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六祖慧能开示:静坐不动、不起妄念,是一种修行障碍

2024-01-09

原创 六祖慧能开示:静坐不动、不起妄念,是一种修行障碍

2020-05-13 21:39 来源: 青衫文斋

原标题:六祖慧能开示:静坐不动、不起妄念,是一种修行障碍

六祖慧能开示:静坐不动、不起妄念,是一种修行障碍 | 文 青衫文斋

《六祖坛经》记载了禅宗六祖慧能得法、弘法的经历,以及对世人的教导,是漕溪佛学思想的传承。在《定慧品》中,六祖慧能大师开示大家,定与慧为一体两面。当众生虚心学习佛学,进行缜密研究,并身体力行地去实际体验,这一过程叫做“发慧”;因发慧而使心意不散乱,心中幽静顿生,就叫做“入定”。发慧时,定在慧中;入定时,慧在定中。所以,定、慧修持是同时进行的,需要均等修持。

如果把定与慧分先后修持,就表示法有二相,如同口中虽善语千般,心中却恶念横生一样,心口不一。定慧同修就是要求心口如一、内外如一,这天才能断除我执法执,远离四相(我、人、众生、寿者)执着。六祖慧能开示说,定与慧和关系,可以比作灯和光的关系,灯是光的体,光是灯的用,称呼有别,但体性相同。

然而,许多人着手修持定慧时,往往走入误区,认为既然发慧了,就要刻苦修定,于是整日静坐不动,艰难地排除心中妄念,努力追求一个“空”字。实际上,这般修持是执着了法相,认为静坐不动、不起妄念便是一行三昧(指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皆是菩提心),其实不然,这般做作,就成了没有情识的木石,给修行的道路设置了障碍。

那么,慧能大师为何认为静坐不动、不起妄念,是一种修行障碍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一段禅宗公案来看其中因果。

与六祖慧能同时代的高僧卧轮禅师,在清净修行数年后,来找慧能大师印证。他送给慧能大师的见面礼是一首偈子:“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作为回礼,慧能大师也口诵一偈:“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从字句表面看,卧轮禅师似乎已经顿悟禅定,达到无始无终的净空境界。但是,慧能大师却不认可卧轮禅师对禅修的理解,对定慧修持,他有另一番开示。慧能大师认为,“有伎俩”代表心有所住,是法执的一种表现;“能断百思想”说明一念不生,思维成空,与金石草木无异,还怎么谈得上修成菩提智慧呢?

修行过程中,需要说法、听法,此时必然起心动念,关键之处在于虽起心动念而不着相,念念不留就等于没有起心动念。偈语中“菩提”便是佛的真心,它从来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即使顿悟成佛,又怎会有所增长呢?

修行之时,执着于静坐不动、不起妄念,这是不懂佛法的颠倒愚迷,久而久之便会成为修行障碍。心不滞碍于法相,道就能流通;心若执着法相,那就作茧自缚。一念不起,把念头全部断绝,是不懂正法的做法。因此,慧能大师说“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是说不是不起妄念,实际上只要活着,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但只要明白这一切都是虚空幻相,处一切相而离一切相,不寻思过去,不妄想未来,念念不留,便达到了无相定境。

禅心应随缘起念,当下消散,如一面清晰的镜子,里面可以映照包罗万象,却又万象不留。对“无念”的理解,不能停留于表象,所谓“无”,是指无差别相,无一切妄见尘劳的心;所谓“念”,就是念真如自性,真如本有自性,所以能随缘而起。真如就是念之体,念就是真如之用。

高僧大德们说行、走、坐、卧皆是禅,六祖慧能大师也开示,坐禅不是叫大家静坐不动、不起妄念。坐,是指心念不起;禅,是指自性不动。正如怀让禅师苛责马祖道一“磨砖不能成镜,枯坐岂能成佛?”一样,参禅应当以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一味枯坐毫无意义。

六祖慧能再三开示:“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可见参禅的本质就是修心,是参悟世间一切的本源,在或静或动之间,开悟世间万象的真谛。禅悟不是静坐不动、不起妄念,而是要反观自心,洞见真如。那种日夜跌坐,硬生生压制妄念的做法,只能成为一种修行的障碍,虽枯坐百年,也无法开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