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解析月亮与六便士:毛姆笔下的现实和理想,该如何自处?

2024-01-06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月亮与六便士》

毛姆以画家高更为灵感所写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出版至今,已有101年历史。

回头再看这部小说,在各大读书榜上依然能留有一席之地。甚至进入21世纪以来,这部小说还显得越发“长青”。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一个越来越困扰现代人的一个命题:你是选择六便士(现实),还是选择月亮(理想)。

读《月亮与六便士》,不仅仅只是思考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如何去寻找更为稀缺的“月亮”;更是要学会,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去平衡“月亮”和“六便士”?


01毛姆眼中现实和理想

初读《月亮与六便士》,便被男主角那种抛弃一切追寻“月亮”的勇敢坚毅所打动。

男主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证券经纪人,有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

在他那张粗野的,显着肉欲的脸的背后,有着一颗骚动而不安的心,他饱受孤独的摧残,经受来自“神”的折磨,而他又是天生为艺术而生的人,所以,他注定在“神谕”的召唤下,在驱之不散的念头的驱使下,在时间不在场的诱惑下,冲出世俗的樊篱,最终走向了艺术的至境。

但事实上,这部《月亮与六便士》是更适合中年人的读物。或者说,作者毛姆在写作本书的时候,以一种极其隐晦但又直白的手法,表达了毛姆对人生中年的反思。


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这种在世俗大多数人看来幸福的人生,又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正是对这种看似“幸福”的人生提出质疑:毛姆形容男主是感受到了“神”的召唤;但在我看来,男主不过是倾听了自己“内心的低语”。

如果我们按照毛姆在书中的叙述路线去读,我们就很容易自然地猜测毛姆心中价值观是“月亮”大于“六便士”的。

但其实不然,前面我们之所以说到《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适合中年人的读物,也正是因为在毛姆的笔下,男主角其实已经算得上是一位“中产小康阶级”。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今天的《月亮与六便士》大多数读者显然没有达到书中男主角的事业高度,因此,毛姆所推崇的“先六便士后月亮”,其实并不适合我们大多数人。

换句话说,毛姆所说的“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句话,大部分读者都只记住了后半句。

因为在很大一部分人群中,“满地根本没有六便士”。

我们在读《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忽略毛姆所写的背景:男主角是一位股票经纪人,收入颇丰,家庭也和睦不错。

这是作者交代的背景,而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就在于制造“冲突感”。但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过分被男主放弃一切去当画家给吸引住。

这也是大多数读者把毛姆奉为“理想主义者”的证据之一。


毛姆

但我恰恰认为,毛姆既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也不是完全的现实主义者。

毛姆在书中所要表达的,更多的是对中年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02你要抬头去望月亮,也要低头去捡六便士

很多人都把《月亮与六便士》看作是一部理想人文主义小说,但我们都忽略了男主在这之前就已经有足够的“六便士”这一点。

抛开理想和现实的这种“分裂感”,作者进一步要探讨的,依然还是关于人性和选择的问题。

但毛姆对“物质”的看法,真的就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充满“偏见”吗?


男主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个证券经纪人,结婚十七年后,却突然有一天离家出走只为“画画”;他一路流浪,最后与当地一个土著姑娘结了婚,在死前一年得了麻风病,最后全身溃烂而死。

初读《月亮与六便士》,读者会过多地把自己的焦点放在男主斯特里克兰德追寻月亮的脚步上。的确,毛姆写《月亮与六便士》的着墨点也大多聚焦男主“追寻”月亮的过程。

但毛姆这么写,并不意味着毛姆告诉读者我们应该只追寻“月亮”,放弃六便士。

想要读懂《月亮与六便士》,我们除了要知道毛姆是以画家高更为原型创作之外,我们还应该去了解毛姆的一生,以及那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月亮与六便士》出版时,毛姆已经有43岁。那时,他刚刚结束到南太平洋的旅行;也正是那趟远行,让毛姆自己对于生命对于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


毛姆曾在文章中写道:钱能带给我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独立。而金钱还有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节省时间。

事实上,毛姆一生活了89岁,同时毛姆游行游历多国,这也是与毛姆所“推崇”的金钱,是离不开的。

换言之,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探讨表现的主题并不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而是“你要抬头去望月亮,也要低头去捡六便士”。

03人性在于永不放弃的探索和求真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时刻想要冲出来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毛姆

毛姆常在文章中潜藏对于人性的怜悯与同情。

而《月亮与六便士》也不例外。他在书中先是描述了“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然后又无情地将这种轨迹给“打破”。

毛姆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我们看到两种选择,总会倾向于只选择其中一种。在“月亮”和“六便士”面前也是同理,我们往往会拿两者去比较,去分别两者的不同选择。

但我们却忘记了,这两种单一选择极端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能一味的追求月亮吗?

显然是不能的。

那么我们能只追求“六便士”吗?

这好像是可以的,事实上大多数人也都在这么做。


毛姆在书中巧妙地将男主设定为一位“中产阶级”,事实上就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能只追求“六便士”吗?

尽管毛姆没有一个明确的立场(因为结局是悲惨的),但毛姆也隐晦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拥有物质,不够;但放弃一切去单纯追逐理想,也不够。

这就回到了最初的原点。毛姆没有在书中给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毛姆所要探讨的,却正是人性对于求真和探索的心。

我们既要保持独立性,也要保持大众性。


毛姆说,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时刻想要冲出来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

回到现实,毛姆对于人性洞察的深刻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说一个身边发生的故事吧:

一个朋友,学历只有高中,在某二手地产公司买卖房地产;某次见面,说起了他爱好的文学,也正好他在报考成人大学,我八成以为他学的专业大概会是一些非常“时髦流行”的专业。

但当我问起他时,他告诉我目前报考的是古汉语文学专业。放在以前,我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个“卖房子”的人,会去报考古汉语文学专业。

就跟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这与他的职业看起来似乎“非常冲突”。正如我问他“你是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是现实主义者一样。

事实上,“月亮”和“六便士”并不见得会冲突。


真正冲突的,是你在“自我”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以至于无法自拔。

毛姆真正想说的是“人性在于永不放弃的探索和求真”。

“你要抬头去望月亮,也要低头去捡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