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俄式美学风暴”搅热音乐剧市场 用中国语言讲好世界故事

2024-05-04

今年是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出版145周年,作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这部巨著在中外都有着无数拥趸。日前在上海大剧院成功首演的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既通过中俄实力团队的潜心打磨精彩再现原著精髓,让观众领略了一场特色鲜明的“俄式美学风暴”,亦凭借精良的制作、动人的表演,为中国音乐剧市场贡献了一部具有轰动效应的佳作。

实力团队倾情打造,再现原版恢弘气质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原版的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在俄罗斯本土乃至国际舞台也是声名显赫。该剧由俄罗斯莫斯科轻歌剧院创排,被称为“俄罗斯四大吟游诗人之一”的尤利·金将恢弘原著浓缩为2个小时的体量,负责作曲、编舞、舞美、造型的都是该领域的名家,2016年一经推出,即创造了当年俄罗斯的“票房神话”。

《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下属北京中演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柏亚(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制作出品,天津歌舞剧院、成都市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作为该剧的出品人、制作人,柏亚(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念先2019年在莫斯科时,偶然受邀看到这部戏,深感震撼。后来,当俄方问她能否制作中文版时,张念先欣然同意,因为“感觉观众一定会特别喜欢”。同样非常认可这一项目的还有另一位出品人、制作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国文旅总经理王璐。“我们常年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项目,遇到这样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其实非常难得。”王璐说,“安娜·卡列尼娜这个形象在很多人心中已留下深深的烙印。正因为安娜的魅力和IP的力量,我们在业内招募中方主创团队和演员队伍时,吸引了许多优秀的编导和出色的演员踊跃参与。”

这支优秀的中方主创团队云集了一批活跃于国内音乐剧领域的“大咖”,包括曾在俄罗斯国立戏剧学院留学的青年戏剧导演雷悦、跨界音乐人赵继昀、资深舞蹈编导俞辰曦、资深声乐指导李偌祎等,还有徐丽东、张会芳、洪之光、贾凡等一线主流音乐剧演员倾情献唱。

此外,作为首部从俄罗斯原版引进的中文版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获得了原版制作人独家授权,俄罗斯原版主创团队全程参与制作,导演阿丽娜·切维克更是亲力亲为、与中方团队共同工作近3个月,确保风格的统一和表达的精准。

从面试、选角到译配,从建组、排练到上演……出品方和主创团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各种变数,以及各种各样的现实困难,全情投入、反复打磨,力求给观众献上一部既复刻原著及原作经典,又具有本土化特色、展现业内高水准的诚意之作。

担任该剧文学顾问和中文译配的刘文飞是俄罗斯文学翻译家、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俄联邦友谊勋章获得者,他表示,在所有的俄国文学作品中,《安娜·卡列尼娜》是被翻译的语种最多的作品,也是被改编其他艺术形式最多的作品,仅影视剧就有七八个版本。而音乐剧版《安娜·卡列尼娜》最大程度保留了原著的诗意,同时很好地发掘和放大了俄罗斯音乐元素。

在海外音乐剧本土化的过程中,由于语言差异,会出现歌词与音乐匹配度无法与原版完全保持一致的情况,而音乐是《安娜·卡列尼娜》的一大亮点,这种情况或多或少会折损原版音乐的光芒。为尽可能减少折损、让大家听得顺畅,该剧团队在翻译创作时反复讨论,一个字一个字地细抠台词。如舞台上有一众群演在列车长的带领下高唱“向前,向前”的情节,这句歌词在原版中发音为“嘟哒”,意为“去那儿”,刘文飞最终将其译为“向前”,既与音乐相得益彰,又贴近原版语义,还非常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让中国观众一听就心领神会。

据中方导演雷悦介绍,该剧剧本的唱词既尊重了名著的文学性,又传递了俄语的音乐性,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舞台艺术非常讲究细节和群像,她在该剧的排演中保留并放大了这一特点,通过抓住群像的细节,带给观众严谨、壮美、庞大,具有俄罗斯特色的舞台。“我们的演员有将近50位,其中芭蕾舞团有18位,合唱演员有8位,还有10多位角色演员,每个人在舞台上都有自己的故事,观众不论看哪个演员,都可以看到一部戏,所有人共同构建了一幅鲜活的画面。”雷悦表示,因为这部音乐剧遵循了托尔斯泰强大的思想性,因此对演员表演的要求非常高。事实上,早在剧组成立之初招募演员时,“看过原著”就成为对演员的第一重考验。“我们所有的演员能唱、能跳、能演,而且演得非常好,毫不逊色于原版中的俄罗斯演员。”雷悦说,精巧的舞美设计、300多套华美的服装,也很好地还原了19世纪俄罗斯的风貌。

亮点纷呈、广受赞誉,上海首演打动观众

贵族女子安娜18岁时在舅母的安排下嫁给彼得堡高官卡列宁,她蓬勃的生命力,在遇到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渥伦斯基后,被熊熊点燃。然而,安娜对爱情与自由的向往最终会走向何方?

