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百年孤独》的“孤独”到底是个什么孤独?

2024-02-21

最近几年我已经很难真正读进去文学作品了,但是最近遇到《百年孤独》放佛让我重新找到了读文学的快感,每每读得不忍释卷,有种特别的魅力吸引着我,其实我很难清楚的说出哪里好。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本书的话就是:一部家族轮回史,一部拉美苦难史,一部人类命运史。而核心主题就是孤独。

爱情的孤独

这种孤独有几层含义,最明显的是,爱情的孤独。主要是因为书中男性心里没有爱,只有自大。

书中乌拉尔苏的一段发现很好的说明了这种孤独的来源:

她意识到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并非像她想的那样,由于战争的摧残而丧失对家人的情感,实际上他从未爱过任何人,包括妻子蕾梅黛丝和一夜风流后随即从他生命中消失的无数女人,更不必提他的儿子们。她猜到他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为着某种理想发动那些战争,也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因为疲倦而放弃了近在眼前的胜利,实际上他成功和失败都因为同一个原因,即纯粹、罪恶的自大。

在爱情中甚至婚姻中,男性的自大与自尊常常居于主导地位。男性的自尊来自于其他男性的眼光,而“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注定是loser。

甚至男性去爱女性,也只是想证明自己像个男人,所以主动,要拥有女人,并且自己的值得女人去爱,也就是,男性去爱,很可能是希望通过爱情证明自己的自尊。

因此,在社会学著作《欲望与尊严》里面研发发现,男性出轨或者包二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尊严的缺失。

如果说男性恋爱是为了从异性那里获得尊严,那么父权制和直男癌就是通过歧视和压迫女性来获得其他男性的认可,也即是获得尊严。(详见上野千鹤子《厌女》)

男人不懂爱,一方面是因为自大,另一方面是错把欲望当作爱情。

书中有大量的情爱描写,但是我们又能感觉人物在纵欲中的孤独,因为纵欲所以孤独,因为孤独所以纵欲,形成一个恶性的死循环。

直到家族最后一代男性,才在纵欲之后,“发现情爱低潮里存在着未开发的领域,那比欲望的空间更丰饶幽美”。

与家族男性心中无爱相反的是,家族的女性常常都是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但是家族女性的孤独来自于欲望。来自于对欲望的释放与抗拒,所以出现了丽贝卡和阿玛兰坦的两种选择。

丽贝卡选择释放欲望,跟着自己的没有血缘但是性能力超强的哥哥“脱离”家庭,结局是杀死爱人,陷入脱离家庭、脱离社会的终极孤独(与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情节类似,女主角杀死爱人,与世隔绝,抱着尸体孤独终老)。

阿玛兰坦选择抗拒欲望,所以她疯狂的爱着别人不惜要杀死家人,但是当爱人向她求婚时,被她拒绝了。我的理解是她害怕在爱情中直面欲望。因此,她只能内部消化欲望,具体到小说情节就是她与家族几代男性的乱伦情欲里徘徊。

这里让我想起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海船上的那只老虎,那就是欲望,或者人性的恶,我们无法真正的消灭与根除它,只能学会与它相处,所以释放和抗拒,最后都只会陷入孤独。

命运的孤独

杨照在《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中说,《百年孤独》主要受三个文学前辈影响,福克纳、海明威以及古希腊悲剧,尤其是索福克勒斯。

古希腊悲剧有一个核心主题就是命运,而这本书整个这个家族早已写在羊皮纸上的命运。

杨照说,悲剧要让人看的不是悬疑的过程和出乎意料的结局,而是面对必然的失败,人是如何抗争的。

所以西方有句老话,相信命运的跟着走,不相信命运的被拖着走。

那么,命运是固定的,人为什么还要挣扎呢?

因为,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对任何违背自由意志行为的反抗,是人类尊严所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定义,哪怕这种抗争是徒劳。

命运其实就是操控,对任何操控的识破和反抗姿态,都是只有意志的体现,但大部分人都是习惯了各种操控与接受命运,因此,反抗者固定是孤独的。

历史的孤独

我喜欢读历史,在读的过程中,我感觉本书内容与人类的历史的某种相似性,当然,网上也有很多人说得这点,但谈谈我的理解,可能会有点牵强附会。

家族第一代,充满了原始生命力的开拓精神,人类进入文明的史前时代。第二代是自由党与保守党的战争,是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第三代,是资本主义的繁盛,火车、香蕉园、城市化和消费主义,纸醉金迷的生活,用钞票粉刷墙壁。

在历史进程中,人越来越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被时代裹挟成为时代的炮灰。人为了观念和利益而战争,破坏传统社会人与人的联系,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比如奥雷里亚诺上校与马尔克斯上校,也面临相互残杀的命运,人被异化成工具,战争的工具或者赚钱的工具。

现代化导致的关系的疏离,尤其是家族的解体,人变得原子化,所以更加孤独,反过来,又更容易被宏大的观念(比如民族主义)所俘获,而忘了真正的日常生活,成为观念的囚徒甚至是炮灰。

导致现代人孤独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与历史感的脱离,人要通过历史来定位自己,认识自己或构建共同体。

但是,现代历史被掩盖、被串改,甚至以高压手段让人们忘掉“不宜知道的事”,导致人们对现代史的不信任,而无法了解真实的历史,所以心中历史缺了位,导致人们成为无根的人,因此更加孤独。

这本书,看似发生在拉美,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明显的感觉到与我们历史的相似性,杨照在《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更是很明显借着这部作品解读映射我们这块土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仅仅是在不同的时间上,也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