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强推!一本书帮你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在爱与秩序中重拾自己的人生!

2024-06-26

强推!一本书帮你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在爱与秩序中重拾自己的人生!

2024-06-22 19:55

发布于:北京市

01.承接过来的感觉

在家庭系统中,孩子会接收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感觉。而这些在家庭里面被抑制的、压抑的感觉,会被后来的成员感受到,并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就好像家庭成员之间非常强的内在联结,迫使每一种深层的情感,都要找到表达的出口。

个案:罗伯特经常被日常琐事所引发的罪疚感折磨。他无法让自己脱离这些感觉,这些罪疚感会毫无预兆地涌上心头。不管他做些什么,似乎都找不到这些罪疚感的原因。

当一个人被一些感受所充满,而无法用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解释时,那么他便有必要去询问在他的家庭里有没有其他人可能会有这种感受。有没有一些先人,他们曾经的一些行为,或者是经历,导致了他们心里有这些感觉。

罗伯特调查了自己的家庭历史,发现他的爸爸曾经在战争年代抛弃了他的前妻,而他的前妻在绝望中死去。其后,罗伯特的爸爸跟另一个女人结了婚,也就是罗伯特的妈妈。爸爸好像完全忘记了他的前妻。

如果在罗伯特的家庭里面,有任何人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感受到罪疚感的话,那个人就是罗伯特的爸爸。排列个案确认了这个事实。

个案:罗伯特站在他爸爸妈妈对面的位置,感觉到他跟爸爸之间有联系。被爸爸抛弃的前妻也在个案中被排列出来。罗伯特的两个膝盖突然开始发抖,但是他的爸爸平静地看着自己的前妻,仿佛她是个陌生人一样。罗伯特感觉到他对爸爸的前妻有一份罪疚感。

当这个事实呈现出来的时候,这种罪疚感便终于找到了真正的主人,罗伯特站在他爸爸的面前对他说:“这是你的感觉,这是你的罪疚感,而我为你承担了这么久,请你把它们收回去。我不能够再继续承担原本属于你的东西。”

治疗师建议爸爸响应:“我现在承担我自己的责任跟罪疚感。你只是个孩子。”当爸爸说完这些话后,他突然间感到内疚,但同时也感觉到轻松了,可以承担起他的责任了。罗伯特则感觉自己从这种罪疚感中解脱了出来,也感受到了这些罪疚感回到了他的爸爸那里,他才是这种感觉真正的主人。

代表们能够区分这些话语,例如“这是你的罪疚感,而我帮你承担了很久”是否准确。有时候他们会体验到一些新的感觉,当他们说完一句话以后,会有轻松、放松,从这些负担中解脱的感觉。罗伯特的代表也可以感觉到爸爸的代表是否在讲真话,例如,他爸爸说:“我现在承担我自己的责任跟罪疚感。”

在排列中,感受会流回它真正的主人那里。重要的是,当事人自己对他家庭的内心想法怎样。当孩子为另外一个家人,承担了他们的情感时,一个很有用的技巧,是把一些很重的物品放到这位代表的手中,象征这种沉重感是属于另外一个人,然后这个代表会被要求把这个物品慢慢地、恭敬地放在那个情感的主人的脚下。当我们把这些感觉,用这种可以看得见的方式交还给另外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让我们去主动放下这些负担是非常困难的。对孩子们来说,有时候要花好一段时间才能把这个负担放下。

每个人都需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当我们这样做了的时候,作为回报,我们会获得力量和尊严。同时,我们可以肩负行动的后果。当罗伯特的爸爸接受了他的罪疚感,他就获得了自由并因此振奋起来。

他爸爸说:“你只是我的孩子。”这句话不是否定罗伯特本身的价值,而是把罗伯特从额外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同时把整个家庭秩序重新整理好。他的爸爸承担了他自己的责任,所以他的孩子就可以自由了。

现在这里有另外一个例子:一个当事人感觉到她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但是在她自己的人生里面,并没有任何事情能导致她有这样的感受。当她开始思索在她家里面有哪些人可能会有这种感受的时候,她回忆起父母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未能顺利来到人世,而且从来没有被提起过,似乎完全被父母忘记了。当年,她的父母无法面对失去孩子的痛苦。为了不让自己完整地经历这些痛苦,他们将哀伤深深地锁在内心。在这个例子里,女儿感觉到这种被压抑的痛苦,并通过她自己的人生表现出来。

这就是家庭的创伤不断持续的原因。家庭系统排列告诉我们,从长远来说,痛苦的经历、感受是不能被压抑的。孩子们会帮助其他人,也就是真正的所有者,承担这些被压抑的感觉,例如罪疚感、痛苦、愤怒,而孩子们也会在自己的人生里面,体验到这些感觉。

02.爱与傲慢

海灵格一语道出了家庭系统排列的核心:“通过爱来维持的东西,只能够通过爱来化解。”孩子们正是出于爱才承担了家庭系统中的某些能量和纠缠。

但是表面上的呈现与根源的实质可能非常不一样。我喜欢把家庭系统排列比作沙漠—表面上看来又热又干燥,除了仙人掌,没有什么生命可以在上面生长。跟系统排列过程相似,我们向下挖掘寻找水源,在某一点我们可能发现水源,有时候它离地表只有几英寸,有时候要通过更费力地挖掘才能找到。当我们最终找到水源的时候,清冽的水就会涌出地面。就算这些地方之前看上去非常荒芜,但是我们知道,其实周围都藏有种子,只待活水到来便可重获生机,将沙漠变成绿洲。