10月15日至23日亮相上海的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以著名的火车场景启幕,朋克风的钢架和火车头装置贯穿全场。舞台上,19世纪的彼得堡歌剧院、冬季的滑冰场、华丽的宫廷舞会、夏季的俄罗斯乡村等场景,经由布景的巧妙调度一一呈现,精致恢弘,充满奇思妙想。担任中方音乐总监的赵继昀有着深厚的西方古典音乐功底和丰富的流行音乐经验,他指挥乐队现场演奏了全剧40多首音乐,完美地烘托了剧情、营造了气氛。情节紧凑、打动人心的剧情,囊括古典、流行和摇滚等多样风格的唱段,花样滑冰、现代舞、芭蕾舞、宫廷舞、俄罗斯民族舞蹈等丰富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盛宴,而全剧所探讨的爱情与死亡、自由与命运等哲学命题,也引起了上海观众的普遍共情。

剧中演员的精彩表现同样是观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作为俄罗斯文学史与世界表演史上非常重要的角色,安娜和包法利夫人、娜拉、简·爱等经典形象一样,都是集中体现女性意识的代表性人物。影视剧方面,葛丽泰·嘉宝、费·雯丽、苏菲·玛索、凯拉·奈特莉等女星都曾为这个角色倾心。此次在音乐剧中饰演安娜的徐丽东、张会芳两位优秀演员,很好地演绎了这一角色,交出了“大女主”的圆满答卷。无论是徐丽东挣脱桎梏,奔向自由与爱情时的决绝与勇敢,还是张会芳在歌剧院为爱情被众人排挤时表现出的破碎与悲伤,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几位拥有歌剧背景的演员在演出中大受欢迎,其中,饰演帕蒂的青年花腔女高音熊郁菲和饰演卡列宁的青年歌唱家王艺清尤其受到瞩目。帕蒂在剧中是“一票难求”的歌剧演员,来自上海歌剧院的熊郁菲也通过自己的歌声征服了观众,每次演出帕蒂演唱《啊,我心爱的人》时都会获得极其热烈的掌声,更有观众称赞熊郁菲的演唱能“掀翻天灵盖”。“帕蒂在原作中并不是有过详细刻画的人物形象,但在音乐剧中,帕蒂的形象被放大了,而且帕蒂演唱的歌曲是全剧的点睛之笔——在剧场中,上流社会各色人等对安娜造成的压迫感,把安娜的感情推向了最高潮。”刘文飞说。来自中央歌剧院的王艺清,也通过《忘恩负义》等曲目的演绎,展现了极佳的演唱水平和人物塑造能力,甚至赋予卡列宁这一形象别样的魅力。

“歌剧演员的加入,在声乐的质感上起到了特别好的带头作用。”对此,李偌祎也谈到,本剧对所有人物声线的要求是基于轻歌剧的,以古典唱法为基准,这在当前的音乐剧中是不多见的。同时,该剧既展现了轻歌剧的魅力,也有对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各种音乐风格的跨界融合,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我们的合唱演员在舞会里扮演贵族时,其演唱声线是更偏于轻歌剧的方式,要有克制的去表达;但当他们演到田间的农夫和割草的年轻汉子时,可能用到的又是呐喊式的唱法。”李偌祎说。

在上海,连续9天10场的高密度演出引来如潮的观众,也收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赞誉。《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以及央视影音、凤凰卫视、腾讯网等海内外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对演出进行了大篇幅报道,还有许多知名的社交媒体账号、专业剧评人和普通观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剧评与观后感。

在上海译文出版社俄语文学编辑刘晨看来,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最大程度保留了原著的精华,同时集中展现了俄罗斯舞台艺术的魅力,所以无论是有俄罗斯文学艺术情结的观众,还是有托尔斯泰情结的观众,都能在这部剧中找到共鸣。青年作家、策展人祝羽捷说,《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特别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因为其中很多细节,随着人生中经历、感受的不同,每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她认为这种对人性丰富性的理解在剧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这是一部我会激情推荐朋友们去看的优秀音乐剧。”“繁复璀璨,浪漫悲怆,俄式审美让我震撼。”“喜欢原版的俄式音乐,喜欢每一个立体的角色,喜欢这部剧。”“现场交响乐队果然效果了得。“制作精良,剧目的每一个环节都完美呈现出‘高级感’三个字。”“要把如此厚重的原著浓缩在2个小时内讲明白、说清楚已然不是一件易事,导演、演员还通过各种巧思埋入剧情的暗线,真是常看常新。”“感谢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为国内音乐剧观众呈现了一部如此优秀、成熟的作品。”在票务平台的留言板块以及各类社交平台上,观众纷纷表达着他们对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的喜爱之情,“大制作”“震撼” “俄式美学”“还原度极高”等都是评论中的关键词。有的观众看一遍未能过瘾,连续“二刷”“三刷”之后,激动地写下上千字的评论。在豆瓣网站,网友对该剧的评分一度达到8.9,大麦网的观众评分也稳定在8.4,这在近几年出品的中文版音乐剧中当属翘楚。

