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浅析路遥的《人生》

2024-08-22

原标题:青春的悲剧、人性与现实的对比——浅析路遥的《人生》

摘要:陕北农民的儿子“路遥”笔下的《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离乡--返乡,形成了一个回环往复的人生轨迹。高加林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比较复杂的艺术形象。路遥通过塑造这一形象用以表现新时期农村知识青年对“人生”道路的探索。

关键词:人生 , 命运抉择 , 高加林,爱情

一、“路遥”与“高加林”人生的对比 “路遥”——一个来自陕北黄土高原上普通农民的儿子,原名叫王卫国。少年时的贫困与磨练为这个日后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巨匠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少年时的路遥生活在贫穷落后的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被过继给延川县的伯父,在延川县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在此期间做过临时的工作,曾在小学教书。路遥的文学创作是从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期间开始的。18岁那年路遥成为了名噪一时的人物,他有了一个“显赫”的身份——陕西省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仕途的丰收与爱情的滋润成为路遥人生中最为璀璨的时刻,他的文学创作主要是围绕他所熟悉的陕北农村生活,通过描写纯美的乡村和朴素的乡村爱情来表现故事中的人物在时代与命运的交融中的抉择。

“高加林”,路遥笔下的《人生》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朴素的农村,人物的命运总是与时代联系在一起。少年时代的“高加林”饱受农村贫穷生活的磨练。高中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回乡当了一个民办教师。不久又被人挤兑回家当了农民。在他心灰意冷时,农村姑娘巧珍的爱情使他振作起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来到县广播站工作,当他抵挡不住城市姑娘黄亚萍的追求、在爱情与事业的两难选择中,为了前途,他断绝了与巧珍的爱情。但命运好像总与他作对,组织上查明他是以不正当途径进城的,于是取消其公职,重新打回农村;这时,即将侨居南方大城市南京的黄亚萍与之分手,而巧珍亦改嫁他人,高家林孑然一身扑倒在黄土地上。

文学的基本要素当中包括了作品与作者,“在文学活动中,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受和感情,并以此来唤醒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1]路遥的作品《人生》既是作者对自己的人生经历的一种艺术表达,也是作者对时代与命运的一种诠释。在路遥的作品当中处处可见一种朴实的农村生活气息。人物的塑造也是显得“乡土”气息浓厚。高加林的人生与路遥的人生同样是在质朴的农村生活的熏陶下展开的。人物的性 格和命运都具有相似性。“文学不但要深刻的关注人存在的意义,而且要深刻的关注人生存的环境。”[2]路遥的小说,情节上虽然没有跌宕起伏,人物也没有高大勇猛,但是我们却能够透过路遥的文学作品深刻的体会到高加林在追求时的挫折、奋斗时的艰辛、生存时的困顿、低沉时的崛起。对生活的追求和对命运的不妥协让读者的心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被小说所吸引,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二、高加林命运的抉择分析 《人生》中高加林原本是个朴实贫穷的农村小伙,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高考失败了。在那个年代高考失败意味着走向大城市的大门已经关上了半边。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高考失利的人们却只能被束缚在狭小的社会生存空间里,默默的忍受命运无情的捉弄。

高加林回到了农村,当了民办教师。村里的人对他是闲言碎语不断,可是他却不管不顾,。他对这个职业还是充满着希望的,想通过考试转正,成为正式的国家教师,但是人生的美好理想总是被现实一一敲碎。高明楼的二儿子三星因为托了关系,最后将高家林拉了下来。高加林想过反抗,也写过状书,可是在权利面前的高加林却显得那么的渺小与无助。

人的温饱问题有时候比正义的抗争更加重要。高加林选择了到县城卖馍,自己却是感到那么的卑微,曾经是县城最高学府的学生,无论是穿着和气质现在都难以找到那种自豪的感觉。尤其是碰到以前的同学张克楠和黄亚萍,自卑感更加的强烈。人生总是这样,当高潮结束之后,低潮来临,身份、地位随之改变,谁也无法接受优秀的曾经和卑微的现在。

贫苦的农村人只能通过体力劳动来换取生存的权利,脱离了学生身份的高加林和许多农村人一样扛起了锄头。在他的心中,这种卑微的劳动只能是永无出头之日,对大城市的向往依然是那么的强烈。高加林想过给在部队的叔父写信,希望能通过叔父的关系为他谋份工作。或许读者在这里都会想到原来“正义”的高加林也会“走后门”。在现实面前人总是会变的现实起来,人性总是有相似性。这或许是路遥要传达给读者的启示吧。

高加林同时被两个女人爱上,一个是生活在农村的巧珍,一个是城市里的黄亚萍,高加林最后选择了后者。本以为事业和爱情会取得双丰收,但最后却因为他通过不正当途径进城被组织取消了公职,他的爱情和事业就此终结,孑然一身的他再次回到黄土地上,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就此结束。命运总是给人糖果的同时也预留着一份毒药,我们越是想通过出卖感情和道德,就越是受到命运的捉弄。

高加林的人生经历是青春的悲剧,人在年轻时总是渴望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可是命运总是给你措手不及的打击。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人生之路,这或许是作者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三、高加林的爱情分析 高加林是一个接受过高中教育的知识分子,面对巧珍和黄亚萍之间的爱情,高加林选择了有着城市户口,父亲是县武装部长和县委常委的黄亚萍。巧珍在高加林的眼中只是一个给过他爱情滋润的“村姑”,没有知识和文化,无论是在精神交流和身份上巧珍都比不上知识分子出身且是高官家庭的黄亚萍。路遥这样安排也是符合高加林身上所折射出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知识分子的高加林就向往着走出农村,摆脱“农民”身份这原本不应该束缚自己内心的枷锁。面对相同的情况,很多人会像高加林一样。爱情在面对前途的时候,有人会选择将爱情和前途结合起来,这样的选择也许会被人们所不齿,但是“环境是推衍性格嬗变的时空空间结构,正如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生命存在总要与其他人发生关系,总要与社会发生关系。”[3]原本是朴实正义的高加林,在现实与爱情面前,他做出了大多数人可能选择的路。他的选择可以被原谅,因为在面对同样的选择时,每个人选择也许和他一样。

巧珍很贤惠,但是却难以和高加林“知识”分子这一身份相吻合,读完《人生》我们会有很多思考,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在一个爱情故事的框架里,凝聚了丰富的人生内容和社会生活变动的诸多信息。高加林的爱情与他的人生追求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动是分不开的。

《人生》虽然塑造的是一段虚构的人生经历,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要遇到故事主人公高加林同样的情况,在爱情和前途事业面前如何抉择,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人生话题。

四、总结 路遥《人生》这部作品,融入了时代元素在人物的身上,只有典型的环境才能创作出典型的人物。他笔下的人物没有非凡的人生经历,也没有高大威猛的形象。小人物的平凡人生,却处处可见人生的哲理。

读路遥的小说,总能让人感到亲切与真实。乡土气息浓厚,在路遥的作品中处处可见,他对农村环境的描写是那么的随意而恰当,人物与环境的有机融合让故事的情节更加的生动详实。

参考资料:[1]童庆丙.《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1

[2] 摘自《南方文坛》1999年第5期

[3]吴甸起.《文学审美欣赏方法指要》[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9:143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