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第七天的书评 (1656)

2024-01-16

反山 2013-06-15 23:21:40

请把我安放在“死无葬身之地”

卡尔维诺说:”当我开始我的写作生涯时,每个青年作家都有一个明确的紧迫感,就是要表现他的时代,我满脑子良好的愿望,试图使自己与推动本世纪各种事件的那些无情的能量联系起来。不管是集体事件还是个人事件。我试图在推动我写作的那种富于冒险精神的、流浪汉小说式的...  ()

1102

37

思郁 2013-06-28 17:34:11

余华的“去魅”与“媚俗”

6月16日,复旦的陈思和、哈佛的王德威、上海作协的王安忆等“中国文学研究领域领军人物”齐聚复旦大学,举行了一场新世纪文学理论座谈会。作家王安忆发言说:“今天的文学批评使我感到恐惧,对所有的批评我都是不看的。”她指出,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写作与批评同时发声,双...  ()

573

61

尘世土著 2013-07-15 15:02:39

请把我埋在 死无葬身之地

我不明白为什么余华的新作《第七天》会遭到那么多的诟病,很多人说有失水准,有些人说这是一篇新闻串烧,还有人说小说的语言苍白故事凌乱。我觉得这些论调标准诡异,过于冷漠,甚至近于毁谤。 《第七天》讲述的故事是完整的,而且每一处牵连和衍生都有其意义。主人公杨飞在死后...  ()

404

8

苏更生 2013-08-21 16:36:23

懒惰的余华让人愤怒

余华那张发福的脸在新作《第七天》出版后饱受批评,我觉得这不太礼貌,起码批评作家应该看他写了什么,以及为何这样写。 《第七天》如书名所示,描写主角“杨飞”去世七天内的遭遇。小说中所写的阴间相是由微博热词列表构成的世界。在这七天内,杨飞会遇到被强制拆迁逼死的人...  ()

345

42

malingcat 2013-07-31 11:18:34

金刚怒目 菩萨低眉

在书写绝望这件事上,我对余华向来有信心。他写“活着”,是写“生不如死”,这次他写“死了”,有“虽死犹生”的成分,终归还是“死不得其所”。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余华的《第七天》以《旧约·创世纪》为卷首语,书中...  ()

204

8

Spheniscidae 2013-06-20 19:11:35

说几句大白话——为什么给它五星

当年读《活着》时,还是个懵懂的中学生,只觉得故事里的生活太苦,心中有同情,但不真的觉得同自己有什么关系。如今工作已数年,各种人情世事也有所亲见;温吞吞一介良民,并不对社会现状有多少反感或反抗心,也不感觉自己麻木;《第七天》读下来,却渐渐后背发凉,心里悲伤泛...  ()

190

10

筠隐 2013-06-14 15:16:09

魂兮魂兮莫相问

拿到书,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我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想一想这个“故事”。出门无所见,白骨蔽于野,在这个没有一丝活气的故事里,所有人都已死去,魂魄流离失所无处栖息,仿佛活着就是为了讲述如何死去。生前的生活充满刻骨的压抑和忍耐,死亡的过程简单而爆裂,只有死后,在...  ()

196

34

Joanny 2013-06-16 13:46:28

荒谬现实的记录者

第一时间拿到《第七天》,花三个小时一口气读完。然后像挨了一记重拳,胸口憋闷,欲开口与朋友做些交换下感受时,声音几近哽咽。 她问:“好看吗?比以前那些?” 一时语塞,这或许不是一本能简单用“好看”或者“不好看”来评价的作品—— 客观来说,文字拙朴...  ()

147

7

齐物秋水 2013-06-20 21:56:20

《第七天》:余华的停滞与疲沓

如果说前作《兄弟》是给许多热爱余华的读者以重重一击,或曰“下马威”的话,那《第七天》就是持续的创作信誉透支了。余华是国内作家中地位奇特的一位,先前自《许三观卖血记》之后,十年未有新作问世,若放在别人那里,或许会有世事纷纭、几被遗忘的遭际,但于余华,其潜在...  ()

93

11

颜彦清 2014-10-11 17:20:06

余华,江郎才尽?

