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稻盛和夫: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心性,磨砺灵魂,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2023-12-03

稻盛和夫: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心性,磨砺灵魂,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2020-11-14 06:00 来源: 佚名

原标题:稻盛和夫: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心性,磨砺灵魂,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经营人生,贵在心性修行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应当怎样经营?人是否要为死亡做准备?

这是稻盛和夫曾经思考过的问题。常言道,特殊的经历总能给人带来特殊的感悟。稻盛和夫对于人生的思考在一场大病之后,真正付诸了行动。

人的心性应该超越外在的环境,在不断地使自己安定下来的基础上审视自己、看清自己。

稻盛和夫表示, 人的心性有善恶之分,也许我们做不到完全持有善良之心,但是我们可以让善良之心比邪恶之心更多地占据自己的心灵,这是心性的修养,是人格的塑造,有助于我们在为人处世中作出正确的判断。

正直、坦言、不撒谎,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再拿到台面上说或许就显得幼稚而愚蠢了。但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能够真正做到的人(特别是企业)却为数不多。

作为京瓷和KDDI(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的创始人,稻盛和夫白手起家,把这两家公司推到了世界500强的位置,也一度获得了“经营之圣”的称号。然而,这位在金融界享有无数尊荣的圣者,内心对于佛偈禅语也是情有独钟。

稻盛和夫对于佛教的信仰源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在稻盛和夫幼年的时候,身为佛教徒的父母便经常带他前往庙宇礼佛,他也曾接受过和尚的祝福,对佛教有着朴素的皈依感。

创建京瓷的时候,公司内部有一位名叫西枝一江的员工拿出了自己的财产,包括房屋和土地,给京瓷作担保,并且还为京瓷筹集了1000万日元的资金。

西枝一江与圆福寺的住持西片担雪法师交好,所以把稻盛和夫引见给了西片法师。颇有佛缘的稻盛和夫与西片法师一见如故,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西片法师经常作为倾听者,静听着稻盛和夫对于生活以及工作的种种烦闷与感触,有时西片法师也会作为开释者,给稻盛和夫提出一些人生的哲理建议。

1997年,稻盛和夫因胃癌住进了医院,时年65岁。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经过一番疗养,癌细胞也已经全部消散。

然而,身体上的疾病祛除了,精神上的疑惑却日益强烈起来,稻盛和夫不禁有些惘然,大半生的时光已经在金融领域中度过了,如今年过花甲,是否还要继续这样过下去?怎样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呢?

稻盛和夫曾经把人生划分出了多个阶段,并且列出了每个阶段应该做到的事。

80年为期,在人生的前20年,我们大部分时间处于学生时代,之所以称作“学生”,是因为在这个时期,我们都在为步入社会而学习、做准备;

从20岁到40岁,我们就要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去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然后回报我们所生活的社会;

60岁往后,人生慢慢走向尽头,这便到了为死亡做准备的时候,而我们在死亡之前,需要进一步净化自己的灵魂,也就是进行心性的修行。

9月,稻盛和夫病愈出院,然而他却没有回到京瓷继续担任名誉会长,而是辞去了公司的一切职务,只身来到了东京八幡的圆福寺。

这一次,稻盛和夫并不是来听西片法师开释的,而是要真正皈依佛门,他要在佛教的智慧之下,探寻人生的答案。就这样,远离红尘世俗、毅然剃度出家的稻盛和夫获得了“大和”的法名,开始了苦行僧的修行之路。

在寒冷的天气里,稻盛和夫身穿破旧的僧衣,赤脚穿着脱线的草鞋,在村落里挨家挨户地化缘。

直到傍晚,才拖着微微冻僵的身体穿过那片树林往回走。然而就在这返程途中,稻盛和夫遇到了一位普通的老妇人,也正是这位老妇人,使稻盛和夫在心性修行上豁然开悟——这位老妇人正在清扫飘落的枯叶,远远看见一位衣衫单薄的僧人走过来,她看出僧人饥寒交迫,于是放下手中的扫把,向僧人走去。

