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时代楷模”南仁东:人生最后22年只为“中国天眼”

2024-03-05

“时代楷模”南仁东:人生最后22年只为“中国天眼”

央视网报来源:央视网 2017年12月09日 16:35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12月8日上午9点,“时代楷模”南仁东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2月8日上午9点,“时代楷模”南仁东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央视网消息(记者张晓琳 实习生齐琛冏)12月8日上午9点,“时代楷模”南仁东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南仁东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今年9月,南仁东先生因病逝世。中宣部追授南仁东先生“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报告会上,五位报告团成员们结合自身经历,从不同侧面深情讲述了和南仁东工作相处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向听众们展现了在南仁东带领下,“中国天眼”从零起步做到举世关注的探索历程。

  人生最后22年铸就“中国天眼”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副局长郑晓年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副局长郑晓年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副局长郑晓年与南仁东并肩作战多年。当年的选址团队平均只有三十多岁,而南仁东已年过五十。郑晓年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下着大雨,南仁东执意要爬山去看一个洼地,结果意外脚下一滑滚了下去,周围全是悬崖峭壁,幸好有两棵小树挡住了他。而这样的险情整整伴随着南仁东12年。

  郑晓年说:“南老师在他人生的最后22年,只干了一件事,实现了一个梦想,就是建成了直径500米、世界最大、最为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用生命铸就了世人瞩目的‘中国天眼’!”

  FAST团队里最勤奋和最累的人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副经理彭勃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副经理彭勃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副经理彭勃是南仁东22年的工作搭档。“FAST已经设计了许多新技术,南老师成了FAST团队里最勤奋的人,也是最累的那个人。”在FAST概念酝酿期,他们提出了一种新技术,能让不会动的望远镜动起来,但这无疑会极大增加整个工程的复杂程度。看到方案的南东仁对彭勃说:“你给我找了一个‘大麻烦’,把我逼得毫无退路了。”但是为了把FAST建成世界最好的望远镜,南仁东还是承担下了这个“大麻烦”,并使这个“大麻烦”成了FAST三大创新之一。

贵州省黔南州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智勇

贵州省黔南州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智勇

  “我对南老师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2015年他最后一次做完手术后,在寒冷的冬天又回到了贵州的望远镜台址。他当时说‘虽然我们现在快建好了,但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很牵挂,要过来看看。’”贵州省黔南州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智勇在报告会后这样告诉央视网记者。“南老师的精神值得贵州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我们要做好望远镜的服务、保障、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让‘天眼’能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张智勇说。

  敢于挑战眼光长远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杨清阁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杨清阁

  究竟是什么让南仁东成为时代楷模?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杨清阁告诉央视网记者:在他眼里,南仁东是一个敢于挑战并且眼光长远的人。20年前,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只有25米,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是350米,但是南仁东提出我们要做500米的望远镜。“梦想不是空想,是建立在他的知识和能力之上的。当时他能预见到今天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的科技实力,并把事情坚持不懈地做成。正是这种高瞻远瞩和坚持不懈的执着,让他成为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榜样和真正的时代楷模。”

中国新闻社科技记者张素

中国新闻社科技记者张素

  中国新闻社科技记者张素在报告中讲述了南仁东少年到壮年留下的许多传奇故事。她还表达了广大网友的心声:“南仁东这样的科学家永远是那么默默无闻,我们不一定很早就认识了他们,但是我们知道,是他们让我们的民族有了可以站起来的脊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