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征程时时新。在南京栖霞,一处处靓丽风景彰显着城市的魅力、一项项民生工程勾勒着幸福的模样、一次次创新实践重构着发展的格局……这些不同维度、不同角度的独特标识立体呈现着栖霞改革奋进的风采,折射出栖霞人创新求解的坚韧足迹。寻迹而来,栖霞区委研究室推出《改革不辍 未来可“栖”》系列报道,系统呈现近年来全区改革亮点,解码身边改革故事,努力以坚持不懈地创新实践,助力地区发展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本期聚焦栖霞区的城与乡、山与水,看“诗与远方”里如何孕育幸福产业,绘就“栖”望图景。
城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山与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不仅为栖霞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的推进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前景。
栖霞这一山水城林“集大成者”,如何在“诗与远方”里精工细笔“产业画”?近年来,栖霞区依托山水人文、城乡融合特色资源优势,深度挖掘乡村价值、文化潜能,创新融合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
桦墅村拥有中国休闲美丽乡村等“国字号”荣誉;外沙村被评为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水美乡村;马渡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多项荣誉的背后是栖霞区全力推动农文旅体产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颜值”变“产值”:美丽乡村联珠成串
青山滴翠,碧水泛波。穿过几段蜿蜒的盘山路,白墙黛瓦的乡间院落掩映于一片苍翠之间。目之所及,是一幢幢排列整齐的特色民宿,三两游客行走其间,或休闲垂钓、或赏花品茶,悠游自在。
西岗街道桦墅村射乌山、周冲水库
这处南京近郊的“世外桃源”便是位于栖霞区西岗街道的桦墅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格局曾是制约桦墅村发展旅游的“老大难”,而现在却成了村子发展旅游的“金饭碗”。
2011年前后,美丽乡村建设的春风吹向了田间地头,桦墅村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旅游。
从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到精准打好治危拆违、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一系列组合拳,再到“美丽庭院”建设、精雕细刻“微景观”,如今的桦墅村“步步皆景,处处如画”。
有了好环境,如何做好“引客流”和“引客留”两篇文章,成了当时桦墅村发展农旅融合的当务之急。在栖霞区农业农村局、文化和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指导下,桦墅村先后推出2条最优乡村旅游参观路线,引导村民开设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形成产业链完善、主体功能齐全、协同联动发展的休闲农业格局。
西岗街道桦墅村茶肆九间坊民宿
“政策有扶持、村里有保障,我们就把自家两户宅基地合建成了现在的民宿。今年五一期间,我家的房子都被订满了。”作为村子里首批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谈及民宿的发展现状良栖山院的民宿主黄德芳笑得合不拢嘴。她介绍,每年旺季自家民宿还会提供三到四个就业岗位,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有机会在“家门口”就业。
西岗街道桦墅村良栖山院民宿
一业兴,百业旺。从偏居一隅的小山村,到如今先后捧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特色田园村”等多个“国字号”“省字头”荣誉的先行村。桦墅村美丽蝶变的背后既是村容村貌的焕新,更是支柱产业的融合升级。
如今,在栖霞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愿景,太平村、外沙村等102个特色各异、互为映衬的美丽乡村串珠成链,勾勒出一片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图景。
“流量”变“留量”:赛事活动层出不穷
关于幸福产业、幸福模样,不仅仅局限于栖霞区广袤的乡村土地之上。城区内,一场场扣人心弦的比赛赛事、一个个精彩连连的文旅活动折射出栖霞这片热土澎湃的生命力。
4月21日,2024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来自世界各地约12000名跑者齐聚仙林,用脚步丈量活力仙林,用奔跑感受栖霞之美;
五一期间,栖霞山风景区举办首届摄山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暨栖霞山古镇庙会,让游客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连续两年举办仙林大学城艺术节,以校地联袂的形式,呈现了一场场全新形态的艺术盛宴,彰显这方水土的活力与青春;
……
在栖霞,体育赛事可以在体育场内、在赛道之上,还可以在田间地头、河湖之间。
2024全国青年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在桦墅村射乌山举行
从2024年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暨全国青年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将赛场搬到桦墅村的山野之间,到第十届南京市龙舟公开赛暨南京市首届村龙舟总决赛在八卦洲街道小江河劈波斩浪……以赛事、活动为抓手无疑成为撬动城市文旅消费的一把“金钥匙”。
如何将赛事“流量”转变为发展“增量”?栖霞区将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起来,打造综合性体验活动,在保障参赛者们的比赛体验的同时提升游玩体验。
