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听历史回声 续精神文脉 红塔区大营街建起乡村博物馆群

2024-05-17

  汇溪记忆展览馆。

  大密罗滇中农耕文化馆。

  陈氏浮雕文化会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在这里,人们穿越时空,回望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创造“云南第一村”的奇迹、成为“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榜样”的红塔区大营街,所蕴含的敢闯敢试的拼搏精神和一代代人创下的历史奇迹,值得被记住、值得被记录。近年来,红塔区大营街街道的企业家、收藏家、浮雕艺术家陈宝贵将数十年积累的藏品、作品共享出来,与相关部门合力创建了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陈氏浮雕文化会馆、大密罗滇中农耕文化馆等8个乡村博物馆,组合成大营街乡村博物馆群,成为文旅融合的又一点睛之作。

  历史回声处,沧海桑田间。在“博物馆热”悄然兴起、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当下,这一座座应时而生的乡村博物馆,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力,浓缩并集中记录了大营街乡村沿革、在地文化和辉煌历史。

  旧时文化的展示与传承

  每逢节假日,不少游客市民来到8个博物馆中规模最大的汇溪记忆馆,在展馆内探寻或追忆逝去的滇中农村故事,解锁幸福密码。展馆内有旧时的汇溪古镇集市、老街行当等内容,每一个展厅还原一个生动的生产生活场景,每一件藏品都诉说着玉溪往事。

  从前,玉溪境内南北溪水汇于此处,连接两边道路的石桥取名为“汇溪桥”,“汇溪”之名始于此。1947年,左德乡、大营街镇合并为“汇溪镇”,“汇溪”从而成为大营街的别称。几十年间,大营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发展成为如今集工业、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新兴城镇。

  早在1995年,大营街农村经济总收入就达10亿元,先富的企业家们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创造了“云南第一村”的奇迹。

  踏进汇溪记忆馆,多年来的历史和故事仿佛都沉淀于这面积6000平方米的展馆内。12个展区、4000余件文物展品将旧时大营街的美好记忆、逝去的旧时街景、一砖一瓦真实地呈现。除了汇溪记忆馆的老城重现,另一边的陈氏浮雕文化会馆内还放置着名为“端午汇溪图”的大型实木浮雕。这幅作品高2.9米、长18米,是陈宝贵的代表作,描绘有汇溪古镇的集镇贸易、田园风光等,生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玉溪坝子的生活图景。

  “我的收藏是为了把地方的文化传承下去,让后人了解历史、热爱家乡,从而更好地建设家乡。”年过七旬的汇溪记忆馆布展人陈宝贵说。30多年前,出于收藏爱好和产品设计需要,他开始收集散落在民间的老物件,如生产用的犁、耙、织布机以及生活用品,还有大量的书籍史料。多年来,他珍藏着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物品,建成了如今的乡村博物馆,让人们得以再次触摸历史、记住乡愁。

  从乡土记忆到文旅融合

  一场小雨过后,山间空气清新。穿过山峦叠翠、曲折蜿蜒的小路,大密罗社区映入眼帘。这里的滇中农耕文化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逛展馆、进山乡、品农家菜、买农特产品。

  走进滇中农耕文化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耕文明场景映入眼帘。12个展区内,从农耕源流到旧时农具、再到时代变迁,一览无余,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更唤起大家对传统农耕生活的回忆。

  玉溪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民国时期,玉溪农业以耕作精良、单产较高而著称,饮食颇具特色,名闻遐迩。“这些犁地、耕田的场景,让我想起儿时的美好回忆,同时也让孩子们懂得感恩,珍惜粮食、热爱生活。”村民何绍兴说。

  村口,大方家菜馆院内瓜果飘香、绿植盎然。“2020年滇中农耕文化馆开馆以来,随着人流量增大,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今年‘五一’期间天天满客。”店主告诉记者。随着滇中农耕文化馆成为人们到此旅游的目的地之一,大密罗社区的居民也纷纷抓住机遇,发展农家乐、山货街等旅游业态,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大密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普晓云介绍,近两年来,到大密罗研学、观展、旅游的人日渐增多,2023年大密罗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餐饮业和土特产销售收入达181.5万元。

  文化遗产助力乡村蝶变

  马帮文化,是玉溪辉煌贸易史的一段记忆。

  滇中玉溪马帮是云南近代普洱茶贸易中较为活跃的一支队伍,玉溪是茶马古道线路的必经之地。如今,马帮换成了车队,但勇毅前行、诚实守信的精神流传了下来。位于大营街街道赤马社区广卫村的王家宅马帮文化展览馆,成为人们了解马帮文化的窗口。展馆设置在建于1947年的王家宅,是民国时期玉溪民居建筑的典范,2012年被红塔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大宅,宅院雕栏玉砌、美轮美奂,经修缮后的屋内陈设以图文和实物结合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玉溪马帮、马帮商号、客栈、马店等相关内容。在静态展示的同时,展览馆还打造了“活着的马帮”互动式演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马帮文化精髓。

  以老式建筑为载体,展现当地特色历史文化的展馆还有在郭井社区郭家宅建立的郭家宅郭井村史馆和郭家宅玉溪矿业文化展览馆。两个展馆位于郭井两幢并排的郭家宅老房子内,展馆墙上悬挂着一张张展板,记录着村子的由来、历史传承、历史名人等,展区分上下两层,有党建篇、历史篇等板块,展馆里陈列着当地居民收集的老物件、老照片,它们像历史拼图一样拼凑出乡村的历史往事,全面展示了村落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社会发展等。

  2021年8月建成的滇中农业馆位于红塔铝型材厂内,收藏展示着各时期的农机、农具、书籍、票据、老照片、服装、米线制作工具、榨油工具等实物;米线节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展示了省级非遗传承人陈宝贵对玉溪米线节民俗文化的整理研究成果,展区还包含玉溪土主文化、米线节仪仗仪式实物展示以及饮食体验厅等。

  如今,大营街街道一代又一代的人已经老去,但他们的精神和文化却在8个乡村博物馆群中得到见证。接下来,玉溪市将继续挖掘本土特色历史文化,开拓更多乡村博物馆,以“馆”为媒,扎根乡土、向上生长,把地域文化的故事、实物、念想带往城市,带向远方,用乡村博物馆的生命力赋能乡村文旅发展。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璐瑶 浦美玲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