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平凡的世界》为何是“茅奖皇冠上的明珠”?暨大中文系主任贺仲明在线开讲

2024-04-05

5月29日,“学党史 传经典 推新作”读书沙龙系列主题阅读第二场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形式举办。活动邀请了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贺仲明教授,就“《平凡的世界》的现实启示”这一主题进行阅读分享。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创作于80年代的长篇小说,作品全面展示了1975—1985年间农村、工矿、城市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成功塑造了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等一代青年形象。作家陈忠实曾将其誉为“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当代文学中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一

贺仲明教授首先介绍了《平凡的世界》在当下的接受情况:尽管新媒体技术对纯文学作品形成了一定冲击,但《平凡的世界》仍广受欢迎,并且借助广播剧、电视剧等形式经久不衰,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其影响已深入社会文化层面。

他指出,读者的欢迎加快了《平凡的世界》的经典化过程,“尽管学术界对其艺术形式存在争议,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当代文学中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一”。

谈及《平凡的世界》广受欢迎的原因,贺仲明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

第一,作品紧贴现实,真实再现了改革开放前后一段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以及劳动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艰苦奋斗,引发时代共鸣。“作者塑造孙少平、孙少安这两个主角时,是完全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其中的。”贺仲明说。

第二,在全景式反映中国社会变化的过程中,路遥始终饱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与理想主义,反映到作品中,使小说具备强烈的精神引领力与感召力。孙家兄弟的奋斗与坎坷、希望与积极,很容易引起青年读者的感同身受,为其中的理想主义色彩所打动、激励。

第三,路遥始终坚持朴实、真诚的文本风格,使小说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便于大众接受。“每一种美,都有它的特色。《平凡的世界》朴素地呈现了生活原来的面貌,达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定高度。”

对“理想主义”的坚持与追求

随后,贺仲明分别从文学创作者和普通读者两大群体,阐述了《平凡的世界》所带来的现实启示。

他谈道,伴随着物质进步带来的精神文化冲击,有的作家对文学缺乏信心,或是仅仅将文学视作关于技巧的艺术。但是,《平凡的世界》鲜明传达出一个信息:文学能够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借此不断扩大自身价值。“关键在于作品是否反映现实,主动担负时代与社会责任。”

“真正的优秀作品,读者都能够在文本中发掘出一种理想主义。”贺仲明认为,当代文学创作者应充分发扬“理想主义”精神,根植人文关怀,把握时代脉搏,真实具体地反映出现实变化。

而对于读者,贺仲明认为,《平凡的世界》处处流露着不懈的追求精神和坚韧的乐观精神。通过作品中主要人物在逆境中不屈服于命运的奋斗经历,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对于理想的坚持与追求,并在日常生活践行这种信念。

“另一方面,作品展示出的面对苦难的乐观态度也具有极大的感召力,读者可以运用这种生活哲学,坚定地朝着目标奋进,最终实现人生价值。”贺仲明总结道。

据悉,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文联主办,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承办,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天河区文明办、天河区文联及天河区员村街党工委协办。

本场活动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同步直播,获得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与热情参与。“学党史 传经典 推新作”读书沙龙系列主题阅读活动共16场,市民可关注“南国文艺”与“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微信公众平台,及时获得后续场次信息。

【记者】黄楚旋

【图片】主办方供图

【通讯员】朱英豪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