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在当下的正确方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活在当下”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不被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文人推崇,因为“活在当下”似乎总是与“及时行乐”纠缠不清。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些诗句虽然优美,却也多是文人失意后的故作洒脱,实在称不上是值得提倡的人生哲学。别说教诲他人,即使这些诗的作者,多数也不愿意如此过活。
中国传统文人中,真正为“活在当下”赋予正能量的不多,而清代的曾国藩算是这为数不多中的一个。
曾国藩说“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翻译成白话,就是:不要纠结于过往与未来,纯粹地活在当下。他也真如所说,活在了当下,并且活得认认真真,没有一丝浮躁。
有野史说曾国藩年少时愚钝,这当然不足为信。不过,我们从正史中似乎也难以找到他天赋异禀的证据。他连考八次才中秀才,少年履历根本无法与苏轼、王安石、张居正等名臣比拟,即便是在让他扬名立万的战争中,他也从未像白起、霍去病等战神那样惊艳。
无论是考场、官场还是战场,曾国藩都是屡败屡战、不求速胜、稳扎稳打,一直在践行他“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的人生哲学,一直都认真地活在当下,他成就的旷世之业与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也许不无关系。
2 生命是由一连串离散的点构成
“活在当下,认真但不必深刻”,这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倡导的重要人生信条之一,与曾国藩的“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异曲同工。
很多人把生活或生命看成一条线,过去影响着现在,现在决定着未来。事实上,不仅仅是我们普通人,很多专家学者也持这种观点。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当前的状态就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的经历决定的。
阿德勒否认这种“直线论”,他说:人生是由一连串的点构成的,各个点之间并无绝对的联系,过去影响不了现在,现在也决定不了未来;对活着的人而言,只有当下的点才是真实的,认真过好每个“点”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以现代科学可证伪的标准去衡量,无论是弗洛伊德的“直线论”,还是阿德勒的“非连续点论”,都算不得严谨的科学论断。我们没必要非要从中揪出一个反方予以批判,分析两个观点逻辑上的自洽性以及它们对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影响才有意义。
弗洛伊德的“直线论”也许能够让我们宽容自己和他人的缺点甚至失败,但显然也低估了人成年后的可塑性,并且容易成为人们不思进取的借口;阿德勒的“非连续点论”则否定过去对现在的影响,让我们不受过去的束缚,过好当前的这个“点”。
因此,无论是从个人发展还是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阿德勒的思想都比弗洛伊德更为积极、更富正能量。认为人可以摆脱过去影响的名人里,还有一个,《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经历过巨大的伤痛,他和所有的家人都曾被关进过纳粹的集中营,最后,只有妹妹和他本人在饱受折磨后活了下来,父母、兄弟、妻子都在集中营痛苦地死去。若按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此创伤定会给人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与影响,他终生可能都需要心理治疗。
但事实并非如此,重获自由的弗兰克尔,不仅没有成为心理治疗的对象,而且还能作为精神病医生和作家疗愈他人,甚至他的悲惨经历都成了治病救人的“良药”。看过《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一些读者写信给弗兰克尔:我曾经觉得自己非常不幸,并因此意志消沉,现在我知道自己错了。
阿德勒说,过去发生什么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对过去的解释。这句话在弗兰克尔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3 人的生命并无普遍意义与目的
阿德勒肯定了人在后天的可塑性,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因此,他的理论颇受现代成功学“专家们”推崇。很多成功学“专家”在自己配置的“鸡血”上打上阿德勒的标签,但事实上,这些“鸡血”多与阿德勒的思想背道而驰。
“为了明天不吃苦,今天要多吃苦”,“我们要树立伟大的目标,然后为之奋斗”,这样成功学鸡血我们耳熟能详。然而,在人生目标上,阿德勒和弗兰克尔都很“佛系”,他们认为,人的生命本身并无普遍意义,我们不是一定要树立一个宏大的目标。
在阿德勒和弗兰克尔看来,人是强大又脆弱的矛盾存在。且不说人类整体在生物界近乎无敌的地位,即使单个个人身上似乎也蕴含着无穷力量。但是,人,无论作为个体还是群体,在自然灾害、社会动荡面前又无比脆弱。
成功学“专家”们看到了人类强大的一面,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另一面。《追寻生命的意义》里记录的那些被关进集中营的囚犯,很多曾经有体面的工作、显赫的社会地位甚至影响一方的社会威望,他们都曾经是强大的存在,但在面对纳粹,他们的力量微不足道。
过于专注宏大的目标,有时会让人产生更大的无力感。那些被关入集中营的囚徒如果仍然执拗地执着于曾经美好而远大的理想,他们很难度过终日被羞辱、被折磨的非人生活。事实上,按弗兰克尔的说法,集中营中确实有很多囚徒因此而彻底崩溃。
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里,有这样一个细节:一天傍晚,似乎是一个囚徒最先发现了夕阳的美丽,他呼喊狱友,狱友又喊来更多狱友,于是,众多囚徒聚拢在一起,观看夕阳,连连发出“好美”的赞叹。
“未来不迎,既往不恋”,我只要好好享受当下夕阳的美丽!观看夕阳的囚徒其实与曾国藩一样,是真正活在当下的人。在集中营这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不再执着于远大的理想,才有更大的概率活下去。
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了这样一个和平已持续很久的年代,我们中的多数人已不需要担心集中营式的浩劫。然而,即便不考虑这种巨大的灾难与浩劫,过于执着于远大的目标仍有明显的坏处。
过于专注宏大的目标,会让我们忽视过程。阿德勒说,人生没有目的地。过于专注宏大人生目标的人就像死盯着山顶的登山者,即便最终登顶,也会错过沿途的风景。而且,他几乎一定会在短暂快乐后陷入迷茫:下一个山顶在哪?
