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超越苦乐原则》:动机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著作

2023-12-29

发布于:安徽省

原标题:新书推荐|《超越苦乐原则》:动机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著作

小编按

社会心理学,关注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如何受他人和群体在场的影响,是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学问。

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方文教授主编的“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最近出版《超越苦乐原则:动机如何协同运作》,探寻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动机问题。

“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目前已出版8种。其作者或是特定研究范式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或是特定研究范式的当代旗手。所选作品,可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最好研究者的最好专著文本。

超越苦乐原则:动机如何协同运作

[美] E. 托里·希金斯(E.Tory Higgins )

978-7-300-32190-5

2024年1月

书摘-自序

我什么时候开始写这本书?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不止一个答案。这本书是关于动机如何运作,尤其是动机如何超越苦乐原则的。在日常生活中,最大化快乐和最小化痛苦的动机观———或者世上万物统有的享乐品性,通常被转换为通过 “胡萝卜加大棒”来掌控他人的动机。回顾过往,我第一次感悟到还有其他方法来掌控他人的动机。这是我妈妈阿洁·希金斯 (Aggie Higgins)告诉我的故事。作为一名营养师,她试图激励贫穷孕妇在怀孕时多吃点,以弥补营养不良造成的不足。

为了激励这些贫穷孕妇,她使用了如奖励的快乐 “萝卜”法,或是如罪恶或责备的痛苦 “大棒”法吗? 绝没有! 她的方法对于当年10岁的我而言,只有多年之后才能欣赏领悟。她所做的是陪这些贫穷孕妇回家,并和她们的家人交谈。在蒙特利尔,她面对的孕妇通常是大家庭,除丈夫外通常有一个或更多的孩子。我母亲的办法是把丈夫和孩子同时吸纳进来。她要求他们在餐桌上为即将出生的宝宝也放个餐盘,母亲则代宝宝吃完盘子里的食物。如此,即将出生的宝宝,就已经在餐桌上有餐盘、要和大家一起进餐。

这个办法奥秘何在? 它只是让整个家庭为即将出生的宝宝之所需(额外的食物),建立起新的实在或真相,并且家里每个人都能有效地参与进来;同时,它也让家人在婴儿出生前就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所掌控。这绝不是通过快乐和痛苦来达成的激励。它是通过真相和控制的协同作用,使得整个家庭,包括即将出生的婴儿,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在苦乐原则之外,这是我初遇动机的另类路径,以及激励他人的替代方式。这种路径强调激励而不是快乐和痛苦。更不必说,这只是在我成长过程中母亲教给我的诸多动机密钥之一。感恩母亲!

20多年之后,我另一个生命关口期的体验也助力本书孕育。那时的我陷入抑郁。我一点也打不起精神来做事,也没法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我百无聊赖。此前,我自以为对动机已满腹经纶。但那时我才自知对动机如何运作其实一无所知。我决定如果自己还想做名职业心理学者,那就一定要深究动机论题,并试图理解我正在经历的困扰缘由。感谢天才治疗师———布瑞安·肖 (Brian Shaw)。我康复了,也开始了动机研究。

我的目标是要更好地辨析抑郁心理学和焦虑心理学之区别。它催生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自我偏离论 (Self-Discrepancy Theory)(它探讨希望和抱负的落空如何产生抑郁,而履行职责和义务的失败如何产生焦虑)。自我偏离论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孕育出调节定向论 (Regulatory Focus Theory)(它深究在目标追求、问题解决和决策时,促进关注对预防关注之别,前者关乎进步,后者关乎安全)。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人们获得快乐和避免痛苦的不同方式。例如,若要理解抑郁和焦虑之别,必得超越苦乐原则,因为抑郁和沮丧都是苦痛。苦痛不是关键。只是抑郁者和焦虑者无效的方式不同。抑郁者无法实现其抱负 (理想我),它关乎追求成就的促进关注;而焦虑者无法履行其职责 (应然我),它关乎渴望安全的预防关注。

自我偏离论若是祖辈,调节定向论就是亲辈,而调节匹配论 (Regulatory Fit Theory)则是子辈 (它系统探究人们追求目标的方式匹配定向类型如何能够提高投入强度和增强 “正确感”)。如果没有调节匹配论就不会有本书,因为检验它的诸多研究已发现事情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其享乐特性。人们目标追求的投入强度也很重要。当人们追求目标的方式和目标定向匹配的时候,人们有更高的参与度,如渴望追求理想抱负(促进关注)或警惕追求应然责任 (预防关注)。不是苦乐,匹配为王!

