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大蒜可以机械收获了

2024-09-04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联合收获机首现大蒜收获季
  5月15日上午,全省大蒜机械化收获现场观摩会在大蒜之乡金乡召开,分别由农业机械科学院和江苏一农民研发的两台联合收获机正式亮相,这是我省大蒜收获季首次出现联合收获机。金乡华光集团1000亩有机大蒜基地里,几百名蒜农围住作业的联合收获机械,鸡黍镇西李村村民老李在后面检查:“还是有点压到隔壁垄里的蒜。”
  据了解,金乡大蒜种植面积常年在60万亩左右,但以往只能靠人工收获,须经过抛挖、剪茎、剪头、装套等步骤,费工又费时,蒜农很头疼。老李种了18亩大蒜,今年喜获丰收,亩产3000斤,新蒜每斤卖到1元左右。但是雇人收获在所有成本中占了大头,一亩地人工费约800元,而且每人每天干两三分地,但如果能用机械,每人每天能收十几亩,所以他一直期盼能用上机器收获。
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滞后
  去年,老李花了2000多元购置了一台单环节(仅能实现抛挖)机器。省农机局副局长战嘉波介绍,从去年开始,我省大蒜主产区单环节收获机这类小型机具的售卖呈现井喷趋势,几乎从零上涨到五六千台,金乡占了一大半。我省大蒜种植总面积300多万亩,省农机局预计,今年估计能再增加5000台,机械收获面积占总面积的15%左右。
  老李去年在使用小型农机时发现,蒜瓣还是多少有些损伤。今年观摩会上又亮相了十几台单环节机器。省农机局科技质量处副调研员侯献伟说,这些机器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在动力和挖掘钳子配合方面都有所改善。两台联合收获机首次了实现了大蒜的机械化同步挖掘、剪头,更加节省了人力,引起蒜农的啧啧称赞。
  事实上,我省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以济宁为例,主要有花生、棉花、大豆、大蒜、马铃薯、蔬菜等,种植面积476万亩。相对于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1%,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还不足50%,尤其是种、收环节,有的才刚刚起步,有的尚是一片空白,经济作物机械化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短板。
不单是改进工艺那么简单
  联合收获机演示一段时间后,也有不少蒜农开始摇头。有的说,我们蒜里面还套种了其它作物,这一趟下来就全糟蹋了。记者了解到,各地农户种植习惯不一样。金乡县和鱼台县都是蒜棉套种,有的蒜农套种了西瓜。各地在垄距、行距上也不一致,金乡本地就有5行、6行之分,间距在18厘米—20厘米间。种植模式不同,收获机也得根据实际情况相应改变。
  侯献伟说,只有统一、规范的种植模式才能提高效率,这就需要农机农艺部门协调沟通好,不断引导农民统一经济作物品种、播期、行距和管理方式,为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制约大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推广的重要因素是科技研发力量不足。一家参展的机具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的机具是考虑到套种模式而研发的,耗费五六年时间,投入近200万元。虽然机器研发成功了,推广却是个难事。此前也想找大企业合作,解决资金难题,但大企业感兴趣的少。
  “基本上都是农户或小企业干,投入及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侯献伟也颇感无奈:经济作物规模小,我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收获基本解决,但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低,机械研发费用高。而且容易被模仿,所以大型农机公司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在机具研发上。
  “参展的其中一台联合收获机,是江苏一个富起来的农民苦心研制的,为了做成这个事,他变卖了四处房产。”侯献伟希望政府能出台一些政策,引导更多的科研力量参与到经济作物机械的研发中。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