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10月2日-10月4日,俄语原版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即将登陆北京艺术中心,带领中国观众再次坐上这趟始发于“旷世巨作”开往雪国的列车。
《安娜·卡列尼娜》,从诞生自19世纪的小说原著,到20世纪的电影电视剧改编,再到21世纪以此为灵感的芭蕾舞剧、音乐剧,人们对于托尔斯泰笔下这部“高山”的攀越,一直没有停止,无论什么时候翻开他们的故事,总能带来新的思考。
这一次,不仅是跃然纸上的触动,还是一场多维度的沉浸式经典回眸,国家大剧院首部外邀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即将拉开序幕。这一次,安娜的故事又有什么新的看点?
亮点一:是“教科书”也是“启示录”
已为人妻的女主角安娜年轻、热情,优渥的物质条件不足以满足她的“精神追求”,她无法忍受与古板、伪善的政府官员丈夫卡列宁平淡度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潇洒军官渥伦斯基相遇,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激情。即便两情相悦,安娜和渥伦斯基的感情却因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面临重重困难:家庭的责任、阶层的舆论、道德的准则……
与此同时,同为贵族女性的吉蒂因为安娜的出现遭到渥伦斯基的背叛,心灰意冷接受了农场主列文的求爱。这原本不是吉蒂期待的故事走向,因为列文是父母看好的“选项”。而令她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列文成为了她最终的幸福归宿。
这是两个情节和发展截然不同的故事线。大文豪托尔斯泰绘就的爱情泡沫背后,是现实塑造的一系列“矛盾”:本就具有两面性的人性在不同阶层和制度变革中左右摇摆,规则使得他们选择无法心之所向,这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物做出的抉择和他们的形象;此外,来自贵族和劳动阶层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变化,同样颇受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所谓经典,是经久不衰,是“常看常新”。《安娜·卡列尼娜》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高峰,又被世人当做当时现实社会的“教科书”。
一个半世纪过去,“安娜”“渥伦斯基”与“卡列宁”的故事依然发生在今天,因为家庭的责任、他人的评判和道德的准则依然存在,“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还围绕在我们身边,面对选择,我们仍然无法仅仅依照自己的想法。亦有可能,我们是“吉蒂”和“列文”,没有被期待过的选择其实是最好的安排。
亮点二:绝美舞台设计,全维度突出心理侧写
音乐剧这一现代的综合舞台表现形式从不缺乏来自各个年龄段观众的青睐,它充满戏剧演绎上的张力、音乐上的多元以及肢体上的灵动,加之服装和舞美以完整呈现,兼具叙事性、观赏性和趣味性。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以如此多维的视听语言突出人物的心理侧写和剧情中的矛盾,同时探讨自由与命运的社会问题甚至是哲学命题。
舞台上,制作团队精致还原19世纪的俄国,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瞬移”回100多年前。九个移动屏幕、重达数吨的金属结构和几百个照明装置在舞台上组合在一起,一组组场景不断变化、移动,在灯光和音乐的烘托之下形成一幅“多媒体拼图”,增添一股蒸汽朋克风味。
从歌剧院到溜冰场,从深受法国宫廷影响的上流社会生活场景到质朴广袤的乡间景色,当然,该剧最大的特色——著名的火车场景——不仅贯穿全剧,更在结局到来之前带领观众进入戏剧性的高潮。
故事还将在几十余个唱段中得到展开,古典乐、摇滚乐、流行乐、跨界音乐等不同风格相互融合,与之相叠加的是花样滑冰、现代舞、芭蕾舞、宫廷舞、俄罗斯民族舞等丰富的舞蹈。安娜等人物的情绪就在这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中一次次被推向顶峰。
亮点三:忠于原味而不止原味
这是属于战斗民族的浪漫。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拥有超强“原产国”制作班底,从原著出发,融入当代语汇和尖端的制作技术,四大吟游诗人之一尤利·金将长篇著作凝练成为一部2小时的精华。
主演阵容同样强大,饰演安娜·卡列尼娜的安菲萨·基里利娜,更是凭借本剧荣获第32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诚意满满的精心制作,使得本剧早在2016年一经推出,便被冠以“票房神话”,并获得俄罗斯“最佳音乐剧”类别中的“本季热门”“观众之星”等奖项,当之无愧是原汁原味的当代俄式美学。
10月2日-10月4日,恰逢国庆,请随着“安娜”登上这趟开往雪国的列车,感受托翁笔下19世纪俄国的宫廷与乡村生活百态,共同见证一段浪漫交织悔恨的旷世绝恋。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643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09 时间: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