作者介绍

托里·希金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和商学院双聘教授,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2006)。他在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多个领域都有开拓之功。作为卓越的实验家,他奠基了启动实验程序(1977);作为超凡的理论家,他不知疲倦地自我修正、自我超越,建构了影响深远的系列理论模型,如自我偏离论(1987)、社会知识体系的激活模型(1996)、调节定向论(1990年代)、调节匹配论(2000年代)、动机运作论(2012)和共享实在论(2019);作为睿智的导师,他桃李满天下,比肩社会心理学的“教皇”费斯廷格。除却诺贝尔奖,希金斯获得了几乎所有专业荣誉和奖励。至今,他仍在忘情工作。

内容介绍

什么是动机?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心理学研究已给出多种回答。作者认为,趋乐避苦并不足以解释或激励人的行为与决策。动机是人类探寻自我的一个根本话题。无论是心理学家还是教育学家、管理学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对此话题都非常感兴趣,因为其关涉我们每个人行动的动力,是影响我们学习、工作的最根本因素。动机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话题。

通过整合迄今为止所有的动机理论,本书作者托里·希金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动机框架。他认为,动机是追求渴望的结果(价值)、建立现实(真相)和掌控事件(控制)三者协同运作的产物;三者作为整体所创造的动机组织,协同效用更优。动机取向是人格、文化和行为构建的基础机制。组织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到动机运作的本质和复杂性,寻求有效激励的根本因素。

广博深厚的动机理论、令人信服的研究证据、丰富有趣的真实案例,使本书融科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本书可作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作为普通读者认识自我、不断提升自我的必读书。

专家推荐

本书乃是E. 托里·希金斯的杰作,也是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的整合成果!它不仅解蔽了动机运作过程,还揭示了人类物种的根基品质。

——罗伯特·B. 西奥迪尼,《影响力》作者

正如书名所示,E. 托里·希金斯意义深远而独创的动机过程有效性运作分析,远远超越了苦乐原则。多年来,希金斯一直引领动机科学的研究,并使之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极具挑战的核心议题。

——沃尔特·米歇尔,哥伦比亚大学

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部杰作论证道,人在渴求价值的苦乐原则之外,还渴求真相和控制。已经被证明有效性的动机统治我们内在和外在的生活,但它取决于动机定向、匹配和参与度。希金斯是一位睿智的向导,让我们领悟何事至关重要。

——苏珊·T. 菲斯克,普林斯顿大学

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是动机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其概念范式具有创新性,其中基本动机(价值、真相和控制)被证明可以拥有深刻的独立影响,引导大多数人类行为。若要学习和理解动机甚至心理学,它是一部必读之作。

——阿里·W. 克拉格兰斯基,马里兰大学学院公园分校

在这部原创性的、发人深省的著作中,E. 托里·希金斯将有关人类动机的知识整合到一个新的动机科学框架中。他阐述了这个框架如何解决人在个体、团体和组织环境中的动机问题。这部著作的对话叙事风格能够深深吸引读者。对于专业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长期缺失的相关研究积累的整合成果。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它是应对各种现实生活问题的实用指南。

——亚科夫·特罗佩,纽约大学

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经典和当代的动机研究,同时以一种崭新方式整合了动机科学的不同领域,并且阐明了三种有效性方式(价值、真相和控制)如何运作。本书的叙事风格也使广大读者,包括心理学研究者和普通大众都能轻松阅读。这本书有望为我们理解动机做出里程碑式的贡献。

——约翰·M. 莱文,匹兹堡大学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一部分 引论和背景

第一章 超越苦乐的动机

趋乐避苦并不足以解释或激励人的行为与决策。动机是追求渴望的结果、建立现实和掌控事件的协同运作。

第二章 什么是动机?

