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我国大蒜出口情况及国际市场分析

2024-07-04



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蒜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由于中国人有食蒜习惯,农民种蒜极为普遍,产地遍布全国。同时,大蒜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出口商品,是我会重点协调的商品之一。在当今的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大蒜产业取得目前的成绩, 来之不易,大蒜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国内来讲,关系到几百万蒜农的切身利益,对大蒜主产区(山东、河南、江苏) 的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际市场来讲,我国在国际市场占据绝对份额,我出口动态也为世界各大蒜生产国及进口国所关注。 
  一、我国大蒜种植、生产基本情况 
  由于我国大蒜种植相对比较分散,目前我国农业部门对全国大蒜种植面积尚无权威性的统计。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4年全球大蒜收获面积为1705.6万亩,产量为1405万吨。其中,我国大蒜收获面积为955.9万亩,产量为1058万吨,占全球75%,涉及蒜农500多万户。我国大蒜产量的90%以上用于内销和开发大蒜深加工产品。 
  我国出口大蒜的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广西、广东等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临近港口的华北大平原山东、河南、江苏的三省接壤部分种植规模尤为突出,也就是以徐州为圆心,半径50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种植大蒜,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2004年,由于我国税费政策和粮食收购政策的调整,减免了农业税收,提高了粮食的收购价格,粮食作物的产出收益大大提高。种粮收益的增加也刺激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的增加。因此,2005年的大蒜种植面积比往年有所减少。据了解,今年新产季,我出口大蒜主产地种植面积为:山东金乡及周边地区约100万亩,临沂、苍山地区40万亩,莱芜地区10万亩;河南杞县、中牟和周口等地区约90万亩;江苏邳州、铜山地区有所增加,约58万亩。 
  二、我国大蒜出口基本情况分析 
  (一)大蒜出口的特点: 
  一是出口量持续迅速增长。我国大蒜无论是从品质上,还是从外观上均优于国外大蒜。由于大蒜具有较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作为一种调味品和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加之国内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些因素使我国大蒜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出口数量逐年增长。2001年-2004年分别为53万吨、103万吨、112万吨和111万吨。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大蒜出口数量为112万吨,占同年全球贸易量(144万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78%。我国大蒜产业在国际大蒜市场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蒜也已成为我国蔬菜类创汇额最多的单项产品,2004年出口创汇突破4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增加了18%。 
  此外,干燥大蒜近几年的出口数量也和保鲜大蒜一样,保持同步增长。2004年,干燥大蒜出口数量达到9848万吨,出口金额7421万美元。与上年同比,数量增长16%,金额增长41%。 
  二是初步形成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我国大蒜出口自五十年代开始,至今已有五十多年。随着储藏、保鲜及运输条件的不断完善,我国大蒜出口已从当初仅局限在周边国家,发展到了目前已出口到125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包括东盟10国和南亚的孟加拉、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6国)已经成为我国大蒜出口主销市场,消费量占我国大蒜出口总量的60%以上。其中,印尼是我国大蒜的最大的消费市场,2004年我国大蒜对印尼出口数量达到26.5万吨,占总出口量的24%。但该地区是一个低价市场,由于进口量大,对该地区的出口价格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大蒜的整体出口价格。 
  中东和欧盟从我国进口的大蒜除部分在该地区内部消化外,另外一部分用于转口,中东的迪拜和荷兰的鹿特丹已成为中国大蒜的集散地。此外,日本、韩国、印度、巴西等国也是我国大蒜的传统进口国。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中俄边贸和转口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大蒜对东欧国家、南美和北非地区的出口增长很快。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大蒜对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的出口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对俄罗斯的出口量为38,202吨,已跃居全球第8位。对南美的巴西、哥伦比亚的出口增长也很快,出口量分别达到36,743吨和20,697吨。对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的出口增幅则达到508%,出口数量为4582吨。 
