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生猪保险专题】稳“猪”!

2024-10-06

50元能买到什么?一顿麦当劳,两杯奶茶……而在2021年9月至10月,这竟是一头小猪仔的价格。《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调研发现,2021年以来,猪价从每斤18.4元一度跌到每斤5.25元——“年初笑,年尾哭”是许多养殖户内心的真实写照。

面对“超级猪周期”下巨大的价格波动,以及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风险带来的种种挑战,保险业一方面稳步发展政策性能繁母猪和育肥猪养殖保险,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生猪价格保险、“保险+期货”等创新险种,为生猪稳产保供提供强有力支持。

不过,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生猪价格保险发展困难重重,政策性能繁母猪和育肥猪养殖保险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未来,这样的险种应当如何平衡养殖户的保障需求和保险机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保险业又该如何突破现有困局?

编者按: 

2021年以来,猪价“跌跌不休”。目前,生猪养殖企业普遍亏损严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如何通过保险对冲养殖风 险,“熨平”猪周期,让行业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是保险业不断探索的课题。《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通过采访养殖企 业、保险机构、专家学者,分析案例、剖析难点,努力探寻破题之策。


长期亏损 生猪保险怎么办

□记者 房文彬

“2020年12月,我们公司在平谷建厂不久,第一笔保险保费不多,大概38万元,现在已经获赔近61万元。”北京南泰务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祖峰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说。

近年来,我国政策性能繁母猪和育肥猪养殖保险得到长足发展。然而,该险种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生猪保险还需不断迭代,加快产品、科技创新,拓展多元化业务开办模式。

北京南泰务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养殖生猪2.7万余头。公司/供图

生猪保险业务面临诸多风险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等影响,我国生猪供求关系失衡,价格波动加剧,生猪养殖风险持续加大,稳定生猪生产受到各方高度重视。据悉,2007年至2020年,人保财险生猪保险业务累计承保生猪超12.6亿头,保费规模超430亿元,为超1亿户次的养殖场(户)提供超8900亿元的风险保障。

然而,据了解,人保财险、中华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近年来生猪保险业务赔付压力大,长期处于业务亏损状态,尤其是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以来,生猪养殖大省的赔付压力加剧。

“受生猪疫情和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养殖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比如2019年生猪受到重大疫情影响,整个行业养殖险综合成本率达到126%,全行业亏损近41亿元,中华保险生猪保险亏损近10亿元。”中华财险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国元农险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2019年至今,受猪瘟疫情及生猪价格波动影响,国元农险育肥猪保险经营亏损严重,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10月综合赔付率分别达到125.67%、95.18%、95.94%。

生猪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常见问题包括数量清点难度大、标的识别难度大等。”人保财险相关业务负责人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对生猪标的而言,养殖场出于防疫隔离的考虑,不允许外来人员入场,保险公司的验标人员在不能入场的情况下,难以对生猪的数量清点准确。此外,由于同类生猪外形相似且数量庞大,现场肉眼识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随意性,需要通过耳标等标的识别码来进行个体身份的准确识别。

对于生猪保险业务存在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中华财险表示这也是目前生猪保险业务面临的问题之一。猪周期上扬时农户投保不积极,猪周期下降时投保,存在带病投保问题,造成行业生猪保险赔付率较高。

“对生猪价格保险,养殖户、养殖企业在市场价格下行期有强烈的需求,保险公司只要承保就面临着超赔的经营风险,需要寻求稳妥的风险分散手段。”安华农险相关业务负责人说。

同时,安华农险上述负责人表示,地方财政补贴预算不充足,还不能达到应保尽保,这也是生猪保险业务面临的问题之一。

“受生猪价格保险缺乏财政补贴支持和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影响,生猪价格保险一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国元保险相关业务负责人如是表示。

除此以外,黄河财险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不足额投保现象突出,造成养殖险的赔付成本提升和经营风险加大。

“精准管理+创新”促可持续发展

生猪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保险机构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保财险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对于数量清点难度大、标的识别难度大等问题,应加强生猪保险业务精细化管理,从承保理赔实务操作规范和业务系统刚性管控着手,加强承保验标和理赔查勘质量。

除了加强生猪保险业务的内控精准管理外,还应推进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以下简称“保处联动”)机制。据悉,中华财险已建立“保处联动”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将生猪饲养、保险、出栏检疫、无害化处理等信息数据互联互通,相互校验,有效控制虚假承保、虚假理赔。

至于生猪保险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黄河财险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应对:一是产品设定合理保额和费率,同时开发创新型价格指数类产品,降低逆向选择风险。二是做好合理风险区划,谨慎参与高风险区域业务,严格设定承保条件。三是按照生长情况设定保险期间,增加合理的疾病观察期。四是精细化验标承保。佩戴电子耳标,建立风险控制平台,最大可能性做到应保尽保。五是科技赋能。引入AI智能牲畜面部识别技术。

