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活着》

2024-01-18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01

作者介绍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02

内容简介

01

《活着》主要讲述阔少爷福贵嗜赌成性,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儿已成了哑巴,母亲也病逝了,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

02

福贵经历了与每个亲人的悲欢离合。为了让儿子有钱上学,他把女儿送给了别人,不久后女儿跑了回来,全家重新又团圆;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结果儿子被一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几年后,凤霞嫁了个好女婿,可不久死于产后大出血;两个孩子去世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祖孙三代相依为命;几年后,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惨死,福贵便把外孙接到了乡下和他一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没几年,小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终只能以老牛为伴。

03

作品用福贵的一生,交代给了人们福贵生存时代的背景,有残酷的战争对人生的践踏,红色政权对旧势力的恐怖,也有头脑发热发狂的年代,还有即在眼前的大动荡岁月。在这段动荡的日子里,福贵跟其他农民百姓一样,只能忍受着生活的磨难,坚忍的活着。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死去,是那么锥心刺骨,那么无可奈何,中国农民的生命像草芥,那么轻易就能消失了,我们的前辈曾经都这样的活着,生活到底给了人类什么样的意义!更让人心酸的是这群善良的人就像福贵一样依然挺立着脊梁骨,微笑的体会着活着的含义。

03

书评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是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而不仅仅是感慨作品中故事的残酷。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故事并不具备很大的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种表达方式是他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悄悄侵入我的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世界不能因”我“而改变,但能让世界因为你的存在变得更好一点,那么你就是世界的正能量。世界有压迫,命运会捉弄我,可我要紧紧扼住他的咽喉。活着我从不后悔。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排版:大果子

有种|有料|有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