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的经典画面
2018-09-01 13:20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分两条主线,一边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理想的爱情和婚姻,却在丈夫卡列宁的冷漠和虚伪、恋人伏伦斯基的不理解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后落得个卧轨自杀的下场。
另外一条主线,描写了列文和吉娣的爱情故事。
作品里有非常多的精彩语句,让人回味无穷,感受文学盛宴的美。
1、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非常有哲理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以真诚的爱情为基础,比如列文和吉娣的家庭。不幸的家庭,说不清楚,缺少很多的美德,缺少爱情,缺少真诚,缺少理解……安娜的家庭,陶丽的家庭,千万个上流社会的家庭,都不外如此。
2、她的服装和姿势都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但列文一下子就在人群中认出她来,就像从荨麻丛中找出玫瑰花一样。一切都因她而生辉。她是照亮周围一切的微笑。……他走了过去,像对着太阳似的不敢朝她多望,但也对着太阳一般,即使不去望她,还是看得见她。列文对吉娣的迷恋,这样的描写入木三分,她就是他世界的中心。可以从列文身上看到很多作者的影子,看得出来作者对妻子充满深情。
3、奥勃朗斯基(安娜的哥哥)微微一笑。他很懂得列文的这种感情,懂得在他看来天下的姑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除了她以外的天下所有的姑娘,这些姑娘个个具有人类的各种缺点,都平凡得很。另一类就是她(吉娣)一个人,没有任何缺点,而且凌驾于全人类之上。写列文对吉娣的深情,不止是写列文自己的个人感受,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展现列文无可救药的爱恋。精妙!
4、两人(奥勃朗斯基和列文)忽然发觉,他们虽然是朋友,虽然在一起吃饭喝酒,关系似乎应该更加融洽,其实各人在想各人的心事,彼此互不关心。两个价值观不同的人,却是非常好的朋友。同床异梦,哦不,是貌合神离,真亏作者想得出。
5、一分钟以前,她(吉娣)对他(列文)是那么亲近,对他的生命是那么重要!可此刻,她对他又是多么隔膜多么疏远哪。想象一下一个男人对一个自己很爱的女人求婚,然后被拒绝,说的就是这样的心情。表白前后,至亲成陌路。
6、在这短促的一瞥中,伏伦斯基发现她(安娜)脸上有一股被压抑着的生气,从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笑盈盈的樱唇中掠过,仿佛她身上洋溢着过剩的青春,不由自主地忽而从眼睛的闪光里忽而从微笑中透露出来。她故意收起眼睛里的光辉,但它违反她的意志,又在她那隐隐约约的笑意中闪烁着。一见钟情,就是伏伦斯基第一次见到安娜的情形。惊鸿一瞥,一开始可能只是淡淡的爱,浓浓的情欲,但相识相知越深,越爱得无法自拔。
7、吉娣觉得安娜十分淳朴,她什么也不掩饰,但在她的内心里另有一个感情丰富而又诗意盎然、超凡脱俗的世界,那是吉娣所无法捉摸的。这是小说两位女主角的一次碰面,吉娣仰慕安娜感情的丰富,还有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安娜欣赏吉娣的美丽和年轻。
8、吉娣瞧了瞧他(伏伦斯基)那同她(安娜)挨得很近的脸。她这含情脉脉却没有得到反应的一瞥,到好久以后甚至过了好几年,还使她感到难堪的羞辱,一直刺痛着她的心。吉娣在刚刚之前才拒绝了列文的求婚,很快,她也体会到了列文被她拒绝的心情。她在舞会上看到伏伦斯基对安娜的狂热追逐,知道伏伦斯基与自己不再存在任何可能,内心倍感屈辱和煎熬。
9、他(伏伦斯基)对她(安娜)说的话,正是她内心渴望而她的理智害怕的。她什么也没有回答,但他从她的脸上看出了内心的斗争。安娜和伏伦斯基在舞会上见面之后,感受到他对自己的情意,她惧怕这样的情意。第二天匆匆忙忙从莫斯科坐火车回彼得堡,没想到伏伦斯基也在火车上,追随她。情感上的渴望和理智上的恐惧,让她的内心痛苦地挣扎。
10、她(安娜)在这小小的平台上站住,头脑里重温着刚才发生的事。她想不起自己说过的话,也想不起他(伏伦斯基)说过的话,但她明白,这片刻的谈话使他们可怕地接近了。这使她感到害怕,也使她觉得幸福。伏伦斯基在火车上,对她进行了深情的表白,她打断他。赶紧回到自己的的车厢,安娜知道,自己对他的情感已经开始变化。
这种不伦的感情让她害怕,但是从来没感受过爱情的她,此刻又感觉幸福。这种感觉让她精神紧张,折磨她。
11、这一切将产生什么后果,他(伏伦斯基不知道,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他觉得他以前所浪费和分散的精力现在都集中在一点,并且精神抖擞地去追求一个崇高的目的。他因此感到幸福。他只知道他对她说了实话,她到哪里,他也到哪里;他现在发现生活的全部幸福生活的唯一意义,就是看到她,听见她的声音。这是伏伦斯基对安娜表白之后的内心独白,他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或者是滋长了。原来更多的是情欲,慢慢爱情占了上风,变成大多数。我想,这种内心的感情,在电影里看不到。
12、伏伦斯基的镇定自若,碰到卡列宁(安娜的丈夫)那种冷冰冰的自信,就像镰刀碰在石头上一样。当第三者碰到正牌丈夫,会是什么体验?老王见老公,镰刀碰石头。
13、他(卡列宁)第一次生动地想象着她的个人生活、她的思想、她的愿望。一想到她可以而且应该有她自己的独立生活,他害怕极了,连忙把这种思想驱除掉。这也就是他所害怕正视的深渊。卡列宁在一次宴会上,看到安娜和伏伦斯基单独聊得很热烈,怀疑安娜对他不忠,内心既害怕,又不想承认。
14、多数妒忌安娜的年轻妇女,对于人家说她“清白无辜”早已非常反感,如今眼看舆论开始变得合乎她们的心意,就十分高兴,巴不把轻蔑的情绪尽量往她身上发泄。她们已在准备大量泥土,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向她身上扔去。对于安娜与伏伦斯基的通奸,彼得堡的上流社会已经人尽皆知。对于不随波逐流的另类的安娜,那些上流社会的妇女们,巴不得安娜也跟她们一样,并随时准备围攻她。
这就是当时俄罗斯的上流社会:丈夫欺骗妻子,妻子背叛丈夫,几乎人人都有外遇,人们寡廉鲜耻,道德沦丧。
15、这孩子(安娜的儿子)好比一个罗盘,带着他对生活的天真看法,指出他们偏离他们明明知道但又不敢正视的正确方向有多远。安娜向往爱情,但又得不到,儿子成为她的精神支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失去他,就是失去生命。
16、他(伏伦斯基)望着她,好像望着一朵摘下已久的凋谢的花,他很难看出她的美——当初他就是为了它的美把它摘下来,而因此也把它毁了的。这一句描写了伏伦斯基对安娜的感情变化,他觉得自己对安娜的爱,已经过了高峰期,但已经无法割舍。细腻、精确的情感刻画,推动故事情节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作者:阅悦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643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09 时间:2024-01-08现代通信技术专业2024级新生专业介绍会:点亮通信梦想之光...
浏览:5 时间: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