什么是动机?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已有多种回答。但本书的答案是人想在生命追寻中卓有成效。

第三章 价值、真相和控制:有效性的方式

生命追寻的有效性三位一体:价值、真相和控制。

第二部分 有效性方式

第四章 价值:获得欲求结果

事物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以及它有多么的积极和消极,这是价值体验的关键:价值方向与价值强度。

第五章 真相:建立现实

寻找真相、确定真相以及接受真相,是人类的生存急需。在回答“什么”和“为什么”中,人发展出了获取真相有效性的不同策略。

第六章 控制:管理何事发生

控制有效性,体现在人能控制事情是否发生。有效的控制,除却自我控制,还关涉成功地追求目标所做的决断、承诺和反馈感知。

第三部分 动机协同运作

第七章 价值—真相关系:创造承诺

人对一件事的承诺,是价值和真相协同运作的产物:这件事不仅需要被认为具备较高的价值,还要被判断为有实现的可能性。这样才能让人为之努力。

第八章 价值—控制关系:匹配为王

当目标追求和目标追求的手段“天造地设”,即价值与控制互相匹配时,这一手段便最有助于目标实现。这种调节匹配效应,展现了实现目标的策略的重要性。

第九章 真相—控制关系:方向正确

朝着正确的方向采取行动,就是人希望明了现实的真相,掌控事情的发展,为此甚至可以牺牲成功的快乐。

第十章 价值—真相—控制关系:动机的组织

相比价值、真相与控制的两两关系,三者作为整体所创造的动机组织,协同效用更优。

第四部分 动机协同运作之内涵

第十一章 人格与文化:观察和应对方式

是什么导致了人格与文化差异?动机的三元结构与调节匹配原则,能提供统一的解释方案。

第十二章 有效把控动机:运筹帷幄

寄希望于金钱与社会奖励手段来提升人之业绩,这是忽视差异的正向思维。考虑到动机组织的复杂性,值得提倡的是一种逆向思维:从具体目标和需求出发,倒推出能激发预期状态的条件。

第十三章 美妙生命:基于有效性的福祉

通过动机的权衡与调整,当三种有效性都得以协调运作之时,人之良善生活甚至美妙生命也得以成就。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道德之锚

道德与社会行为的调节

[荷]娜奥米· 埃勒默斯 著

马梁英 赵蜜 审校

978-7-300-31154-8

2023-01

荷兰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斯宾诺莎奖得主

娜奥米·埃勒默斯

关于道德心理学的全新力作

道德意味着什么是对的而什么又是错的行为方式。这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热门研究领域,与近年的政治经济危机及其暴露的行为模式有些相关。在本书中,娜奥米·埃勒默斯以其丰富的研究经验为基础,博采道德研究的洞见与发现,对道德现象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基础性整合,考察了社会群体如何影响道德价值观,又如何发挥“道德之锚”的作用。

娜奥米·埃勒默斯分析指出,内群动力及建构独特群体身份的热望,对理解道德对个体行为调节的影响至关重要。但群体语境尚未被系统纳入道德研究之中,也未被作为过程,用以理解改变道德行为的尝试。基于社会认同与自我归类原则,本书独到之处在于明确将社会群体视作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并对社会群体如何影响个体决策以及集体行为与社会群体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埃勒默斯以她自己的研究发现阐明了社会行为如何被道德关切所影响,从而凸显了这类观点是怎样推进我们对共同体中共同生活、在组织内共事的人们的道德行与道德判断的理解的。

本书是社会心理学及相关专业学者与学生的必读之书,也是有志于了解道德行为的从业者的宝贵资源。

情境中的知识

表征、社群与文化

[英] 桑德拉·约夫切洛维奇 著

赵蜜 译

978-7-300-30024-5

2022-01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心理学资深教授

约夫切洛维奇扛鼎之作

深入理解知识的社会心理学路径的不二之选

《情境中的知识:表征、社群与文化》提出了一种知识的社会心理路径,将知识生产置于个体、人际和社会文化情境中进行分析。作者提出,表征是所有知识的基础,是自我、他者和客体世界的相互关系。表征的发生、发展和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现是理解知识与个体、人际和社会文化情境之间的联系的关键。表征为知识的多元性提供了解释,并且将认识的理性向超越认识论的符号与社会逻辑领域敞开。

本书对社会心理领域有重要贡献,堪称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抑或文化研究领域专业人员,以及对知识表征研究感兴趣的读者的必读论著。

偏见与沟通

托马斯·佩蒂格鲁 琳达·特罗普 著

林含章 译

978-7-300-30022-1

2022-01

深刻揭示偏见与沟通的开创性著作

全面了解群际接触理论及研究的必读书

群体交往的研究和理论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发展最快、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群体冲突不断发生的情境中,这项工作显得愈发重要,人们发现群体交往与沟通能够成为改善群体关系的有效手段。