无论表面看起来多么糟糕,我们仍然能在家庭内找到力量的源泉,能够滋润每个人的人生。一个人无论怎样为非作歹,我们也经常能在那些恶劣的行为背后,发现一种无形的,并没有被了解的联结,把他跟先人连在一起。这个联结是由爱而来,而当事人是出于爱才试图去帮助他的家庭,去承担不属于他的责任。

纠缠只能被爱化解,而不是用愤怒和藐视镇压。当事人往往会说:“我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为了逃避我的父母。”或者:“不管我搬多远,我的父母亲仍然在控制我的生活。”人们试图通过愤怒摆脱的东西最终只会在短暂的消失后重回自己身边。愤怒就像是一根橡皮筋,拉得越长,放开时,反弹力就越大。

孩子跟家庭之间爱的联结的强烈程度,远远超过很多人只注意到的愤怒。如果家庭需要,孩子会毫不犹疑地贡献自己的生命。对孩子来说,他们想要全身心地归属这个家庭。这就是为什么他会承担其他家庭成员的命运,同时承受他们的痛苦。孩子并不会把其他人当作独立的个体看待。想要感受别人、与别人融合或是模仿他人,才是孩子的行为方式。

…………

有了这种更加成熟的爱,人就能够去看清另一个人,真正能敬重他和他的命运。充满敬意的鞠躬是敬重一个人的完美的表达方式。通过这个鞠躬,两个人之间会保持应有的距离,承认彼此的独立,同时用成人的心态维持联结。

有了这种更加成熟的爱之后,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会变得孤独。他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生命与命运。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般盲目的爱更容易承受。这种爱如同脐带一般难以割舍。放弃这种爱则会伴随着内疚感,因为一个人在获得了分离的自由的同时,也将另一个人抛在了原地。

成人的爱是慢慢成熟起来的。有时候,在系统排列中是需要去感受那份深切的、孩子式的爱。对于那些被父母抛弃或怨恨父母的人来说,发现自己对父母的爱是疗愈的重要一步,可以让他们更加接近父母。迈出第一步后,后续的发展便会自然到来。

孩子式的爱是硬币的其中一面。但是把它翻转的话,便会发现非常不一样的东西。

马克的生活充满了负担,因为他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当他的家庭被排列出来后,马克发现自己站在父亲的背后。他的爸爸感觉非常虚弱,而马克觉得必须支持他。

家庭中一个重要的事件发生在爸爸七岁的时候—马克的爷爷逝世了。爷爷被排列出来,站在爸爸的后面,然后马克被调整了位置,面对他的爸爸。马克的爸爸感觉到被拖向自己的爸爸,被他的爸爸所吸引。马克的爸爸转身看着马克的爷爷,开始哭泣。爷爷把爸爸搂在怀里,拥抱了好长一段时间。

然后马克的爸爸,转身面对着马克。治疗师建议马克说:“我接受作为孩子的位置。我只是个孩子。”但马克感觉这句话不准确,拒绝说出口。然后,治疗师建议他说另外一句话:“尽管我只是个孩子,但我仍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马克同意说这句话。在对他的爸爸说完以后,这个排列个案就结束了,而且马克感觉到很轻松。

虽然马克只是个孩子,但仍然在家庭里面代表他的祖父,并承担了一些不属于自己的命运跟责任。我们不断在工作中发现,当一个人在幼年丧失了父母亲其中一位的时候,他的一个孩子会变成那位早逝的亲人。而这种负担对于孩子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但是出于爱,孩子接受了这个角色。若孩子成人后继续肩负这种额外的负担,会令他永久失去让自己快乐的机会。

爱的另外一面是傲慢。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承担了他人的问题,是夸大了孩子的重要性,让他觉得在家庭里面更有分量。孩子通过承担这些额外的负担体会自己的重要性,反之则会让他感觉自己的价值好像降低了。这就是为什么对于马克来说,放下这个负担是非常困难的。在内心深处,他需要时间去放下,让自己变得“更小”。而如果当事人只顾抓住系统排列呈现出的问题不放,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意愿,那么最好是结束这个排列。问题一旦曝光,就已经足够产生改变的动力。

在下一个例子中,这种傲慢的概念会更加容易理解。当父母之间有非常严重的问题时,孩子来到其中一位父母身边给予安慰。在孩子心中潜藏着这样一种感觉:“相比较爸爸/ 妈妈来说,我可以是你更好的伴侣。”即使肩负这个任务非常痛苦,而且超出了能够承担的范围,但这个孩子仍会感觉到自己“变大”了,而且更重要了。

当孩子去承受一个不属于他,而是属于他的先人的命运时,他的表现用海灵格的话来说,就是“傲慢”。这是因为,他去替代、承受了一些本来跟他没有关系,不属于他的东西。这不是他能承担的问题。无论命运多么残酷,每个人都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命运,旁人无权介入。但是出于爱,我们所有人都可能会承担他人的命运,这都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傲慢。

有可能所有的根源,都来自我们所说的“自我”。我们把自己“撑”起来,幻想自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人越能够放下这些不属于自身的命运,就越能够找内心里的那个简单、天真的小孩,同时活出自己的人生。

(文章节选自《家在何处》一书)

赠书

说说对本书的心动理由。

关注我们,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抽取5位书友,每人赠送《家在何处》一本。

我们会在一个月左右开奖,在留言区回复中奖书友,请留意查看!

(开奖后,如果按时间提交地址后,一个月内没收到赠书,可以在任意一篇推文下留言询问赠书寄送进度)

等不及?扫码查看

END

主编丨木月

美术编辑丨小柒

图文来源丨好读文化(可心)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祝好运哦!

阅读原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随机推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