   (二)大蒜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一,从供给角度分析,在比较收益作用下,我国大蒜产量的大幅增长,促进了出口的持续增长。多年来,大蒜的出口在提高蒜农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小麦价格徘徊不前,使得农民种小麦的积极性不高,而1亩大蒜的收益则相当于3-5亩小麦,农民开始改种大蒜。山东、河南等许多地方的基层政府也把鼓励农民种植大蒜作为调整产业机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反过来,大蒜产量的不断增加也促进了出口的进一步增长。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大蒜种植面积已从1998年的685.9万亩增加到目前的955.9万亩,产量从581万吨上升到1058万吨。同期,我国大蒜出口量也从1998年的15万吨、创汇不足8000万美元发展到了2004年的111万吨、4亿多美元,六年增长七倍多。 
  第二,从市场角度分析,我国大蒜在生产成本和价格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大蒜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农村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是发达国家的1/6——1/20,发展大蒜生产具有绝对优势。而且,我国大蒜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单位面积产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大蒜在价格上也具有绝对优势。发达国家的市场价平均都比我国市场价要高出10倍以上。从2005年4月份美国、东京和北京批发市场的大蒜价格比较可窥见一斑。在美国奥克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蒜售价为3美元/公斤,在东京青果市场大蒜的价格高达2310日元/公斤(21美元/公斤),而在北京八里桥批发市场的大蒜批发价格只有2.3元/公斤(0.3美元/公斤)。 
  第三,从管理角度分析,为缓和产销矛盾,大蒜出口管制逐步放松,行业协调不断加强,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2002年以前,原外经贸部对大蒜出口一直采取配额管理方式,并对出口经营资格有所限制。入世后,为了适应新的外贸形势,缓解产销矛盾,从2002年起大蒜出口实行一般许可证管理,放宽了经营资格。据海关统计,当年大蒜出口企业就从01年的156家增加到了500家。 
  但是,放开经营权以后,出口企业家数剧增。特别是那些新公司过去没有经营过大蒜,不了解市场,不接受行业协调,低价出口,冲击市场。同时,有些企业为了争市场、抢客户,甚至采取寄售赊销方式,将大量大蒜运至国外市场,对当地大蒜市场价格造成了严重冲击,出口经营秩序几近失控。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业协调管理工作,2004年起,我国大蒜出口实行预核签章协调管理方式。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大蒜分会(下文简称大蒜分会)组织企业,认真研究市场,通过制定出口限价等行业自律互律措施,规范出口经营秩序取得明显成效。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大蒜出口数量为111万吨,创汇4.02亿美元,平均出口单价364美元/吨,与2003年同比数量下降1%,但是金额和单价分别上升18%和20%。仅单价提高国家就增加收汇6600多万美元,也带动了蒜农收入的提高。 
  三、进一步推动我国大蒜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产销失衡是出现“卖蒜难”的主要原因。特别是2002年放开管理后,大量以前未经营过大蒜的企业收购出口大蒜,造成虚假的供求关系。大蒜出口虚假繁荣,刺激了山东等地进一步扩大大蒜种植面积,使得我国大蒜产量猛增,出口供大于求,出口企业低价竞销,企业利润连年下降。 
  第二,出口无序竞争情况严重,限制了我国大蒜出口市场开拓空间。多年来, 我国大蒜出口存在的无序竞争、低价竞销等问题一直比较严重,使得大蒜出口数量持续增长, 价格却不断下滑, 造成了美国、加拿大、巴西、南非先后对我国大蒜实施反倾销;韩国严格限制我对韩出口数量;欧盟、印度和泰国对我实行进口配额限制。这些贸易壁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大蒜市场空间,加大了主销市场的出口压力和国际市场开拓难度。 
  第三,大蒜出口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2004年,我国大蒜出口企业家数已经达到585家,85%以上是中小企业,年出口额不到100万美元。这些分散经营的中小企业面对大蒜出口市场化、国际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暴露出规模小、效率低、缺乏竞争力等问题,难以和那些在生产组织上已经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商业化程度较高国家的大蒜经销商进行竞争,在应对国外的贸易保护壁垒方面也处于不利地位。 
  第四,大蒜加工品种少,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经营观念和模式陈旧,品牌意识不强。目前,我国大蒜出口还是主要集中在保鲜大蒜和干燥大蒜上,深加工和高科技的产品比例很小。这些原因一方面使得我国大蒜出口市场单一,抗风险能力薄弱,市场稍有波动就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也使得在现有市场上,我国大蒜产品竞争力有限,效益低,回报少。 
  四、规范为先,品质为本,积极扩大我国大蒜出口贸易 
  面对我国大蒜出口的主要困难和入世以来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大蒜分会充分发挥了联结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作用,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加强行业组织和协调工作,规范竞争,促进行业合力形成;同时,积极推动行业的产品升级,提升品质,推进品牌战略,以质取胜。 
  (一)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秩序,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 
  我国大蒜出口长期以来的低价竞销、无序竞争不仅打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也给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埋下阴影。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大蒜分会充分发挥行业中介桥梁作用,一方面组织企业形成合力,积极应对国外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完善行业自律互律机制,从出口数量、价格、质量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探索行业自律的方式和内容,规范大蒜出口经营秩序。 
