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莫言作品之《生死疲劳》

2024-05-08

这是一部关於乡土中国当代史的大敍述。也是一部豪情壮阔、充满自由自在性格的小说。

《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莫言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在这个大敍述里,有家族的仇恨,有情欲的纠葛,有惊人的贫困和匮乏带来的焦虑,有狂热的理想国追求的幻灭和失落,有新的市场化之下乡土中国的新希望、困扰和挑战……。

这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敍事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像力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中国农民对生命无比执着的颂歌和悲歌。

在莫言对伟大古典小说呼应的那一刻,聆听到了“章回体”那最亲切熟悉的声音;莫言承受着生死疲劳的磨砺以及冤缠孽结,将中国人百感交集、庞杂喧哗的苦难经验化为纯美准确的诗篇,庄严而宁静,祥和而自然。

《生死疲劳》:“动物之眼”述50年乡村史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莫言解读:乡村人物的个性价值

●写作速度创纪录。莫言用43天写就长达55万字的《生死疲劳》。从八月起,最多一天写作1。65万字,平均一天只睡三小时,突破了他自己写作速度的最高纪录,自称睡觉时也有一半的脑细胞在工作,有的梦也变成现实。

●书名来自佛经。《生死疲劳》来自佛经中的一句:“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莫言说,佛教认为人生最高境界是成佛,只有成佛才能摆脱令人痛苦的六道轮回,而人因有贪欲则很难与命运抗争。

●以人物的命运作突破口。“没有土地,农民像浮萍一样飘摇。”莫言称,20世纪80年代之後,农民不再是单纯的土地使用者,而是土地的经营者。如今,“当年眷恋土地的农民纷纷逃离土地。”莫言说,农民饱经患难的历史,实际上反映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历史规律。但他坦言,写作的时候,他并未按照这一规律写作,而是以人物的命运作为突破口。

●探索乡村人物的个性价值。莫言认为,历史大致由两种人物担当,一种人是有价值的个性,而另一种人是无价值的个性。《生死疲劳》中就有这样的两个主人公。“这是个性相似的两个人走了不同的方向,互为正负,合起来是一个人,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