有部美国电影——《人生遥控器》,电影主角拥有了一个可以加快人生进度的“遥控器”。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主角的人生不但没有因此受益,反而更加悲催。他如愿升职,但也与家人感情破裂,几乎陷入孤家寡人的状态。
在我看来,这是部优秀的影片,既能带给人快乐,也能引人深思。电影是喜剧,充满了让人忍俊不已的笑点,观影过程轻松、愉悦。更重要的是,电影似乎也能提醒开怀大笑之后的观众:不要太专注于所谓的远大目标。
4 活在当下,认真却无需深刻
阿德勒说,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过去已不复存在,未来也还没到来,我们的生命永远存在于此时此刻,我们的生命就是此时此刻。那么,如何活在当下呢?阿德勒给出的回答是,认真但无需深刻。
人生不必太专注于所谓人生目标,阿德勒还说过,我们的人生甚至并不需要目标。言下之意,我们根本不需要什么深刻的活法。接下来,我想重点讨论为什么要认真?如何认真?
我们前面说到过,“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式的“活在当下”很不受中国传统文人的待见,事实上,也没有哪个“三观”正常的社会或时代会推崇这种生活态度。究其原因,就是这种生活态度太不认真。
中国传统文人更看重人的私德,在他们看来,仁人志士就应该“修身治国平天下”,就应该“后天下之乐而乐”,怎么可以纵情享乐?
中国传统文人的家国情怀可敬可赞,但若用于律人怎么看都有种道德绑架的意味。如果“我”是个自私的人,就想追求个人享受,天下平不平、乐不乐关“我”屁事?那么,这样的“我”是不是就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了?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人显然无力正面硬扛这个问题,他们可能会无情地挞伐和鄙视这种“我”,但似乎无法不含道德绑架地说服“我”认真生活。幸运的是,阿德勒理论可以。
若让阿德勒回答前面那个问题,也许他会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行!阿德勒从未标榜过道德,但是,用他的理论,即便是从个人角度考虑,即便仅仅是追求个人的快乐,我们也不应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般的不认真。
阿德勒说,人类的快乐是建立在“自我价值感”这一基础之上,没有“自我价值感”的所谓快乐是无源之水,不可能持久。认真思考一下,好像也的确是这么一回事,那些感官刺激导致的快乐不但难以持久,还会让人陷入更深的痛苦与空虚。
中国传统文人有“借酒浇愁,愁更愁”的说法,似乎也能印证阿德勒的这个理论。那么怎么才能获得“自我价值感”?阿德勒说,唯有让自己对他人有用(他者贡献),无论我们道德是否高尚,我们也只有认真地活着才能做到这一点。
曾国藩“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认真地活在当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能说明他个人私德有多高尚。但是,只有认真,才让他拥有更大的贡献他者(满清王朝)的能力和作为,这让他“自我价值感”提升,让他的快乐落到实处。
需要强调的是,认真不等于深刻,也无需深刻。他者贡献也并非一定要像曾国藩那样建立不世功业,提升我们自己的某项可能让他人(及自己)受益的技能、呼喊伙伴欣赏美景甚至对身处囧境的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都能算做贡献,都能带给人“自我价值感”,都能让人获得真正的快乐。
5 结语
《被讨厌的勇气》里,哲人说:我们的过去其实是我们用当下的目的修正后的回忆,而未来更是我们的一种想象,我们的生命就是一连串的“此时此刻”构成。所以,珍爱生命,就请珍爱当下。
哪怕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快乐,我们也应该活在当下,认真但无需深刻。事实上,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遭遇何种际遇、能力是大是小,我们也都能认真但不求深刻地活在当下。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695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24 时间:2024-01-08全球与中国烟熏肉市场增长趋势与机遇分析报告(含种类、应用、企...
浏览:6 时间:2024-11-18这一站,济南!您有一份开心麻花寄来的“寿宴邀请函”,请查收!...
浏览:4 时间: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