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人间值得|参透为何,迎接任何

2024-09-09

《人间值得:来自上海中山医院的二十一堂生命教育课》是一部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葛均波院士主审,朱畴文、罗哲等25位医院援鄂医疗队成员共同撰写的生命教育书。它的主书名没有“生命”两个字,但这25位作者讲的都是关于生命的故事,帮助我们认识生命之真,实践生命之善,创造生命之美。

人生价值也有秩序表

关于生命教育,有两种人讲的道理最有力量,一是从鬼门关走过一遭又活过来的人,他们自会更加珍惜生命;二是每天身处生死一线并有能力救人一命的医生,他们目睹生死可能在分分秒秒中转换。医生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们对生命的价值自然有更深的体会。本书的作者们正是最有资格谈论“人间值得”的第二种人。

钱穆说,人生两大限,人我之限和生死之限。书中的作者都是当时援鄂医疗队的成员,队里还有许多ICU的医生,他们经历生死之限,也就获得了在极端境况下看清真相的机会:有生活的真相、价值的真相、世界的真相,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生命的真相。

在那一刻你就会知道“人生价值的秩序表”,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用哲学家牟宗三的话来说,中国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西方的学问是自然的学问。当然西方不是没有生命的学问,只是中国从孔子、孟子一路下来,儒道释三家全都是讲生命,怎么能够活得丰富、活得自在、活得自由、活出境界,这是中国学问的胜处,也是这本书努力探讨的话题。

生死境遇最容易揭示真相

书中引发我们思考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人生真相的定义。什么是人生真相?是功成名就,是出人头地,还是财务自由?书名就告诉了我们其中的一条路径:“人间值得,我们一起拼搏”,说得非常激励人心,这当然是真相的一种。但是还有其他的可能,正如潘文彦护士所写的:“我们都是过客,朝朝夕夕,忙忙碌碌,最终撒手人寰一场空,恰如蚍蜉朝生夕死”,在这里,她讲出了人生的另一种真相,这就是个体生命的渺小。

生死境遇是揭示真相的契机。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每天都在发生,但多数人谈论的还是别人的死亡,而非确定地讲属于我们自己的无可逃遁的死亡。当死亡的事并未涉及自己,并未真正切入自己生命的最深处,生命的真相总有几分晦暗不明,我们在尘世间的努力也总有几分盲目。

人间真正值得的东西,除了功名、地位,还有别的什么?这仍然是一个值得考问并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人间到底什么是值得的?值得的东西之间有没有价值的阶梯?这本书其实给了我们答案:平常的人情、人性,就是人间值得的真谛。

疫情让生死分分秒秒发生,变得直截了当,给了我们看穿世界和生活真相的机会,这就是书里叶茂松医生说的:“人生真的没有永远,更没有来日方长,每一次和父母的团聚,每一次和朋友的把酒言欢,每一次和同事的并肩战斗,都弥足珍贵。”

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阳光、空气和水,其实就是上天给我们的最大礼物。是的,平常的亲情、友情实为人类最为珍贵的价值,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但这经常被我们忽略。顾国嵘医生说,人即使拥有无数的财富和无数的阅历,“最终还是希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家人的陪伴”。正是在与死神搏斗的抢救室、急诊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让医生深刻而真实地体会到“活着到底有多值得”。

有温度的治疗是人文关怀

医生同样目睹了人间最强烈的求生意志,如何成就生命的奇迹。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坚持”一篇所写的许多顽强的癌症病人,他们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意接受能让自己暂时“舒服”的治疗,其精神让人动容。

按照尼采的说法,“参透为何,迎接任何”,有人为了家人,为了理想,一定要活下去,但并非人人在此劫难下都奋力求生。医生所要做的不只是把病人从鬼门关拉回来,更要注入能量让他活下去,告诉他活下去的意义。葛峰医生说:“真正有温度的治疗是人文关怀。很多患者在知道没有音讯的亲人安全活着以后,自己的病情也迅速减轻,然后痊愈。”这就是找到了一种意义,让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坚持下去,这也是生命的奇迹。