  如美国市场是我国大蒜出口极为敏感也是极为重要的市场。早在1994年,美国就对我国大蒜提起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了376.67%的惩罚税率。此后七年的七次复审中,我国没有一家企业应诉成功,使我国大蒜处于根本无法进入美国市场的状态下。2002年,济南一品实业有限公司在大蒜分会协助下主动应诉获得零税率终裁,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既保住了美国市场,又探索出一条我国农产品出口反倾销应诉的新途径。 
  (二)充分发挥沟通企业和政府的桥梁作用,促进行业发展 
  作为大蒜出口行业的代言人,大蒜分会积极向政府反映企业的意见和行业的呼声,就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向政府提出建议,积极为企业争取更好的政策。如就欧盟东扩后我国大蒜在欧盟配额数量问题,大蒜分会向商务部提出增加配额数量的具体建议。经过中国政府同欧盟多次交涉,从2004年5月1日起,欧盟给予中国大蒜的关税配额数量新增4,400吨,为17,600吨。这是历来对农产品实行保护政策的欧盟在进口配额数量上第一次做出的让步。 
  大蒜分会还积极呼吁政府提供支持,组织出口企业对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的大蒜反倾销应诉复审,使一部分应诉企业恢复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对巴西的交涉也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进行。估计巴西方面可能有条件的放开我国大蒜的进口。 
  同时,大蒜分会还将积极配合地方外贸、农业有关部门控制种植面积,指导农民根据供求关系合理安排种植计划,不要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提倡农民采取休耕、轮种等方式,保证大蒜的品质不退化,提高单产;推动会员企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提高大蒜及制品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能力,扩大出口。 
  (三)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开发和信息服务工作 当前我国大蒜出口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国外客户渠道少,不了解国际贸易规则,不熟悉国际市场,也不了解进口国的准入政策,迫切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进入国际市场。大蒜分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利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和信息渠道优势,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开拓有潜力的新市场。仅2004年,大蒜分会就组织了3次市场开拓小组,带领会员企业赴欧洲、非洲和东南亚的十几个国家开拓市场,参观了德国柏林国际果蔬展、法国巴黎食品展和马来西亚2004年中国商品展览会等专业性、国际性展会,对当地零售和批发市场、超市等进行了调研,同十数个同行业组织共同举办了对口企业洽谈会,互相沟通信息,开展推销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此外,大蒜分会还同印尼大蒜进口商协会建立了定期交流机制,通过多次互访和经常性的信息交换,在大蒜生产、贸易和技术等多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合作和交流。 
  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的中东自由贸易扩大、经济开放等有利条件都将给我国大蒜产业带来无限的商机和巨大的市场。大蒜分会将不断探索推动我企业走向市场的新途径, 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结识客户和对外交流的平台; 并且拓展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供包括各进口国的消费数量、消费品种、发展趋势和检验检疫要求等多种信息支持,扩大我国大蒜产品的出口。 
  (四)积极推动大蒜精深加工,实行品牌战略 
  目前,我国大蒜出口还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要保持大蒜行业的稳步发展,必须发展精深加工, 实行品牌战略。大蒜分会将进一步推动如蒜片、蒜粒、蒜粉、蒜油等大蒜深加工产品的宣传和开发工作,一方面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提高经营效益;另一方面进一步缓解我国大蒜产销失衡的矛盾,规避风险。据了解,每吨大蒜粉可消耗40吨大蒜;每吨大蒜素可消耗20吨大蒜;每吨大蒜油可消耗400吨大蒜,而1吨大蒜油出口收益可达2万美元。目前,大蒜素在德国的销量已超过大众药品阿司匹林,在英国每年销售量为6亿多片,在美国每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以上,在俄罗斯和日本近几年的销量也大大上升。 
  而且,当前的国际市场竞争已不再是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已上升到价格、质量、服务与品牌的综合竞争。大蒜分会还将积极推动大蒜生产与经营企业转变观念,调整竞争策略,推行品牌战略,不断提升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 
  大蒜是我国优势出口农产品。我国大蒜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奉献。作为农产品行业组织,大蒜分会将积极扩大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职能,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的服务及促进作用,提升企业走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我国大蒜出口“以质取胜”的目标,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新贡献。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