自古至今,苏州一直是诗意江南的代表,同时,又因富庶,历来被视为国家财赋之渊薮。

#鱼米之乡:运河贯穿 枢纽江南#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和太湖平原,地势低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海拔仅两米左右,这使得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温暖湿润的自然气候和水乡泽国的地理环境,既适合水稻生长,又盛产鱼虾,使得苏州自古就被誉为鱼米之乡,特别是水稻,不仅种植面积大,产量也高,《吴越春秋》记载,吴王夫差在位期间,一次借给越国的稻谷就有“万石”之多。苏州城西南有条越来溪,吴人曾在此筑城养鱼,范蠡于此写下著名的《养鱼经》。苏州人真是幸福,几干年前就开始吃米饭喝鱼汤,日子有滋有味。

夫差有雄图大略。平越后,一心北进中原与齐国争霸。然伐齐远征,军粮、战车等辎重运输难题无法解决。吴国舟师发达,拥有先进的开河、造船、航运技术。吴王决定开挖河道,打通江淮。前495年,吴王利用长江三角洲天然便利的河湖港汊,疏通了苏州、无锡、常州奔牛镇之间的水路170余里,直通长江,此为江南运河最早河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又开凿了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至此,江南运河北入长江,与扬州邗沟相通。后吴王又在今山东菏泽一带开凿菏水,使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四大水系贯通。数百年后,东汉曹操在河北地区开凿运河,建立了黄河和海河水系之间的联系。至此,大运河雏形已经形成。

杨广打通南北运河之时,南粮北运已成为运河的主要功能。自隋唐始,大运河除运输粮食外,苏州、扬州等珍稀物产也不断随运河北上。南浩街,位于阊门和胥门之间,明清时为苏州经济商贸中心。清人纳兰常安《宦游笔记》中记载:“凡南北舟车,外洋商贩,莫不毕集于此,居民稠密,街弄通隘,客货一到,行人几不能掉臂,其各商大贾,自为居停。”

大运河就是古代的水上高速公路,而苏州,则是枢纽。江南运河的水道上,那种古人记述中“舳舶相属,万里连樯”“只见船儿走,不见河水流”的繁忙景象令人遐想。

商贾辐辏 百货骈阗

打开长长的画卷,两百多年前的苏州跃然而出,我们仿佛听见了古运河中阵阵橹声,山塘街上悠悠丝竹及街市上的往来喧嚣,闻到了食肆中飘出的佳肴香气、看到了一个个走动的鲜活人物……这幅图是清代中期,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凭借自己对家乡历史、文化与地理的谙熟,用了24年时间创作的《姑苏繁华图(画面题记为《盛世滋生图》),画卷长度超过12米,当时苏州真实的市并风情就这样被记录了下来。

# 苏州织造:天堂里的软黄金 #

苏州一直是江南桑蚕与丝织业发展中心,运河中川流不息的船舶,运载着江南的丝绸驶向北方。

自宋代始,朝廷在苏州、杭州等地设立织锦院,亦即官办的丝织作坊。宋徽宗命童贯置织局于苏杭。其时织绣之工,曲尽其巧。苏州城中有织机数百张,工匠数千人,已初具规模。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记载,以乐桥为中心,苏州城中有六十坊,其中很多坊名与丝织有关,如绣锦坊、绣衣坊、豸冠坊、画锦坊等,还有一个孙织纱巷,显然,此巷是以孙姓织户为名,以一个手工艺人姓氏命名一条街巷,可见宋代织造者很受尊重。两宋时期,官民合力,苏州织造产业欣欣向荣,富庶的鱼米之乡凭借肥沃的桑田和便捷的运河通道,开始向织造产业转型。

自元代起,朝廷在苏州设立织造局。明代苏州民间丝织业极为繁盛,张瀚在《松窗梦话》中回忆:“大都东南之,莫大于罗、绮、绢、纻,而三吴为最。即余之先世,亦以机杼起家,而今三吴之以机杼致富者尤众。”苏州城内,居民大半工技,郡城之东皆习机业,拥有大量手工工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萌芽在此出现。经济发达了,苏州向国家上缴的田赋、商业税、手工业税收等均为全国之最。

