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读余华《第七天》:透过现实社会残酷的背后体味亲情、爱情、友情

2024-05-12

导读:认知的尽头是科学,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人类最终总想把自己解决不了的东西上升到神学,因为只有神学中才可以实现那些现实中没有的美好。

余华老师的《第七天》,对社会手术刀式地进行了深度解剖。作者利用虚幻的写作手法,以杨飞死后因没有墓地而游离现实和虚幻的世界里为线索,通过其死后的前七天,巧妙地刻画出社会众生相。

小说中,作者刻意把社会中各种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各种负面事件巧妙地衔接在一起,读起来却又显得很自然,前文每一个伏笔,在后文一一得到呼应。

读《第七天》,表面上好像觉得很荒诞,实际上小说尖锐地揭露了现实生活的残酷、悲苦,以及社会的阴暗。但细细想来,相对《活着》中让人撕裂般的悲苦,《第七天》则在一定程度上又体现了人文关怀,书中除了对社会阴暗面的讽刺,还有对那些难能可贵的亲情、爱情、友情进行了歌颂。

(一)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小说一开始以杨飞前妻自杀事件,引出杨飞的意外之死。以杨飞一个死者的视角,叙述了殡仪馆死者众生相。人的死法有很多种,可是意外之死让你无法选择一种死的方式。在殡仪馆听到的对话,表面是死亡后的对话,实际则是生者在现实中的对话。

“钱”可以让人富贵,却抵不过“权”的一句话,这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异曲同工。活脱脱地体现了自古以来权利对普通老百姓的压迫,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对这种压迫都不敢抱怨,就算抱怨了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殡仪馆的贵宾候烧者可以在普通候烧者面前去炫耀,但是一旦碰到“权力”,却又显得黯淡无光,甚至是无能为力。

此外,作者把BL拆迁、瞒报事故死亡人数、死婴当医疗垃圾、冤假错案、男扮女装作失足女、刑讯逼供等等,整个社会的阴暗面在一个死者的眼里看得那么清晰,我觉得更多地是让活着的人看清这个世界。

死者在死后还得不到公平,贵宾区的比谁的墓地豪华,普通区的在比谁有墓地,连火化也得让特权者优先。明写死者,暗写生者,把现实生活中阴暗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切社会阴暗是官腐与民众矛盾的结果。

最后作者笔锋一转,只有那些没有墓地的死者,最后在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简单而快乐地“活着”,美好只有在这里得到永恒,无疑这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对现实的无奈。

(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火车“生”下的孩子杨飞,通过他的养父母与亲生父母对比,深刻诠释了什么才是亲情。杨金彪——文中善良、正义的化身,他从捡到杨飞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历尽千辛万苦,用他的一生表达了天下真正的父母心。

不能说杨飞的亲生父母对杨飞没有爱,更多的是对丢失儿子愧疚和亏欠;杨金彪对杨飞的亲情,已经渗透到他的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呼吸在每个毛孔里。

杨金彪面对李月珍的说媒、未婚妻的紧逼,他最终选择放弃婚姻,终生不娶,只为好好地把杨飞养大成人,到最后,自己身患绝症,也舍不得拖累杨飞,在死后,他一直在殡仪馆等待,只为见杨飞一面,看到这里苍天都为之动容。

现实中极少有这样的父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让那些不合格的父母汗颜。

如果说书中“最伟大的父亲”这个名号属于杨金彪,那么“最伟大母亲”这个名号必定属于李月珍。

李月珍除了用奶水喂养了杨飞之外,死后带着当作医疗垃圾的婴儿,游离在“死无葬身之地”,母性光辉的耀眼灿烂,直刺社会阴暗的心脏,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亲情的体现?

人性的光辉在社会阴暗的对照衬托下,显得格外亮眼。我们对父母,是否能够完全报答得了?我们对孩子,是否做到问心无愧?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度思考。

(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书中有两对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对就是杨飞和李青,另一对则是伍超和刘梅。

死后杨飞和李青的相遇,回忆起分手时,李青说“我仍然爱你”,而杨飞却说“我永远爱你”,这两句话明显看出杨飞爱得更深。

在死后重逢,“我结婚两次,丈夫只有一个,就是你。”这是李青死后说的,而李青问杨飞为什么没有再婚,杨飞的回答是“因为没再遇到像你这样的女人”,很明显杨飞的回答更胜一筹。

用现在的话来说,杨飞和李青其实是灵魂的伴侣,他们虽然走上了歧路,但他们的心依旧在一起。

而伍超和刘梅的爱情,是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爱情产生的悲剧,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误会”所阻隔,社会底层爱情往往最能看出真实爱情的模样。

乞讨馒头、买假苹果手机、卖肾买墓地,生前没有让他们得到圆满,死后再一次“阴阳”相隔,刘梅因伍超给她买了墓地得到了安息,而伍超自己却没钱买墓地游荡在“死无葬身之地”,两个人再一次擦肩而过,令人扼腕叹息。

现实生活中,像杨飞和李青、伍超和刘梅这样的爱情,就像空气中的灰尘,比比皆是。活着的时候,总是被世俗所迷惑,总觉得别人的就是好的,得不到的最美好,当有一天真正拥有了,回过头来却发现,还是最初的最好,但一切为时已晚。

珍惜眼前,把握当下,最美最爱的人往往在身边,我们却视而不见,莫让错过、执念让我们陷入悔恨的深渊。

(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读完整篇小说,发现杨飞的身边几乎没有朋友,是余华老师刻意而为之还是无意而为之,不得而知。

当杨飞死后,在去往“死无葬身之地”的路上,碰到的却都是“朋友”,也许他们生前只见过一面,也许他们生前素昧蒙面,但在死后的相遇,犹如他乡遇故知,没有纷争、攀比,只有相互安慰、怜惜。他们互诉衷肠,开怀畅饮。

最深刻的是张刚和假装失足女的李姓男子,在生前可谓是相互恨之入骨,有着挫骨扬灰之恨,但是当他们死后,却相逢一笑泯恩仇,一切都烟消云散。两人对弈,争吵不断,悔棋不停,相互竟生惺惺相惜之感。

文中伍超和肖庆,我认为也是有友情的,伍超在临死之时,能把卖肾得来三万五千元,拿出三万三千元委托肖庆给刘梅买块墓地,肖庆也没有负伍超所托。生前他们因友情相互信任,死后相遇他们如老友重逢。

反观在现实生活中友情,很多都浮于表面,大多数时候只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那是少之又少,身边很多的“友情”其实是经不起审视的。

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悲观,正如余华老师所述,不管是现实如何残酷,社会如何阴暗,人间自有真情在。

作者简介:百家号“洞古鉴今”,笔名“红叶拂水”,取意“红叶寄情终有限,拂水托意总无边”,喜读经典国学及文学名著,但愿能用文字温暖读者的心灵,与大家共享人生之乐。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