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董卿:人生路遥,平凡如你,不平凡亦如你

2024-10-19

董卿:人生路遥,平凡如你,不平凡亦如你

2019-12-25 19:00

生命的价值,在于生于平凡却敢于追求不凡;

生命的高贵,在于经历不平凡而融入平凡。

文丨国粹君

近日,央视《故事里的中国》节目,重温了路遥平凡的世界

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秀莲……当熟悉的人物一一登场,他们的热血、执着、爱恨、挣扎,依然让人热泪盈眶,深深震撼。

与此同时,我们更加怀念“平凡的世界”的缔造者——路遥

无论人生多么艰难,记住仰望星空。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极端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被过继到伯父家。

少时家贫,他在饥寒屈辱中刻苦求学,备尝艰辛。 上初中时,他交不起每月四五块钱的伙食费,有时甚至连五分钱的清水煮萝卜也吃不起。他时常饿得发晕,饿得发疯,饿得绝望。

∆ 路遥20岁照片

在这种境遇下,他依然坚持上学,喜欢到县文化馆翻报纸。

这段经历,在《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身上,可以找到影子:

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洒下……一个身材瘦弱的青年,两条长腿踩着泥泞,走向空旷院落的馍筐前,取走属于自己的两个黑高粱面馍。

这个青年就是正在读高中的孙少平。物质生活的贫乏,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但读书与看报填补了他精神世界的空虚,也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此后,经历了回乡当教员,务农,进城揽工,成为煤矿工人,爱人的牺牲,自己因事故毁容……

在人生苦难的磨砺中,少平逐渐成长起来,由一个稚嫩、羞涩的农村青年变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有担当的大人。

路遥,其实是另一个孙少平。

1966年,路遥考上西安石油化工学校。他以为终于可以脱离贫困的苦海,命运却无情地捉弄了他——大中专院校的招生无限期停止。

1969年,路遥回乡务农。

1973年,路遥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逐渐开始文学创作。

1976年8月,路遥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做编辑工作,文学也成了他之后的人生之路。

1981年6月,不到32岁的路遥,创作完成了13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人生》让路遥一举成名,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

在写《平凡的世界》时,工作量非常巨大,手指头被纸张磨出了血,只好改用手掌翻阅。

第二部完稿时,路遥累得口吐鲜血,医生要求他必须停止工作。但路遥隐瞒了病情,不惜生命也要完成作品。过度的劳累和营养的匮乏,使他只能半躺着勉强书写,几乎完全凭借精神的力量完成了最后的工作。

∆ 《平凡的世界》开篇手稿

路遥一生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郁闷、痛苦和煎熬,这一切,反而使他的灵魂变得厚重,成了他创作的财富。

这是用心血在黄土地上的创作,无数的个体被凝结成为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他们为命运抗争搏斗的精神,不断鼓舞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王尔德说,我们都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路遥,就是那个仰望星空的人。

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孙少安,是《平凡的世界》里另一个主人公。

因为家贫,他早早地开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挑起生活的重担,并忍痛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但这样的孙少安,一直带着骨子里的倔强和不屈服,这使得这个普通的农民,不再普通,不再平凡。

对孙少安来讲,一个穷人的自尊就是自强不息。他坚信,“黄河水总有清的一天,人不能穷一辈子”。只要努力,只要肯干,再烂包的日子终会向好。

年仅18岁当上生产队队长,为提高队员生产积极性,他带头私分猪饲料地;为过出好光景,他又率先落实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为了美好生活,他带头开办砖厂;为了照顾村里的老弱,他尽可能多地让村民进砖厂上班……

孙少安,从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让他自信、自强。

私分猪饲料地,被人告了,拉出去批斗;

有了拉砖挣私钱的机会,贷款买来的驴车丢了;

办起了砖厂,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傅手艺不行,砖烧坏了;

带头实行生产责任制,他被抓了;

钻天打洞地搞来了贷款,又被告了……

无论现实怎样困难,少安从未向生活低头。他大胆地重新办起砖厂,日子再次出现了转机,在多次亏本、失败后,终于成功致富, 并当选为新一任村委会主任。

最可贵的是,无论何时,他始终保持淳朴、善良,不忘记和乡亲们一起致富。

“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沦!”

孙少安的奋斗史,完完全全证明了这一点。

平凡的世界,也是一个永远伟大的世界。

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创作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后,这部作品却并没有被当时的文坛看好。

许多人认为它的写法太陈旧、没意思。但路遥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既然自己写的是最朴素的人,就应该用最朴素的手法,绝不在形式上搞过多的花样"。

∆ 1987年与《平凡的世界》责任编辑在研讨会上

为了写作《平凡的世界》,路遥用了在今天看来最“笨”的方法:

他集中阅读了近百部国内外的重要长篇小说,还广泛涉猎了各类“杂书”,而 为了解作品所涉的1975至1985年这十年间的各类重要事件,他翻遍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参考消息》等报刊的全部合订本。

为深入生活,路遥提着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奔波在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 了解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况,熟悉作品所涉及的地域内一年四季的作物等细节,在这个过程中,作品中人物的轮廓逐渐清晰。

为塑造好煤矿工人的角色,路遥专门去煤矿体验生活,和矿工们一起下井工作,一起生活。恰恰是这种体验,给了他最真实的灵感和素材。

路遥(左一)在铜川煤矿采访

《平凡的世界》共写了近百个人物,从农民到工人、从学生到干部、从揽工汉到省委书记,这些人物形象鲜活地表现了那一时期人们的思想变化、性格心态、悲欢离合、冷暖人生。

董卿说,《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是没有一个是“坏人”。

究其原因,路遥,深深爱着生养他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可以原谅。

90年代初,王安忆闻说陕北的贫困闭塞,曾问路遥: 为什么不把人们从黄土高坡迁徙出去?

路遥说:

这怎么可以?我们对这土地是很有感情的啊!初春的时候,走在山里,满目黄土,忽然峰回路转,崖上立了一枝粉红色的桃花,这时候,眼泪就流了下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想他其实从来不是在稿纸的格子里写字,而是在黄土上,用他的心血。”

这是对路遥最生动的写照。

董卿在《故事里的中国》中曾说:

人们说作家生命的长度是用他的作品来决定的,所以我们可以说,路遥还活着,并且将继续活着。

虽然,路遥过早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但他留下的作品,将一直照耀着、温暖着、指引着平凡的我们:

我们的青春,我们一起奋斗过的日子,我们触摸梦想的岁月,必将这个平凡的世界,变得不平凡!

☞5000GB百位名师最新课程全集+36类综合能力课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