余华是有野心的,但又显得力不从心。 今年三月余华出席北师大入校仪式时,余华有些疲倦地说:“不要对我期望很高,我已经很累了” 对《第七天》的失望来源于我们翘首以盼的高期望,我们在与自己印象中的余华搏斗,这种高期望是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

61

6

阿昆 2013-06-14 15:05:43

余华带来的陌生或绝望

《第七天》看完了,余华在我的印象里从没有这么陌生过。自觉他一直拥有相当的叙事欲望,正像他在《兄弟》后记中说得那样:“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五十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  ()

63

12

曾于里 2013-07-25 19:35:47

徒有一个“荒诞”的空壳

(此为发表版本,有删节,我原本对卡夫卡式的荒诞写作论述挺多的,可能是篇幅原因吧,被编辑删了) 余华的新作《第七天》出版后,读者或批评或赞赏不绝于耳。不过,从众多的报刊评论及网络言论看,不满意声音居多,而批评几乎众口一词地倒向余华小说对新闻事件的挪用,有人称...  ()

36

1

你在高原 2013-06-15 11:04:46

直面社会矛盾 余华小说《第七天》的现实观照

第一时间拿到《第七天》,这部小说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时代感异常明显。读过余华的《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和《许三观卖血记》对余华的印象是旧时代的,基本局限在“毛时代”乃至向前推。这些作品在田间乡角、牧童牛羊、菜地粪桶、稻田渔船、阐述着故事的活动空间,至于让人错...  ()

27

1

十年熬成肥婆 2013-08-15 17:08:39

黃碧雲如何讀:痛苦是狂喜還是寂靜(上)

※转载自2013年8月15日香港《明报·世纪》。 到 《 第 七 天 》 , 來 到 「 死 無 葬 身 之 地 」 。 余 華 的 鬼 魂 遊 , 是 一 個 中 國 盛 宴 。 盛 宴 饗 「 無 」 ; 無 葬 身 之 地 , 無 人 之 境 , 曾 在 , 痛 極 , 歸 無 。 從 基 督 受 難 以 來 , 痛 苦 ...  ()

16

1

马耳 2013-07-04 18:49:49

死于午后的余华

死于午后的余华 苍白而脆弱的死亡 海明威写过一本小说,叫《死于午后》,这位喜爱并擅长写作死亡的作家,曾对死亡发表过一句评论:“大多数人死的时候像动物,不像人。” 在中国当代的小说作家中,喜欢写作死亡,并且写得还算不错的作家,余华大概要算突出的了。 然而,如...  ()

23

2

当归莳子 2013-06-17 09:20:53

给每人一件殓衣,无论生死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想,每个作家心里更有一个梦想,每个作家的作品里也更更有个梦想。 《第七天》却将人心中的梦想捏碎,冷漠无声,绝望,残忍。 探讨作品的主题是已经久远的话题,探讨〈活着〉〈第七天〉一样成为一个古老话题,成为非文学批评的恶搞。 于是,我将这个“主题...  ()

21

4

你在高原 2013-06-15 16:59:00

读《第七天》 还是余华的配方 不是原来的味道

余华是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所以尽管现在基本不读小说了,但看到《第七天》将出版的消息,我还是立马在京东下了该书订单。自从上一部小说出版以来,余华深谙营销之道,在文学已死的争议声中,还能让数百万读者掏钱买单。 拒不接受采访但提前曝光《第七天》的开头,让读者对...  ()

17

K 2013-06-14 13:28:26

比《兄弟》更绝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七天》是一部13万字的小说,这个篇幅远小于《兄弟》,和余华九十年代的三部长篇长度相当。《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这三部作品中,余华向我们展示了他作为一名作家克制的才华。他的对语言的组织和约束为小说创造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也使得他的作品为...  ()

20

6

候鸟 2013-06-19 14:23:41

幸好他没有得诺贝尔奖

觉得余华退步了不少。全书视角新颖,看惯了一般的真实世界的故事和村上春树的虚实双线并行的故事看这种大部分都是附加世界的故事有点不适应。整体感觉像是50%的余华和50%写作能力退化的郑渊洁合写的,实时结合相当差,但能引发我的联想,所以看到最后觉得也差不到哪儿去。  ()

1

Cici 2023-10-28 00:43:43 新星出版社2023版

看完《第七天》,我去淘宝搜了骨灰盒

看完了余华老师的《第七天》,突发奇想去购物网站搜骨灰盒。 因为在书里那些没有家人照理后事,没有骨灰盒、墓地的人会变成游荡的亡灵。贵宾区的魂可以住海景墓,普通区的魂尚能往山问水边安息,像杨飞这样买不起墓地,也没有骨灰盒的,只能漂泊。 我突然就很想看看现实生活中...  ()

10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