看到一位老妇人朝自己走来,稻盛和夫停下脚步,朝她作揖。老妇人从口袋中摸出一枚尚有体温的100日元硬币,递到了稻盛和夫的手里,然后和善地对他说:

“你是出家人吧,天这么冷,想必你也没有化到多少可以充饥的食物,这些钱你拿去,买一点取暖充饥的东西吧。”

老妇人的话就像泉水一般流淌进了稻盛和夫的心里,而手中的硬币在寒冷的空气之中却显得异常温暖。稻盛和夫感动得无言以对,热泪顿时便浸满了双眼,这一刻,他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觉。

这应该就是人生的真谛吧,给予幸福,并且收获幸福。

几个月后,稻盛和夫还俗,重回商海。虽然只有几个月的修行经历,但是稻盛和夫此次的心性修行达到了人生意义的高度。谈及此次修行的感悟,稻盛和夫说道:提高心性便是经营企业的根本。

金钱从来都是一名商人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稻盛和夫认为, 作为一名商人,金钱绝不是唯一的追求,相反,一名合格的商人应该摒弃一些利己之心,以达到磨炼心性和净化心灵的人生层次。

而此次的修行经历便是稻盛和夫一次人生的心性修行,是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稻盛和夫对于人生的感悟往往被世人称为一种人生哲学,曹岫云作为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曾对稻盛和夫的哲学作过这样一番论述:

稻盛和夫的哲学包罗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非常宽泛的应用空间,无论你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实质性的启发。

稻盛和夫的心性修行令他参悟出了“敬天爱人”的思想, “敬天”就是遵照客观规律办事,尊重事物的本性;而“爱人”则是利于他人,也就是按本性做人,多为他人着想。

不管是经营企业还是经营人生,只要愿望遵从本性,怀着纯粹的心态去不懈努力,就一定可以提升心性的修行。

敬天爱人思想也道出了人生最为根本的目的——人活着,之所以努力,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提升自己的心性,磨炼自己的灵魂。

而针对工作和企业经营,稻盛和夫曾经有言:“ 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心性,磨砺灵魂,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所谓赚钱,只不过是顺便为之。

人的一生并不长,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经营自己的人生,而良好的心性是经营好人生的前提。

或许我们还没有到稻盛和夫的年龄,还达不到他感受人生、“为死亡做准备”的心境,我们也不必以出家的方式去参悟,但 心性修行是一种行为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性,摒弃利己杂念,多为他人、为社会考虑,如此,经营人生便是一种修行。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

能够把工作与“修行”联系在一起的人很少,稻盛和夫就是其中一个。“修行”一词虽是佛教用语,但也在一些领域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个人为人处世保持认真态度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心性的培养,一种不一样的活法。

稻盛和夫曾经说: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行为。

心智和人格的养成固然有先天性的因素,但后天的经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塑造作用, 一个人只有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才能够磨炼好自己的心志,拥有厚重的人格。

很多人并不明白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常言道, 有工作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有事可做才会感到充实有意义。若是整天无所事事,精神境界就会感到空虚和无助,也就无处可谈心志与人格的提升了。

对于工作,稻盛和夫提出了很多人生感悟。工作可以让人生变得充实,但是人在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面临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是非常幸运的;而另一种是喜欢上自己的工作,这种情况便有些被动。

第一种情况虽然幸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幸运儿,即便进入了一家自己喜欢的公司,也不一定能够从事自己心仪的工作。

既然很难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那就尽量喜欢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或许对工作而言,“喜欢”是一回事,“投入”又是另外一回事,稻盛和夫把这两者看作因果关系,并且这种因果关系在循环的基础上越来越紧密。

任何工作,只要肯投入精力,付出心思认真去做,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成果,而这项成果会为自己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兴趣也就随之产生了。在兴趣的基础上,工作起来将会越来越有干劲,投入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而得到的成果会越来越好。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一个让自己逐渐喜欢上工作的秘诀。所以, 不论做什么工作,不管喜不喜欢,请全身心地投入,相信付出总能获得回报。