康熙十三年(1674年)改织造局为织造府或织造署,实质上已成为皇家御用服装加工厂,无论是皇帝龙袍、皇后的凤冠霞帔、皇子的新婚礼服,还是朝廷百官穿的四季官服等,均由织造府专营提供。朝廷官员品级多,官服的品种多,数量也多,有时,织造府来不及加工,只能征用民间作坊生产。

清初,朝廷在江宁、苏州和杭州三大城市恢复建立了织造府,俗称江南三织造。可以说,代表官营的织造全部集中到了江南。苏州织造是专为宫廷所需丝织品的皇商,康熙、乾隆每次南巡江南,均驻跸于织造府行宫。自康熙后期至乾隆时期,是苏州织造的鼎盛阶段,每年耗银50000两,织造缎匹3500匹。此时,苏州经济已达到历史上顶峰,税赋冠于全国,占全国税收的十分之一,成为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如果说苏杭是人间天堂,那么,丝绸就是天堂里的软黄金。

香山帮缔造皇家气度,巧夺天工薪传百余年

以紫禁城和明十三陵为首的明朝皇家建筑,庄严无比,尽显富丽堂皇,细节之处又充满俏丽风韵和惊人智慧,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由蒯详设计建造的承天门是明朝紫禁城的象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张《明宫城图》(上图),上面绘有蒯详画像,以表彰其对承天门设计的业绩。

#财赋重镇:苏州税赋甲于天下#

清代诗人刘大观,曾对江南文化中的三大城市做出如此评价:“扬州以园亭胜,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尽管苏州也有闻名天下的园亭与湖山,但苏州更显著的特点却表现在市肆的繁荣。自唐代始,江南地区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嘉兴、湖州和杭州七府,一直是朝廷税赋重地,而其中税粮最重、最多者,只有苏州一府。

万历《明会典》统计,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纳税土地8.5亿亩,税粮2944万余石,而苏州一府,田地985万亩,实征税粮281万余石。也就是说,苏州以1%多一点的土地,提供了将近10%的税粮。全国每亩纳税0.035石,苏州却高达0.285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以上,因此说苏州税赋甲于天下,并不为过。除了缴纳税赋,还有纳粮的负担。朝廷规定,江南苏、松、常、嘉、湖沿太湖五府,每年纳粮21万余石。而苏州一府,纳62642石。税粮渊薮,苏州独重于全国的地位,一直没有动摇。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废止海禁,苏州的对外商贸开始活跃,同时也刺激了苏州造船业的发展。吴门桥,建于北宋初年,清代重修,如一道飞虹横跨于运河。桥长约66米,矢高9.85米,是江苏现存最高、最大的座单孔石拱桥,极具江南水乡特色。从这座桥,可以看到当年将近10米高的各类商船鱼贯穿梭的忙碌情景。船商将吴丝、吴绫、各类百货等商品特产从苏州运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

以一首《枫桥夜泊》闻名天下的枫桥古镇,真实的情形远不是冷清的渔火和孤寂的愁绪。大运河与古驿道在此交汇,官家在桥头设卡查税,检查过往船只,故枫桥原名封桥。古镇自唐时即已繁盛,河里船只密布,岸上商店鳞次栉比,一直是米、豆、丝绸、布匹等物产的集散地。苏州城西北古镇浒墅关,在京杭大运河开凿后,更是一跃成为南北往来要冲,舟航喧集,商贾骈至,课额甲于他省。

历史上,人们向来把苏杭并称。但杭州僻在东隅,商品流通功能却无法与苏州比肩。苏州在运河沿线具有强大的商品生产和转运功能。从皇家至民间,苏州一直是东南地区商品流动的中心枢纽,是国家税赋与钱粮之渊薮,在国家财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是上海兴起之前中国最大的经济和人文中心。

视 觉 / 人间天堂世界、喜玛拉雅北坡的鱼、呆呆龙

文字摘自于《中国国家地理》“江苏苏州特辑”

— FIN —

原标题:《最富庶|人间天堂 姑苏亘古未有的盛世繁华》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