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北京法院网

2024-03-29

  近来常听人们谈起一个词,叫做“诗和远方”。白岩松在推广阅读的公益广告中说道:“书中不仅有眼前,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在歌词中写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对于诗和远方,有的人嗤之以鼻,认为过于文艺,换言之,有点酸。大多数人则抱着朦胧的态度,想不清楚诗和远方到底是什么,最后也就不去想了。那么诗和远方究竟是什么,它们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从刚才说到的人们的态度说起更为方便。

  一说到诗,国人就觉得酸,尤其是近体诗对很多人来说更是比醋还酸,究其原因是近体诗的普及度不够。诗歌在中国古代也有其众所周知的辉煌时代--唐朝,在此之前还有楚辞和诗经。诗经中记载了大量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可以说,在中国古代,人们经常作诗吟诗,以此为乐,所以出现了载入史册的美妙作品和伟大诗人。虽然唐宋以后,古体诗辉煌不再,但并未消失或小众到近体诗之于近现代中国的地步。近体诗在中国没有其成长所需的丰沃土壤,致使其越发小众化,写诗吟诗成了诗人自说自话。平头百姓又有几个能背诵起一首十四行诗呢?从而出现了国人谈诗首推古体诗,对于现代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近体诗漠不关心的现象。这是理解诗的现实作用的时代背景。

  诗和远方这个词组里的诗应做广义解释,它不仅指诗歌,应该被理解为以诗歌为代表的艺术美。当人们欣赏一副画作,或者聆听一首音乐作品,感受到美的震撼时,往往会评价一句:“富有诗意”,这说明诗在人们心中是一种美的代表。现代诗歌更是以弘扬真、善、美为己任。可以说,任何一种艺术的美都是美的诗性表达。

  那么这种艺术美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现在社会中,常常有人说出现了信仰危机,导致精神空虚。其实,信仰又何必非得是宗教不可呢?人们缺乏的是一种精神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是生活的两端。精神追求就是对艺术美的一种追求。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物欲横流,过度开发和摄取还是无法满足人们的贪欲。精神层面上的艺术美被人抛在一边,毕竟它不能作为一片面包或一张纸币。现代人们与《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查理斯(以画家高更为原型塑造的人物)行走在两个极端。对艺术美的抛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症结所在。所以,文化界强调诗(艺术美)的作用属于应时之声音。没错,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高更那样的伟大画家,但最起码应当懂得什么是美,并在自己的心里进行相应的探寻。

  再来说说远方。让我们回到开头,两位文化名人在谈到远方时,都与“眼前”相对应,眼前即当下,这就揭示了远方的第一层意思,即未来,它具有积极的激励意味,饱含正能量,告诉人们相信未来;远方的第二层意思是空间上的扩展,即地域上远处甚至是外层空间,它刺激着人们对未知进行探索;远方还具有时间上的延续,即历史性,这一层上,可以理解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警示人们要具有开阔的眼界和心胸,这一层的意思,国人知道的不少,但做的并不好。无论从哪层意思看,远方一词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和远方”不是文人骚客的无聊口号,而是具有警世意义的文化呐喊。它与康德所思索的两个问题也不谋而合:道德定律和星空,道德定律即美的定律,星空即未知的远方。这也赋予了“诗和远方”深刻的哲学意义。诗和远方应当成为现代人们的文化信仰。对美和远方的敬畏,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回到正轨的开始。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