稻盛和夫指出, 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可能性虽然微乎其微,但若是能够喜欢上自己从事的工作,那么仅此便可以决定人的一生。这么说其实丝毫不夸张,毕竟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往往是乐此不疲的,再苦再累也能乐在其中。

所以,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如果都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

也许有人会问:“是否所有的工作都值得去喜欢?”稻盛和夫表示,值不值得并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判断出来的,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经历较为多元,面临的选择也多种多样,频繁换工作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并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其实,工作也是讲究缘分的,这和买东西、交朋友是一样的,因为有缘,才会相遇。既然从事现阶段的工作,那就努力把工作做好,值不值得还是要看最终的工作成果。

实际上,人的本心是不情愿为工作付出劳动的,但是为了生活和生计,才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多数人对于工作的向往便是内容轻松并且报酬丰厚。

这样的想法属于人之常情,本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想法似乎对“工作”的意义产生了误解,毕竟工作能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报酬,工作的成果所能带给我们的也不只是成就感和满足感,还有一股修行的意义。

在佛教当中,通过坐禅能够达到精神世界的统一,而普通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只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当中。 坐禅是出家人的修行,工作是俗世中人的修行。

工作的意义不全在于经济成果,更在于内在心性和人格的塑造,工作的真正目的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心智,磨炼自身的人格。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该做的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并且努力做到最好。

在这个不断修行的过程中,便可以塑造起高尚的人格,也就可以追求所谓幸福的人生。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会遭遇挫折,若是无法战胜挫折,便会生出了烦躁和抱怨。还有很多人对工作非常认真,处理工作也尽善尽美,可是却总看不到成效,得不到进展,使得工作的热情一步步减退。

对于这样的情况,稻盛和夫劝诫大家要再努力一些,或许努力的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但是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物极必反,当你努力到极限的时候,也就是否极泰来、时来运转的时候。

在下一个路口等待你的,或许是难得一遇的时机,亦或许是助你渡过难关的贵人。

稻盛和夫自创立京瓷至今,一直扮演着领军人的角色,无论是在产品研发还是在战略策划上,稻盛和夫都能做到亲力亲为。

在几十年的工作过程中,稻盛和夫总结出了一则规律:

人生是一枚果实,这果实是思维所结,所有的目标和想要达到的成果,只有不断地追求,才有可能实现。不渴望的东西,也就不会靠近自己。

在工作当中,只要疯狂地投入,对于想要达到的预期形成强烈的渴望,然后在脑海中一遍一遍地推演能够达到的过程,表现在行动上就会形成一个方向,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稻盛和夫工作上的成功之路似乎缘起于超现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追求精益求精,认为这样的态度与公司的前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京瓷在制造陶瓷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新品的研发项目,也会有顾客特别定制。

有一次,制造团队历经几个月,冲破重重阻力,终于制造出了完全契合顾客要求的产品。本以为终于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最终却没能过稻盛和夫这一关,而产品被打回来的理由是,这款瓷器还没有达到稻盛和夫心目中所想的那种鲜亮瓷器的标准。

对于稻盛和夫“梦中的那款鲜亮陶瓷”,制造组主管一想到就怒气冲天,他不止一次地抱怨:

“老板总会在脑海中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设计,一来,我们又无法看见他梦中的产品模型,只凭他的描述,很难做出真品;二来,制造的过程非常烦琐而辛苦,既然顾客认可了,为什么非要‘多此一举’呢?”

但是,抱怨归抱怨,主管还是要接受稻盛和夫的命令,回去接着制作那件鲜亮的陶瓷。

稻盛和夫的这则案例启示众人,在工作中,若是对一个项目极其渴望,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脑海中形成构想和推演。这类似于博弈的过程,每落一步棋都要慎重推敲,联想出各方出路,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预先推演一遍。

稻盛和夫表明,人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没有先前清晰的意向,就不会有崭新的成果。所以,要想成就事业,就要有大胆的构想、缜密的策划以及精心的准备,也可以称为“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执行”。

抛开杂念和妄想,工作当中没有多余的时间思考多余的事情,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便是提升心性最好的方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修行,用出家人对于坐禅的信仰去形成工作中的态度,这是稻盛和夫对于工作的体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