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大美中国,乡村里的“诗和远方”

2024-08-27

迎着彩旗指引的方向,穿过几道崎岖的羊肠小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仿佛身临《桃花源记》之中。

正逢暑期,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义隆永镇西梁村的乐森露营基地迎来如织游客。距离旗中心20余公里、深藏在静谧林间,里面却别有洞天。

“约上三俩好友,举杯对饮、把酒言欢。漫步在林间,微风轻拂。”从赤峰市驱车而来的市民刘洪很享受这一刻的悠然和自在。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躺在吊床上感受午后的惬意,生活的繁忙和琐碎感立即烟消云散。

“以前我们在这里只是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赤松茸,后来发现很多城里人喜欢到农村旅游,就开发出来一块空地做露营,算是吃上了生态的红利。”负责人刘海东说。

如今,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5月至今,乐森露营基地每月净收入增加了一万元以上。

“小鸡炖蘑菇是我们东北的家常菜,蘑菇是现场采摘的,鸡是附近农户送过来的,蔬菜是在附近村庄采摘的。”有游客调侃,这个露营“野趣”十足。

西接赤峰,南邻辽宁,奈曼旗被称为“内蒙古草原通往大海最便利的地方”。

近年来,依托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改善后的自然风光,当地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村庄焕发了新活力。

走进奈曼旗青龙山镇四一村八虎山庄景区,古香古色、修旧如旧的村寨与旖旎的青龙山景色相映成趣。一幅江南水乡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有游客感慨:“仿佛置身于烟雨朦胧、小桥流水、花红柳绿的江南景色中。”

土生土长的王峰华是该景区的负责人,2010年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木头做的门、干草做的棚顶、依树而建的木屋……他将在南方旅游时看到的景色融入景区设计,与众不同的风格很快走红。

如今,占地3.3万平方米的农家乐已经发展成为设有绿色餐饮区、休闲娱乐区、房车露营区、森林康养区、民俗体验区的山庄,不仅带火了非遗传承和农民收入,还促进了乡风文明。

八虎山庄景区民俗展示馆内,绣花、老布鞋、锅盖、刻挂钱、手编柳筐、蒙满绣、驴皮影、皮画等多种“老物件”各有陈列,年过花甲的老人王海瑞夫妇正在展示编筐技艺。

“经常有学生过来研学,希望能把我们老一辈的技艺传承下去。”

借助景区的爆火,村集体盘活村民闲置的房屋和村集体资源,打造民宿、农家乐、非遗文化街、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集贸市场、红薯交易市场等,带动全村甘薯、漏粉年收入达690万元。四一村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自治区级旅游重点村”。

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画卷在四一村铺展开来……

蓝天白云、远山绿水、朝霞落日、篝火星空……一场置身于大自然的草原之旅,迎来众多游客前来乐享余夏清风。

同是创业,和王峰华一样,喜欢摄影的张艳君承包了奈曼旗大沁他拉镇英特村的叫来河庄园,在张艳君的精心经营下,庄园已经小有名气。

“白天躺在草地上感受自然的馈赠、享受落日的余晖,晚间围站在篝火旁尽情歌舞、感受草原的豪迈。”游客王立波把自己此刻的感受分享在了朋友圈里。

说话间,一头小鹿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懵懂的眼神探寻这个未知的世界。“这是前几天附近村民捡到送过来的狍子,它还在吃奶。”张艳君承担起了“妈妈”的工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地诠释。

从城市的喧嚣到乡村的“诗和远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据统计,奈曼旗上半年接待游客70余万,带动就业上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3.6亿元。

“旅游+非遗”“旅游+民俗”“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企业”等多元的发展模式让更多人享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刘雅)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