本书是两位作者13年研究成果的结晶,包括这一迅速发展领域的重要方面:在整合了群体沟通领域所有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作者主要将关注点放在群体沟通的影响、影响与效果在何时会发生以及如何发生、为什么有时候群体沟通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同时,作者也关注了对群体沟通理论的一些批评性意见。

本书涉及群际沟通的起源及早期工作、现状与最近的发展、欠缺之处与未来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对于心理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者,还是对于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都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优秀作品。

偏 见(第2版)

[英]鲁珀特·布朗 著

张彦彦 译

978-7-300-28793-5

2021-01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鲁珀特·布朗

关于偏见研究的全新作品

正确理解偏见、积极消除偏见

客观认识世界的不二之选

《偏见》(第2版)全面介绍了偏见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并提供了针对近期研究进展的批判性分析。作者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偏见,将它视为主要来源于群体过程的现象,但反过来,它也可以塑造个体的行为和知觉。在关注群际动力学的同时,书中囊括了所有尝试理解偏见的重要研究,包括经典人格理论的解释、发展的视角以及着眼于分类和刻板印象的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应用出发,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不同偏见的实例评估了偏见研究在人类同偏见作斗争和减少偏见方面的价值。

本书对偏见这一让人困惑而持久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全方位解读,论述深入浅出,案例丰富,可读性强,是读者客观理解偏见并逐渐消除偏见的宝贵参考资料。

努力的意义

积极的自我理论

[美]卡罗尔·德韦克 著

王芳 译

978-7-300-28458-3

2021-03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全球最大教育奖“一丹教育奖”首位获奖者

卡罗尔·德韦克扛鼎之作

颠覆传统教育理念

帮助下一代成为比我们更了不起的人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汇集了作者30余年自我理论研究之精华,提出了真正实现个体自身价值的核心因素,并给出了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议。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套自己的信念系统(即自我理论)来建构世界和解释经验,从而在相同的情境中展现出不同的思考、感受和行动。有两种持不同自我理论的人:实体论者和增长论者。实体论者的自我理论中仅包含内在的、固定的、静止的自我和世界,增长论者的自我理论则指向一个动态的自我和世界。受实体论与表现目标支配的人,需要一次又一次逃避风险,以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而受增长论与学习目标驱动的人则会逐渐积累各种有益的知识与技能,不管努力的结果如何,始终持有坚定的信念与热情。

作者主张,教育者要努力使学生获得一种信念系统:努力是被期待与享受的事情,而挫败是有教育意义和挑战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

归因动机论

伯纳德·韦纳 著

周玉婷 译 方文 校

978-7-300-28542-9

2020-09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归因理论集大成者

伯纳德·韦纳收山之作

深入研究社会动机

独到剖析社会正义

透彻解读道德情感

《归因动机论》是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成熟期的作品,提出了一种关于人际或社会动机的归因理论,该书回顾了归因研究领域的不同流派,通过对比彰显归因动机论的独特性与普适性,以隐喻的手法阐释各种社会语境中的情感与行动,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并就人类生活中“为什么”与“有什么后果”做出解答。作者对归因动机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生活是法庭,人是法官。

个人需要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判断,产生情感反应,进而做出行动。归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欲望的演化

人类的择偶策略(最新修订版)

[美]戴维·巴斯 著

王叶 谭黎 译

978-7-300-28329-6

2020-08

用进化心理学揭开

人类择偶和爱情的神秘面纱

用真实数据赋予读者

塑造亲密关系的强大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爱与被爱,但为什么我们最珍视的爱情关系中会有如此多的冲突与矛盾?

《欲望的演化:人类的择偶策略》(最新修订版)基于众多关于择偶的科学研究,利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择偶行为案例,揭示了人类的择偶策略渗透进了每个人的行为之中。在巴斯看来,这些策略既塑造了女性之间的地位等级,也助长了男性的性背叛。它们既以爱之名义让恋人们激情相拥,又用嫉妒的怒火和残忍的背叛让恋人们黯然分手。

总之,人类的性心理根深蒂固于社会行为的结构之中,其外表既光辉闪亮又令人不安。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大自然中存在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那就是:进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