同时,人保财险表示,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方面,人保财险积极主动对接生猪养殖场(户)和相关科技企业,推动生猪保险承保理赔新技术研发、试点,加快RFID电子耳标、DNA生物鉴定技术和移动承保理赔APP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改进客户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2019年底,中央财政将能繁母猪保险每头保额从1000元-1200元增加至1500元,育肥猪保险每头保额从500元-600元增加至800元,保障程度显著提高,但生猪保险总体业务覆盖面还偏低,保足保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人保财险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多元化业务开办模式是趋势

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的国家,实现保费收入815亿元,为1.89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13万亿元。

“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安华农险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由于财政预算不足;另一方面是在养殖产业方面规模集中度还不够高,分散、小规模的养殖方式还将长期存在并占有一定的比例,产业信息化程度、大数据体系还有待完善,对于养殖数量的实时统计工作也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此外,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规模还比较小,发展不成熟。

相较于发达国家,2020年,美国收入保险金额占比超过90%,保险保费收入占比84%。

“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大跌50%以上。大家对生猪价格保险、收入保险非常期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目前,对于生猪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有关方面一直持观望态度,保险公司也不敢贸然进入。一方面是因为生猪价格保险在前五六年里的试点情况不好,公司亏损较多;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猪周期的问题以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人保财险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相比美国而言,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还有待健全,农业生产基础数据建设还有待完善,猪周期问题比较突出、生猪价格波动性大。此外,我国农业保险开办时间相对较短,农户投保意识还没有充分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猪收入/收益保险业务的推广程度。

对于未来我国应如何发展生猪保险业务,中华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国生猪保险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保险覆盖面将更加广泛。因此,需要探索新的保险产品以满足生猪养殖者对保险的需求,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制定合理的保险理赔方案,借助互联网技术来规避养殖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为响应养殖场(户)多种风险保障需求,人保财险认为未来加快生猪期货价格保险、生猪收入/收益保险、生猪养殖产业链相关保险等产品创新,加快生猪保险与生猪活体抵押贷款工作的联动,拓展“政策性+商业性”“传统死亡+价格”“保险+信贷”等多元化业务开办模式将是我国生猪保险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了解,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开始创新“政府+银行+保险”模式,创新生猪保单、生猪活体质押物,创新“保险+期货”模式,有效应对猪周期价格变动,稳定生猪养殖户经营预期。


两大难点 生猪价格保险待破题

□记者 谭乐之

50元能买到什么?一次单人餐,两双拖鞋,几包零食……在2021年9-10月,这竟然是一头小猪仔的价格。2021年以来,猪价“跌跌不休”,从每斤18.4元一度跌到5.25元。“年初笑,年尾哭”是许多养殖户内心的真实写照。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养殖户已经采用保险方式转嫁风险,但多为传统生猪保险,仅保障疫病等死亡风险。专家认为,眼下生猪养殖的风险更多体现在生猪价格波动上,但生猪价格保险发展仍存在一定难点。

李月敏/制图

年初笑 年尾哭

“50元一头小猪,这是我见过的近20年来的最低价了!”湖南某规模养殖场负责人表示。

该养殖场位于湖南株洲,种猪存栏1万头左右,以仔猪销售为主,年出栏规模约23万头,同时进行部分肥猪饲养。按照目前当地肥猪8.6元每斤的价格,勉强处在8元每斤的成本线上,属于“微利”状态。

但并不是所有养殖户都这么幸运。“目前我们还没有盈利,处于亏损状态。现在情况还算好,8-9月生猪市场价有时甚至不到每斤5元。”北京南泰务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祖峰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目前公司养殖场占地196亩,有1500头母猪,当地猪价为每斤8.5元-8.6元,但公司的养殖成本是每斤9元。

2021年养殖户可谓是“年初笑,年终哭”,饱受猪价波动的煎熬。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生猪价格一路下跌,1月上旬,生猪价格为每斤18.4元,11月下旬,生猪价格为每斤9.1元,较年初跌幅约50.4%。10月上旬的猪价更是跌至全年的谷底,只有每斤5.25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之前养猪太挣钱了。”某外资猪场设备供应商中国分公司负责人高宇航认为,现在价格低位运行,是因为前期这个行业太赚钱了,于是太多人跑来养猪了,行业内开始大规模扩张,连外行都开始来养猪,逐渐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

另外,饲料成本的大幅上涨推高了养殖成本。目前养猪饲料主要由玉米和大豆等粮食组成。“粮食价格上涨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认为,其一,今年以来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粮食产量减少;其二,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导致化肥价格上涨,种粮成本上升;其三,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导致运输费用大幅上涨,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从短期来看,猪价在春节前有逐步回升的趋势。“冬季肉类腌制、节日消费等对猪肉需求将起到提升作用,年底猪肉价格有望小幅回升。但整体来看,当前猪肉供应依然较为充足,生猪出栏量还在持续增长,预计一段时间内猪肉价格仍将低位运行。”范若滢说。

较难保“价”护航

“周期性是农业的固有属性,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往往给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较大影响。可以考虑发挥保险的作用,抵御猪周期风险。”范若滢说。

