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到底传递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018-08-04 15:21 来源: 爱哭的狗狗
原标题:余华的《活着》到底传递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务所活着。
活着,短短两个字给予了人生最简短的总结,也赋予了世人最大的勇气。
就像余华所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不知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与苦难造就了活着。
主人公福贵之前是地主少爷,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这就是活着。这不仅仅是书中的故事,他更是一部中国农民的血泪史,作者用福贵一家的悲惨命运以点及面的辐射了整个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中国农民从来就是善于忍受的,忍受着生活给予的所有凄凉与悲哀,看着一条条在重压下挺立着的背脊,我不知道还是否能用善良去概括,中国人善良的只要自己能让自己活着便什么都可以忍受,这个善良的意义太沉重,代价太大了。 更让人心酸的是这群善良的人就像福贵一样依然挺立着脊梁骨,微笑的体会着活着的含义。
这就是活着。他的作者余华排除主体对苦难人生作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渗透,好似站在“非人间的立场上,客观冷静地叙述人间的苦难——富贵所面临的一次又一次的死亡。
而这些重复死亡的出现,既给人物心灵巨大打击,也给读者出乎意料的震撼。余华把重复发生的死亡事件镶嵌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放大了“苦难”的广度和深度,使渺小而软弱的人物面对巨大的“苦难”形成的力量悬殊,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命运感;同时,也放大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的精神力量,从而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作品中死亡的重复发生,除了福贵的父亲、母亲、妻子家珍的死存在合理的因素,其他人物的死亡无不处于偶然:儿子友庆死于抽血过多,女儿凤霞死于生孩子,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最后除了福贵都一个个死去。
这就是活着。这就是活着所展现的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的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的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因此,无论那些死亡必然还是偶然,那都是人生,都是活着的代价。 他们都是富贵最亲最爱的人,却离开的毫无征兆。面对那些艰难沉重的死亡,富贵只是以哭的方式笑,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只是握紧他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活着的意志。只是用自己经历过苦难折磨的褶皱的皮肤和浑浊的眼镜呈现着活着的不易。
这就是活着,写出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写出了苦难者对世界灾祸乐观的态度。他让我真正知道——起码以我现在的理解懂得了活着本身就是艰难,而延续生命则是更深层的艰难。
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我想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643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09 时间:2024-01-082021年全球及中国肉鸭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鸭肉有望...
浏览:59 时间:2024-08-30现代通信技术专业2024级新生专业介绍会:点亮通信梦想之光...
浏览:6 时间: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