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诗与远方”,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2024-05-22

    晨报记者 徐颖 实习生 万梦琪

  上海书展首日,2017“书香中国”阅读论坛暨解放日报第73届文化讲坛活动,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三楼举行。此次论坛以“传统里的诗与远方”为主题,出席活动的四位嘉宾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围绕该主题,从各自不同的专业和角度讲述了生活中的“诗与远方”。活动由曹可凡担纲主持。

  你背过的《静夜思》并不全是李白写的

  如果你知道自己背了那么多年的唐诗其实很多都是错的,如果告诉你《静夜思》里的“床”其实是院子里的一口井,不知道你还能不能正视小时候爸妈让你在亲戚面前背诗,你一口气背出10首经典唐诗时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陈尚君表示,凡是中国人都知道几首唐诗,但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所背的唐诗里有不少都是错误的,我们背的《静夜思》,其实是经过明代改编过的,李白写的一三两句其实是“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而《登鹳雀楼》,也并不是王之涣所写。

  唐诗不仅是唐人的诗也是我们的诗

  传统中国的诗和诗意,书写出我们民族所独有的精神篇章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文化趣味。说到文化趣味,就不得不提大众对李白《静夜思》的趣味改编,网上广为流传的就多达50首。
  郦波表示,李白这首诗印证了中国诗歌不光是有版权的,还是全民创作和时光积淀的结果,“唐诗不光是唐人的诗,还是我们的诗,虽然诗在远方,但其中的传承从未断裂,华夏文明薪火一直流传到今天。”
  就像蒙曼在分析香菱学诗时提到的,学诗能创新是很好的“想对规律有所突破就要先掌握规律”,广大网友能够改编唐诗,那也是在掌握唐诗的基础上的,这样的传承更能贴近生活,也更顺应时代潮流。
  现场,郦波带领全场观众,背诵了人人都熟记于心的《静夜思》,让现场气氛达到高潮。郦波说,“即使这个版本不是绝对正确的,但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应多些诗意,多些高远的意境

  对于央视主持人董卿的到来,不仅现场观众送上掌声,陈尚君也在演讲中送出了彩蛋——一首《送董卿赴台州》,令全场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唐诗的魅力,感受到诗就在我们身边。
  谈到诗与远方,董卿认为“诗还包括诗意的生存,远方所包含的,更多的是心智高远的意境”。她说,生活应多些诗意,多些高远的意境,我们生活里随处可见“诗与远方”。
  她说,一个美国西北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在研究人类病毒学时,用唱中国民歌的形式来安放他的灵魂,这难道不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吗?他的父亲从四川绵阳到美国求学后留在了美国,对他来讲,民歌就是父辈唱的歌,民歌就是让他无论走多远一开口就能想起他从哪里来,就是这样一种传统文化,让他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现场,董卿为观众朗读了《习近平讲故事》的一个片段。她说,这就是传统里的“诗与远方”最好的写照,即使脚下是黄土地,却依然阻挡不了心对远方的向往,这是诗带给正在经历艰苦的人的最好的安慰与鼓舞。
  “传统和现代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甚至有时候是相互观望的”——董卿的这个观点渗透于《朗读者》节目中,朗读者朗读着经典,把自己的生活读出来的同时,也读出了作者的心声,那些看似和我们生活挺遥远的读本散发出了新的光芒。董卿说,能够打动人心的不会是外在的光环,而是情怀,人生的诗意不能少。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