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余华的《活着》即使写再好,也不能获茅盾文学奖,原因让人无语

2023-12-27

多年前,余华偶然听到一首美国民歌,叫《老黑奴》。从歌曲中的故事里,余华受到启发,在1992年时,写出了《活着》这本影响中国几代人的小说。

《活着》这本书,写了什么?

书中,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描写了一位叫福贵的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福贵年轻的时候,是一位地主少爷,但他非常不成器,终日喝酒赌钱,最终败光了家中所有财产,父亲被他气死,母亲也因病去世。


余华

好在妻子对他不离不弃,不仅操持一家,还为他养活了一对儿女。但是悲剧却接二连三的到来。妻子家珍患上了软骨病,儿子友庆为了救活县长老婆自己的血被抽干死了,福贵想为儿子报仇,却发现县长是自己的朋友。

女儿凤霞虽然是个哑巴,但是却嫁了一个好人家,但是生产的时候,凤霞难产而死,女婿也在工作的时候发生了事故被夹死了。外孙苦根在吃豆子的时候被撑死了……


就这样,福贵只身一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后来他用大半积蓄买了一头即将被人杀死的老牛。小说的最后,就是福贵带着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自己的目睹亲人一个接一个离世的前半生。

余华是想凭借这本书,告诉人们:其实我们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并非为了其他任何事物活着。即使饱受折磨与苦难,也要学会好好活着。无数深陷绝望的人曾从这本书中,找回好好面对生活的勇气。


在国外接连获奖的《活着》,为什么不能获茅盾文学奖?

1993年,余华的《活着》正式出版,出版后受到了许许多多读者的追捧,后来,张艺谋想将余华的一部小说拍成电影,余华将自己的《活着》那给他看,据说张艺谋看了一夜,第二天顶着个黑眼圈去砸余华家的门,然后说自己要拍摄《活着》。

没多久,由葛优、巩俐出演的电影《活着》正式上映,小说的热度也越来越高。真正将这部小说推向顶峰的,还是在1998年的时候,年仅30岁的余华获得了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轰动世界。


关于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因此我在这里解释一下。这个奖项不仅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文学奖项,它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因为获得这个奖项的许多作家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它还被称作诺贝尔文学奖的风向标。

余华从全世界千万名作家中一举夺魁,同时还成为全亚洲最年轻的获奖者,就可以看出余华的实力了。


除此之外,在2004年,余华还凭借这本书获得了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8年的时候,获得了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许多网友不禁发出疑问,《活着》在国外接连获奖,为什么没有获得国内文坛最有含金量的茅盾文学奖呢?我们都知道,《白鹿原》跟《平凡的世界》都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余华的《活着》也并不比这两部作品逊色,那为什么没有获奖呢?


要想角逐茅盾文学奖,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公开出版发表完整艺术构思与创作要求字数13万以上相信看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活着》这本书,全书字数还不到十万字,即使写的再好,也没有角逐茅盾文学奖的资格。不知作者余华是否会因此感到遗憾。


但无论它能不能获奖,《活着》这本书对中国人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书中的结尾意味深长,当老人福贵的一生赤裸裸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会感受到原来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

我们在审视自己的生活时,会发现绝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还不及福贵的十分之一。人人都希望自己能远离苦难,但生而为人,我们没有鬼神妖魔的能力,难免俗事缠身,难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磨难。在面对这些时,许多人都会逐渐对生活失去希望。


但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只要内心有力量,向阳而生,无论何时何事,都不能真正将你打倒。就如同书中的福贵,虽然大半生都在经历生离,但年老的他身上却依旧有一种不符合年龄的蓬勃之气。

在他浑浊却依旧光彩熠熠的眼眶中,闪动的是在面对生活时,不灭的动力之火。

如果你还没看过这本书,那我非常建议你看一看,看完后你会明白,横在你眼前的苦难,最终都会练就你乘风破浪的力量。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