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沈卫星:《人生第一次》为普通百姓留下鲜活生命样本

2024-02-20

  当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传出产房,初为人父的七尺男儿不禁热泪盈眶,并当场立下“下半辈子就守着他们三个过!”的美好誓言。

  当孩子第一次独自走进幼儿园的大门,用歇斯底里的哭喊表达着内心的不安时,同样不忍分别的父母在窗外悄悄拭泪。

  《人生第一次》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出品,央视网视频中心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制作,已在央视网、东方卫视、腾讯视频、bilibili弹幕网和优酷视频五家平台播出两集。这两集节目将镜头聚焦于“出生”和“上学”两个人生断面,以真挚情感的流露和笑中含泪的情节让无数观众“沦陷”其中,期待解锁更多精彩瞬间。

  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沈卫星为作品总结了三个精辟的关键词:题材的丰富性、故事的鲜活度、价值的引导力。他表示,《人生第一次》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芸芸众生记录人生点滴,给时代和历史留下了鲜活样本,揭示了人们丰富的生命状态和心灵世界,传播了更有价值的人生启示,输出了正能量。

  《人生第一次》

  为普通百姓留下鲜活生命样本

  沈卫星

  《人生第一次》作为一部人文纪录片,从选题立意和拍摄制作上应该说都是成功的,我非常看好这档节目。它的意义我简要概括为三点:一是为芸芸众生记录人生点滴,给时代和历史留下了鲜活样本;二是在展示他们丰富的生命状态中,让受众获得了鲜活生动的观赏体验;三是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灵和精神的世界,传播了更有价值的人生启示,输出了正能量。对于这三者,都可以从节目中得到印证。我相信,这档节目有着很好的观众期待和收视前景。

  下面,我讲三点,也是三个关键词,一是丰富性,二是鲜活度,三是引导力。

  就题材而言

  它具有极大的丰富性

  我首先要为这个创意点赞,为央视网占住了这个选题和题材而叫好。就题材而言,它具有极大的丰富性。以前我知道有一个同名的真人秀节目,但这部纪录片将人生第一次定位为人文纪录片,因而所带来的创作天地将会非常广阔,无疑也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试想,人生有许多个第一次,如何度过一生中无数个第一次,就个体而言,需要面对自己无数个人生第一次;而从整体来说,无数个个体第一次将汇集成社会的大标本,所以,这档节目将有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说它取之不尽,因为里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生命内容。

  它的丰富性还表现在拍摄对象既是全员的,又是身边的;是肉体的,更是精神的、灵魂的。它能拍上几年,也可以是数十年……可以生发出许多个专题门类。

  另外,无数个第一次一定是承载着历史、社会和时代的无限内涵,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更有着丰富的社会学课题和深刻的哲学意义。作为人文纪录片,它是贯通形而下和形而上的,《进城》一集便是很好的例子。此集踏实记录了云南省曲靖市就业服务人员刘增雄带领当地群众到上海务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记录王银花等一个个务工者细微心态的点滴变化以及面对机遇时的犹豫和抉择,形象地折射出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效果和意义;《出生》一集中,每一位产妇生孩子都有她们的第一次,如何让极度的疼痛传导给丈夫,因有了分娩阵痛体验仪的体验,而让丈夫切身感受到妻子生育的不易。特别是那个患有心脏病的双胞胎产妇,一下子把生育的生死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当得知母子平安后,观众那颗揪着的心也放下了,丈夫激动地说:“我今后就守着她们三个过了。”我想,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就节目而言

  它具有很强的鲜活度

  所有宏大原则最终都体现在日常里、细节里。作为每个人的人生第一次,可能对旁人是时时接于目、闻于耳的平常之事,但到了节目中如何让它们变得更有意味、更耐人琢磨,这就需要主创者在素材的选取、角度的切入时,抓住观众,使他们沉浸其中,在画面散发的生活气息中获得观赏体验,为观众照亮本已暗淡、忽略的事物,变得能够触达内心,这是需要功力的。

  观赏中,我认为节目很好地抓住了日常,记录了细节,在平平淡淡、日复一日的寻常中,却依然有生动鲜活的叙事。《上学》一集,蕴含着幼儿园、小学生在当下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生命状态。那个弹钢琴的女孩,在学校功课和校外辅导重压下依然有活泼鲜亮的生命跃动,观众被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吸引,深受她的感染。《进城》里的王银花们,面对养老院里的第一次工作,从不适应到处处受到关怀,将这个时代社会的人情冷暖表露无遗。我发现,这些节目中,有着很好的结构和节奏,特别是每集都设置了一个个高潮令人感动,如《出生》里患病产妇的顺利生产,《成长》里孩子们面对群山用诗歌说出梦想,《进城》里的王银花用手机向家里的孩子传递黄浦江畔的繁华景象……这不只是结构的需要,更是情绪的极大释放。

  看得出来,这档节目无疑有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基因。在平凡普通的命运中,由于主创者对纪录片手法质朴的固守,甚至用老办法、笨办法去“蹲守”,从而忠实地在鲜明的时代底色上还原了生活中很多本真的面目,使观众享受着古往今来质朴而稳固的生命活力,也在节目富有启示性和美的风韵中,道出了个体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宏大主题。

  就价值而言

  它具有可贵的引导力

  既然是一部人文纪录作品,不仅要让观众深深感受到节目的诗意和文学情怀,而且要从这里升华为一种人生引导和价值引领。这一点,我认为是做到了。

4

  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文艺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长大》这一集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康渝,是“是光诗歌”的年轻负责人,她发现山里极大多数人对诗歌无所谓,于是她与漭水中学一起,要用诗歌点亮山乡孩子的内心,用诗歌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审美力,寻找到对爱、对外界表达内心情感的密码,你看她设定一个题目,让孩子们畅想“10年后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爸爸妈妈”,其中有个女孩说将来要做一个“自私”的妈妈,她对这个回答不是责备而是鼓掌,因为这是真实的心声,而当女孩说到是因为妈妈把爱都给了姐姐、觉得不公平时,康渝开始引导,告诉大家“自私”的意思只不过是多爱自己一点,很巧妙。这种启发,没有高大上,却让人相信点滴的行动中有着无穷的力量,将对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因而,这不仅是一堂高质量的诗歌课,更是一堂高营养的人生课。文艺创作的价值,就是要像《成长》一样,通过节目让山乡里迷失、受伤和晦暗的生命体受到引导而感到慰藉。

  这一点,说来容易做到难。我认为,关键要在具有典型意义的第一次中抓住最重要的本质,这种本质需要新的发现得来,更需要来自主创团队的认识和责任,要通过镜头,从当代中国火热现实生活的题材富矿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找到社会生活、百姓情感与主流价值,真正拍出能够深入内心、点亮内心、启动内心的具有人生暖意的节目,通过对别人的人生第一次的观照和认同,得以发现和塑造更好的自己。

  《人生第一次》正是通过一个个不一样的个体“小样本”,来拼贴成中国梦想的“大样本”。我期待这档节目成为这个时代里人文纪录节目中全新的优秀之作,充分发挥节目所应有的扬善、立人、启真的人文教化功能,也希望作为人文节目,成为人的生命节点和精神成长道路上的有益借鉴,从而形成这档节目所应有的丰富、深厚、绵长、稳定的共同精神、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