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央视评论】这个节目为什么火遍中国 因为我们要的不只是生活

2023-12-18

【央视评论】这个节目为什么火遍中国 因为我们要的不只是生活

央视客户端原创来源:央视网 2017年02月07日 21:39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央视网消息:鸡年新春,央视强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引发如潮关注,似一股清流注入人们的心田。武亦姝等表现抢眼的选手,瞬间成为最抢眼的“网红”,被网友盛赞“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档节目缘何引发如此关注?热议的背后,我们又该有怎样的思考呢?

  《中国诗词大会》今日落幕 

  去年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亮相时,便因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而成为荧屏清流。今年第二季节目在1月29日全面开战。经过10天的比拼,今晚,《中国诗词大会》迎来第二季总决赛。

  相较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内容拓展、赛制设计、舞美呈现等方面都有了全面升级。

  水舞台梯田造型惹关注

  在第二季中,栏目组创造性地使用了水舞台,梯田造型线条优美流畅,在灯光效果下,波光粼粼、诗意盎然。

  在百人团答题时,大屏幕配合万箭齐发的效果,答错题者前方的盾牌被击碎,现场一片刀光剑影,营造紧张的竞赛氛围。如此一百余位诗词达人、十场擂台赛的激烈角逐,堪称是扣人心弦,悬念迭出。

  百人选手百样人生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选手,是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甚至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人。

  用诗词磨练意志的抗癌农民 白茹云

  白茹云患有淋巴癌,家境贫苦,但生活的艰辛并没有让她放弃自我,在艰难攒钱治疗的同时,她也在用诗词慰藉心灵的伤。

  在第二季比赛中,年轻人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尤其是十场比赛的擂主全是年轻人。

  彭敏:今年33岁,是一位来自湖南的才子,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诗词储备量惊人,人送绰号“背诗机”。 毕业后到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社工作,更是日日与诗词为伴。他曾获得2015年的汉字听写大赛总冠军,2016年CCTV《中国成语大会》的总冠军。

  陈更:陕西咸阳人,不仅长相秀美,还是名副其实的学霸。陈更去年参加过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就被观众称赞为“从函数定理的北大理工女博士到风花雪月的诗词女神”。这一季,她在节目中就像“开挂”了一样,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考题,都能应对自如。

  武亦姝:年仅16岁的她,是所有擂主获得者中年龄最小的选手。武亦姝酷爱诗词,性情安静、沉稳却蕴含着极大的爆发力,有网友感叹武亦姝“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这位把陆游、苏轼、李白封为自己“三大偶像”的“00后”说:“喜欢诗词是一件很单纯的事,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意,在现代语言中很难找到。”

 

△武亦姝在节目中作答

  面对这样一道制作精良,有包含故事和内涵的文化大餐,网友们也坐不住了,表示纷纷被“圈粉”:

  @小饺子儿_:恶补~感觉太美了,尤其是点评古诗词这一环节,要是学生上课都能这么上还会有学生学不好嘛

  @喵了个咪吖吖吖吖:被董卿实力圈粉,优雅,知性,有才情。

  @-你好好想想阿v:被16岁180cm的武亦姝圈粉

  @拉布拉多-弟弟:我既然已经怀有一颗热爱诗词的初心,又何需输赢以及胜负来鉴定我对诗词的热爱!简直圈粉姜闻页了。

  @他们叫我小藏妹儿:比起才女武亦姝或者傲女张淼淼,更想说的是白茹云,40岁,农民,受癌症影响,耳朵听得不是很清楚,眼睛老是流泪,声带发音也不好,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第八期在百人团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第九期的参赛资格,还答对了所有题目。这个精神、心态真的太感人,太值得学习。身患癌症,家境贫困,却还满腹诗书,可见中国诗词的魅力所在和白姐姐对病魔的无所畏惧,祝福白姐姐早日康复

  @远方的远er:越来越喜欢看这个了,先人寥寥几字,便刻画全部,腹有诗书气自华。

  @智勇双全武帅气w:从第一季开播一期不落的看到了第二集。看诗词大会看的我妈都想和我一块背诗了 

  @叛涯3:祖国诗歌文化唤起全家人学习诗词兴趣,感受诗人的情怀和中国古诗词之美。

  @逞强的秋天不爱哭:在我心里,今年最好的一档综艺,没有之一。文学是感性的,不止一次的被感动哭,你能够从里面得到的,不仅仅是诗词文化,还有五千年来的艺术底蕴和真情,你没有理由不爱它💕

  央视评论

  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为每个国人所自豪。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历代诗人留下了众多为人赞叹的诗句,今天读来亦让人赞叹。然而令人汗颜的是,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饱读诗书的人少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的人多了。专注于文化内涵的人少了,重视颜值体型的人多了。即便开卷有益,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文章的人多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文化素养的人少了。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

  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近些年,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都曾经引发如潮关注,这都说明公众对传统文化有巨大需求

  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的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

  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就曾明确提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显而易见,《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恰恰说明了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和感召力。

  这几天,网络上的一个帖子突然引发汹涌热议:“有没有一句诗让你觉得是人间绝句?”网友的跟帖汹涌澎湃。有网友表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自己觉得诗句美极了;有网友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脑补画面,简直美到哭……;还有网友表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怎么能把战争写得那么豪情扩达又不失美感……一瞬间,帖子的阅读和点赞量数百万计。

  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中国的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左右,内心的精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