目前,生猪保险属政策性保险,政府支持力度很大。中华财险北京分公司平谷区负责人马跃介绍,自2007年北京市政府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中华财险便开始经营政策性养殖保险业务。其中,属于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的险种,如能繁养殖保险、生猪养殖保险的保费,由中央财政、北京市财政及平谷区财政承担70%,养殖企业承担30%;属于地方财政补贴范围的险种,如仔猪养殖保险的保费,由北京市财政、平谷区财政承担60%,养殖企业承担40%。

尽管养殖户已经通过一定的保险机制来规避风险,但多属养殖成本风险,生猪价格保险并不多。

这并非因为市场需求不足。事实上,早在2013年,就已经有保障生猪价格的保险产品出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助理王国军介绍,2013年5月,安华农险北京分公司率先推出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随后四川、重庆等地也开展了类似保险。2014年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积极开展生猪等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

王国军表示,传统生猪保险保障疫病等死亡风险,从历史来看,这种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费率较高,从而造成供求双冷。但因为生猪养殖的风险更多体现在生猪价格下降上,因此价格风险成为保险业重点关注的风险。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发展并不如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分享了两家保险公司的数据,从2013年到2019年,尽管有部分年份赔付较低,但也存在某些年份赔付很高的情况。总体来看,6年中两家公司都是亏损的。

价格保险存两难点

生猪价格保险发展吃力的原因有两方面:产品设计难和逆向选择。

猪粮比是指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可以反映我国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根据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根据生猪生产成本构成历史资料测算,目前我国生猪生产达到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6∶1。

最初开展生猪价格保险借用了这个思路:当猪粮比低于6∶1时,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进行相应赔付。不过,养殖户似乎并不买单。“生猪价格保险很少有人愿意买,赔付的概率不是很高。”上述湖南养殖场财务负责人表示,生猪价格保险如果赔付,意味着生猪价格需要跌到成本线以下很多,而肥猪的饲养周期只有6个月,跌破成本价的时间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所以价格保险的赔付相对来说概率较低。

高宇航表示,事实上,猪粮比也有一个国家预警线,当猪粮比低于预警线的话,国家便会开始大规模收购储备粮,市场猪肉供应减少,猪粮比又会回升。

目前,保险公司基本不会根据猪粮比设计生猪价格保险了。王国军表示,在现实中“粮”的价格变化经常会失真,保险公司常用的猪粮比6∶1的盈亏平衡点常常会错到离谱。另外,涉及逆向选择问题。“猪周期是很明显的,大型养殖户乃至一般养猪户也深谙此理。”王国军说。所谓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王国军认为,从实践来看,在生猪价格保险中,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过高,逆向选择非常严重。在猪周期上行阶段,养殖户购买生猪价格保险的比例较低,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较少;而在猪周期的下行阶段,养殖户会购买大量的生猪价格保险,生猪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保险公司将承担高额赔付。

“从长期来看,保险公司在生猪价格保险中入不敷出,赔率有时达到300%以上,国内的再保险公司也要相应地承担亏损。”王国军表示,同时,因全国性生猪市场的价格趋同,无法在空间上分散风险,难以找到更加精明的国际再保险公司转移相应风险。保险公司因此而无法规避超赔风险,只能不做或少做,目前试点省份虽多,但规模都不大,作用有限。

此外,也存在政策激励等问题。瑞士再保险农业再保险亚洲区负责人何兴龙认为,作为农业保险主要组成部分的生猪保险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对比海外市场,可以看到生猪保险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推动。期待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业务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为生猪保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采访手记:金融支点“顶”起来

□记者 房文彬

目前生猪养殖企业亏损严重。数据显示,三季度,牧原股份预亏5亿元至10亿元,天邦股份预亏20.5亿元至22.5亿元,新希望预亏25.8亿元至29.8亿元,正邦科技预亏55.2亿元至65.2亿元……猪价持续探底,生猪养殖上市公司业绩大受影响,整个行业已经进入全面亏损状态。

为缓解资金紧张,北京南泰务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在申请银行信贷支持,但由于没有合适的抵押物,贷款迟迟未批。

如何让银行机构愿贷、敢贷,让保险机构发挥保障功能,惠及更多养殖企业?

首先,通过政策引导,增加信贷投放量。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人民银行要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引导作用,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符合条件的生猪养殖场(户)信贷投放,地方可按规定统筹资金给予贴息补助”。

其次,增加抵押物,让中小生猪养殖场(户)融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意见》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快推广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和生猪活体抵押贷款。对符合授信条件但暂时经营困难的生猪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不得随意限贷、抽贷、断贷。

最后,完善生猪政策性保险。《意见》提出,深入推进生猪养殖保险,稳定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保额,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并扩大生猪收入保险,开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试点,让生猪产业在金融护航下行稳致远。

生猪产业事关老百姓“菜篮子”。随着银行业保险业不断探索扩大农村信贷抵质押品范围,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生猪等生物资产抵质押贷款;不断探索开展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涉农主体信用保证保险贷款等;不断优化保险理赔服务,提高理赔效率等举措,生猪养殖产业波动将趋于平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