多重意义的音乐剧演出市场探索

据了解,上海演出后,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将于12月上旬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接下来还将在广州大剧院、深圳滨海演艺中心、厦门闽南大戏院、成都城市音乐厅等全国多个城市剧院进行首轮全国巡演。

该剧在上海这个“亚洲音乐剧之都”“试水”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接下来令人期待的全国巡演,彰显了多重意义上音乐剧演出市场的可贵探索。

受疫情影响,一些原版引进的剧目难以到中国演出,观众对高品质引进剧的渴求,从某种角度来说为音乐剧市场带来了机遇。《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在大型版权音乐剧中文版创排中寻求突破,以“大IP”和优良制作激活带动音乐剧市场。据悉,《安娜·卡列尼娜》之后,《剧院魅影》《基督山伯爵》等音乐剧也宣布进行中文版制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剧目在发挥“大IP”号召力的同时,也要求主创团队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动剧目落地和满足观众期待。

《安娜·卡列尼娜》是中俄文化交流合作的成果与体现。有专家表示,文化演出市场是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安娜·卡列尼娜》在党的二十大期间成功上演,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增强文明交流互鉴,以及秉持文化自信、面向世界建设文化强国的决心。

正如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金生所说,《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不仅保留了原著原版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还集中展现了俄罗斯深厚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底蕴,中文版的问世是用中国语言解读世界,用中国语言讲好世界故事的有益尝试。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首演的成功,也证明了优秀的女性题材音乐剧和“大女主戏”的市场号召力。近两年国内音乐剧市场有一种说法是“女主戏”容易没有市场,因为90%以上的音乐剧观众都是女性。对此,张会芳表示,《安娜·卡列尼娜》的受欢迎程度让这种说法不攻自破。统计数据显示,相比其他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的观众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男性观众占到15%以上。这除了源于俄罗斯文化和托尔斯泰原著的吸引力,也说明大家喜欢好的女性题材音乐剧。事实上,从全球音乐剧发展来看,早期有《音乐之声》《窈窕淑女》珠玉在前,后有《贝隆夫人》《伊丽莎白》《近乎正常》《玛蒂尔达》等精品不断问世,优秀的女性题材音乐剧和女性音乐剧演员备受市场和观众青睐。

此外,《安娜·卡列尼娜》也以其俄式经典的魅力,丰富了百花齐放的国内音乐剧市场。对不少中国观众而言,俄罗斯音乐剧属于“小众”的存在。其实,俄罗斯音乐剧虽然不及伦敦西区或百老汇音乐剧有名,但在制作上有着同样深厚的传统,在某些方面甚至要胜于欧美同行。如制作原版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的莫斯科轻歌剧院成立于1920年代,90多年间不断探索和实践音乐剧之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苏联音乐大师杜纳耶夫斯基曾这样描述俄罗斯音乐剧:“我们是在用严肃的态度来创作轻松的艺术。”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推动俄罗斯优秀的文化艺术再次走进更多人视野,也为热爱音乐剧的中国观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一些观众表示,以前看得多是韩版的中小成本音乐剧,“安娜”带来的久违的大剧场、大制作,让人对俄罗斯音乐剧和俄罗斯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多年来,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跨越时空,在银幕和舞台间让人们如痴如醉。“一部小说能对一个民族的文学和文化、乃至整个民族的国际形象和世界地位产生多么重大的意义,《安娜·卡列尼娜》提供了一个出色的例证。”刘文飞认为,通过音乐剧形式所展现的原著的内核,在今天仍然可以引发观众诸多思考。他说,在人物设置上,音乐剧中列车长一角称得上是点睛之笔。“列车长的形象类似一个古希腊歌队的队长,既在剧情中扮演了列车长的角色,又还有其他多重身份。在戏剧表现力上,他也是阴暗形象的代表,类似死神之类的角色,左右着主要人物的命运。”还有观众表示:“安娜的故事,是一种人性觉醒与宿命的斗争。她因为对爱情的绝望和孤独,不顾世俗的偏见,顶着流言蜚语,独自走向一个人的远方。而我们至今还在这辆生活列车上……”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