借助“仙林半马”的“人气”,栖霞区文旅局连续推出9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文艺快闪演出,展现栖霞活力。在赛道终点,非遗集市汇聚了金陵折扇、南京风筝、南京剪纸、南京绢花等非遗文化展示、体验项目,让活灵活现的金陵非遗成为赛道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以赛促旅,以体兴业。除了花样活动,实打实的优惠“大礼包”更是激活参赛旅游两不误的关键一招。凭借参赛凭证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免费游览栖霞山等景区景点……一系列诚意满满的举措正让“一场马拉松认识一座城”在栖霞区从愿景变为实境。
“底蕴”变“底色”:文化肌理焕发新生
文化和旅游、乡村的深度融合,是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金陵有景存农乡,栖霞集萃万亩塘,夏日风荷别样美,尽在龙潭水一方。位于龙潭街道的太平村成为栖霞区最早一批发展乡村游的村庄。而在村子里最引人瞩目当属一栋庄严肃穆的四合院式建筑——王氏祠堂。
龙潭街道太平村
龙潭街道太平村王氏祠堂
王氏祠堂始建于明代,历经一代代村民的守护修缮,已然成为村庄历史的见证。自2022年退休后,作为土生土长的太平村村民王明鹏担任王氏祠堂理事会会长,传承王氏祠堂优良农村文化气息。
“从村民自发出资修缮,到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提升祠堂周边生态环境,融入乡愁记忆。”在王明鹏看来,对王氏祠堂的守护,不仅是保护老建筑,更是守住这里的文化,以文化搭台推动乡村振兴,延续村庄生命力。
龙潭街道太平村村史馆
如今,太平村建起了村史馆,一个个老物件在诉说着村子过往的同时更成为了村子对外展示的“文化招牌”。
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既是栖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上下求索的重要课题,也是文旅融合的不竭动力。
南朝陵墓石刻艺术(又称六朝石刻),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既有北方的雄浑刚健,又有江南的灵动秀丽。
目前已发现的南朝陵墓石刻集中分布在南京、镇江两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共计29处,南京南朝陵墓石刻共计17处,其中栖霞坐拥10处。
激活六朝石刻,正成为栖霞深挖历史底蕴、创新表达方式的重要依托。
推出“行走六朝之栖霞国宝”石刻公益旅游专线,由专业导游带队免费走访栖霞区内的南朝石刻精品;
利用三维扫描、数字建模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南朝石刻进行数字化数据采集和数字化虚拟还原,实现珍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永生;
为辖区10处南朝石刻建立“身份证”,游客通过扫描标识牌上的二维码,便可了解“国宝”们的前世今生;
……
文物“活”起来,文化“靓”起来。当深厚资源“底蕴”转变为发展“底色”,一条独属于栖霞的文化振兴之路、文旅融合之路愈走愈长远。
“走红”变“长红”:走稳融合发展之路
既关乎人间烟火,又连接“诗和远方”,栖霞城与乡多元发展、向新向优的背后有着抢抓机遇的“天时”,也有先天优势的“地利”,更有多向发力的“人和”。
芽菜、菌菇、“陈桥烤鸭”等农产品,以及百合、月季、多肉等特色花卉系列产品,在今年五一期间“亮相”首届摄山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暨栖霞山古镇庙会。游客们不仅可以逛庙会、赏美景,还能品尝到栖霞本土优质特色农产品。
而在线上一场特殊的栖霞农产品市集也正在同步进行中……
“这是‘乡约栖霞’区域公用品牌首次线上亮相。”栖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栖霞区农产品普遍存在小、散、多的状况,往往“养在深闺人未识”。为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去年,栖霞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推进“乡约栖霞”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筛选首批15家20余个系列农产品入驻品牌,通过统一包装、推广、销售,让具有栖霞特色的绿色农产品形成“金字招牌”矩阵。
既要做好业态融合、抱团发展等“谋篇长远”的布局,也要做好基础建设、服务提质等“查缺补遗”的工作。为了提升游客体验,今年4月,栖霞区恢复全域旅游直通车,连接幕燕滨江风光带、达摩古洞、燕子矶、栖霞山、欢乐谷、西岗桦墅,以及栖霞古镇等景区景点,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移动出行攻略”。
“用好‘文化+’‘旅游+’‘体育+’等新业态,以大流量发出大声量,提升辖区能见度,增加辖区美誉度,从而不断培育和壮大文旅体产业既是目标所向,也是实践所向。”栖霞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多业态融合,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也是文旅体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栖霞区将继续发挥“美”的优势、厚植“文”的底蕴、放大“到”的流量、做足“融”的文章,让越来越多的幸福产业、幸福图景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花。
(栖霞区通讯员傅萍 龙虎网记者罗湘雨 报道)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690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23 时间:2024-01-08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与莫言《生死疲劳》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现状...
浏览:78 时间:2024-03-214月开始,心若向阳,无畏悲伤,4大星座走出阴影,幸运拥抱真爱...
浏览:103 时间:2023-12-202024年9月10日金乡马庙出口代加工价格【国际大蒜贸易网】...
浏览:40 时间:202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