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安娜与娜拉的异同

2024-08-23

安娜和娜(nuó)拉,分别是《安娜卡列尼娜》与《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的俄国是个封建农奴专制的社会;《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当时的社会已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图片

安娜与娜拉

相同

1 都是反抗社会的典型,但都局限于个人解放。

安娜和娜拉都是不满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并勇于反抗社会追求真我。但他们的反抗都局限于个人的解放。也就是说,她们只是反省了自身的处境却都没有上升到社会的整体问题。

2 都要求妇女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解放。

二人都是不满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附属地位而选择离家出走。

图片

安娜与娜拉

不同

1 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阶层不同

安娜:深处庞大的封建的俄罗斯社会,是一个过着寄生生活的贵族妇女。

娜拉:呼吁自由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北欧,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

2 二人选择出走的原因不同

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大安娜20岁,枯燥乏味,感情贫乏,主要兴趣在官场,对他来说,妻子不过是件附属品。安娜同这样一个人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所以安娜的出走是为了追求理想的爱情和生活。

娜拉最初是享受于自己的生活的。在“借据事件”之前,她深深的相信她的丈夫是爱她的。她满足于自己幸福的生活,甚至在她的丈夫大发雷霆之前她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宁愿选择自杀。然而,她的丈夫在“借据事件”后出乎意料的表现让她开始醒悟。她认识到自己在丈夫眼中只是一个玩偶,看透了这个玩偶之家的虚伪性,一种对自由和真理的向往在她心中升起。她要成为真正的女性,并且自己去思考“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自己正确”。

图片

3 两个人接受的思潮不同

安娜:接受的是个性解放和爱情至上的思潮,当孤注一掷的、囿于自我的对沃伦斯基的爱又不可能得到相应的感情回应。在失去沃伦斯基的爱情后,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从失望到绝望,最后只能以死来了解此生。这符合安娜性格发展的必然规律。

娜拉:接受的是个性解放和妇女平等的思想。当她发觉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一个玩偶的时候她一分钟都呆不下去了,她要出走,一个人独立生后。这符合娜拉小资产阶级妇女性格发展的规律。

4 结局不同

安娜:安娜的出走最后成为一个悲剧。她为自己的出走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包括失去自己的孩子以及来自于社会的谴责。最后,在她放弃一切去追求的爱情变得幻灭的时候,她的结局以自杀告终。

娜拉:是一个劳动妇女,能靠自己辛勤劳动赚来的钱还清给丈夫治病的钱,就说明她可以自食其力。并且,在个性解放的呼吁越来越强烈的社会里,娜拉的结局受到更多人的同情。

图片

5 反抗社会所达到的高度不一样

安娜:局限于道德、婚姻。她的出走是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在和沃伦斯基在一起后,她体验了爱情的欢乐。但对于社会没有更深刻的思考。

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全面的批判。她的出走是为了做一个真正的女性,并且思考到社会中很多事物的正确性与否。(如娜拉说:“对于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娜拉、安娜这两个女性都是资产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可是她们都没有找到命运的出口,在她们各自所处的时代,她们也不可能找到这个出口。对于娜拉来说,她离开海尔茂,在那个时代,她只能选择回来继续依附,或者依附他人。而安娜,不管是她丈夫还是渥伦斯基,不管她所依附的人是不是爱她的还是她爱的,她都无法寻找到自己的独立人格,这一场悲剧是注定了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