我还想到另外一个例子,奥地利心理分析第三代传人弗兰克写的《活出意义来》。他自己是一个医生,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时他做过多次集体的心理治疗,他说,在圣诞节之前的若干天,整个营房里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因为难友们怀着被盟军解放的希望,这种强烈的求生意志支撑着他们身体内的免疫力。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而什么都没发生,情况就开始恶化,圣诞节后集中营里的难友大批死亡,就是因为意志被绝望摧毁了,希望一垮,免疫防线也一败涂地。

这就像医生所说的,在很多最困难的情况下,人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事,2003年经历“非典战役”的时候,有很多求生意志极强的人活下来了。在呼吸极其困难时,他们强撑着一定要活下去,那一刻只要松一口气就完了。我认为这种意志是有信念支撑的,就像弗兰克一定要完成他的博士论文,他的手稿曾经被集中营的狱卒扔在地上,他知道进入集中营后,他就必须和过去一刀两断。但他的强大信念是一定要活着出去,去完成博士论文,这支撑着他的集中营生活。他说,从集中营活着走出去的最重要的一个体验,便是历尽沧桑之后所享有的美妙感觉:从今以后,除了上苍,什么都用不着畏惧了。这就达到了佛教所说的“大自在、大自由”,生活种种的羁绊都没了。我相信经过了抗疫最艰难的阶段,人心会迎来坦途。

生死关头,唯有明了活着的意义,或是亲人的安危,或是个人的事业,或是孩子的成长,才能激发活下去的动力。就如罗曼·罗兰所说,人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就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对世界的有情是责任

当生死考验让人看清生活真相时,人的心灵就发生了转化,佛家的话就是“觉悟”,知道平常是真、是美,平常心是道。儒家的追求就是触处成真,触处成乐。孔子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颜之乐不是功利的乐,不是物质刺激的乐,是一种“得道”的乐,是一种人生境界提升的乐。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能够来诠释“人间为什么值得”的非常重要的哲学根据。

另一方面,平常道并不排斥专业、功名和技术。相反,我们会明白为什么要更努力地追求业务的成就、技术的绝活,因为我们对他人的关怀、对家人的亲情,是以专业为实现条件的,而非空头许诺的,医生难免有时会感到回天无力,都希望自己的技术会更精湛。在书里,领队朱畴文教授提醒医生们要把医生三职责第一项的“治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这是绝对正确的。要把病危之人拉回人间,不只要用情感,更要用技术拉回,用专业拉回。我们对世界的有情,也是责任,否则,我们无法来兑现对人间值得的肯定。对专业的敬畏,对职责的敬畏,归根到底是对生命的敬畏。

手术刀之外也该拿起笔

除了医生给我们的生命教诲以外,这本书中描写的一些平凡的瞬间,也让我想谈一谈文章开头所说的另一种人——差不多死了一回的普通人的觉悟。

Ric Elias上过一次TED演讲,他是一家公司的CEO,曾亲历过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飞机的发动机被鸟撞到,在危急时分,机长下令返航,把纽约哈德逊河当作降落跑道,真是从天而降的大难临头。人到命悬一线时,往往会想此生有什么后悔的事,如果还有一个生还的机会,他将会怎么生活。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到来,请珍惜当下,珍惜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空难让Ric学到了三件事:

第一件,时不我待,改变就在当下。这些,我相信医生、病人及家属都会有特别的体会。因为平常生活中很难有什么事让人觉得这么时不我待,是生死极端的情境给人极大的改变力量。

第二件,Ric不再会花太多时间与重要的人讨论不重要的事。他说,我不再争辩对错,我追求快乐。

第三件,他醒悟,生活中头等重要的事是做个好爸爸。

最后的反思还是落在人情上。让我们回到那个“人间值得”的问题,到底人间什么最值得?我想,是人情,亲情、爱情、友情,一切人性中柔软的情怀。朱畴文医生在去年情人节发给全队的话说得好:情人节,不在于你有情人,而在于你是有情人。

我想起书里有一个标题叫作“医学的专业技术主义和医学的人文关怀”,要把专业主义和生命的完整结合起来,这就是“以人为本”、人性的关怀。这也是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的感触——这些医生在手术刀之外还拿起了笔,写下了独特的生命教育课,让更多人“参透为何,迎接任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