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近照 杜斌 摄
《第七天》 余华 著 新星出版社 2013年6月版
“余华的《第七天》出来了,好差劲哦,根本就是一个文摘。”
“《第七天》开拓了一种新的文学,可以和美国的《白鲸》媲美。”
近日,余华新作《第七天》上市,立即在广大读者群中引来一片争议,赞誉的批评的各执一端,非常激烈。
与此同时,《第七天》上市不到一周,就领跑全国各大图书销售榜。那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制造出这样的轰动效应呢?
内容为死后见闻录
翻开《第七天》的书页,记者发现,余华用平静到接近冷淡的语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杨飞死后的七日见闻:这里有分等级殡仪馆、有温馨又揪心的爱情、有养父子之间感人至深的父子情、有冤假错案、也有刘梅等鼠族类的生活……杨飞的经历如同我们周遭的世界,随处可见中国当下生活各种怪现象:毒大米、墓地、高管腐败、冤假错案、偷肾卖肾、鼠族生活等等,如同拉洋片式地折射出残酷又荒诞的现实。小说从死走向生,在生与死两个极致的世界之间来回穿梭,用一个魔幻现实的世界来表达对现实的审视与批判,也给了读者最残酷和最温暖这冰火两重天的极致阅读体验。
“我拿到初稿时,并不知道是余华老师的作品,小说实在太精彩了,”《第七天》的责编林妮娜表示,自己看了一个开头就放不下,读到第十页泪不能止,边哭边看,一口气连夜读完,读到结尾已成泪人。她说,“以前读《活着》,福贵的故事尽管悲惨,但总还觉得活着是有希望的。但这里的故事,让人无法置身其外,感觉特别绝望,恐怖至极。”
差评多过好评 销售却一路领跑
其实,《第七天》的首印版,编排极为简洁,没有前言,也没有后序,看上去是一本十分“低调”的书。不过,很多读者还是怀着期待,第一时间就抢着读完了这部小说。
记者在新浪、搜狐、豆瓣等网站上发现,不少读者对此书表示“失望”。“一口气读完,太失望。知道的说是余华新作,不知道的只怕要疑心是过期报刊文摘出书了。”
更有读者连呼“上当受骗”,在网络上吐槽,“起初几页翻下来,差点真以为是中国版《百年孤独》,读下来才发现其实是新闻杂烩。这恐怕是余华出道以来的最差小说。”
记者粗略估计了下,对此书的差评和好评大约是七三开。面对如此评价,该书的出版方——新经典营销总监张卫平表示,读者对余华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传统的审美期待上,而余华在创作上一直致力与求新求变,优秀的作品需要时间来检验。
尽管争议不断,但是《第七天》还是在全国各地的书店和三大网站迎来了图书畅销新高峰。
记者在亚马逊中国的图书销售总排行榜(纸书+电子书榜)上看到,《第七天》纸书和Kindle电子版分别名列冠军和季军,这在图书界无疑是空前的奇迹。从全国各地的销售成绩来看,《第七天》已然成为2013年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大书。
圈内人士:风格堪比《白鲸》
对于这部在网络上差评多过好评的《第七天》,是否真的是一无是处?业内人士有什么看法?
“《第七天》的语言,跟余华以往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同。对于余华这样的大家,写出优美而极具风格的文字是很容易的。但这次在《第七天》中,他彻底退到了幕后,尽量消除作家个人的痕迹,而让小说人物自己说话。”责编林妮娜表示,这样一种有力的表达,读者初看可能会觉得语言拙朴简白、近乎不加修饰,细读之下,你就会感受到这种叙事的势大力沉,“它会让读者一下子掉进《第七天》的故事洞穴里,体会到一种寒冬腊月被囚禁于积年冰川的寒冷,一种深入骨髓般的疼痛和虐心,一种人在茫茫荒野,身心俱疲却无着落的绝望。”
“对余华的作品,我倒挺欣赏,”在《红岩》副主编欧阳斌看来,余华后期的作品风格趋向美国小说《白鲸》,有一种偏执的美。“而且一部好的作品不是读一遍就觉得好的,三五遍后,其魅力才渐渐体会得出来。”
本土作家高铭则认为,书中值得一提的是余华的抒情风格。“那么多的抒情片段穿插在残酷的死亡中,让人震撼。”他表示,这种在死人身上的抒情性体现出余华的绝望,如“月光下的向日葵,依旧在盛开。这片土地上的人什么都没有,只剩下骨头,但这骨头是硬的,也是温暖的,这里的人不需要墓地,心安处即是天堂。”他坦言,这样的绝望创作了一种新的文学审美,是当下快餐文学所不能比拟的。
力挺派
《第七天》开篇非常奇崛,诚可谓大家手笔,小说这么开头,就像郑板桥说的“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别人没法模仿。这种写法,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悬念。
——著名评论家止庵
《兄弟》让余华折戟沉沙、霜重鼓寒,《第七天》扬眉吐气、雄风再起。凭这部小说,余华依然能笑傲江湖。在我心目中,他是小说家族中老大,头把交椅谁也撼动不了。
——当当网友“大智若”
余华的新书《第七天》是我吃完午饭后收到的,现在已经一口气读完了!简直太棒!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不像《活着》那么尖锐,而是充满了人间的挣扎与温情。一如既往的讽刺却不刻薄;深刻却不晦涩;平凡却无比震撼。
——新浪网友“伊丽某白”
拍砖派
今天凌晨一口气读完了余华的新作《第七天》,失望与绝望并存。失望于第一章的文笔太差,第二章的故事太都市;绝望于那么多的死亡,那么多的眼泪。
——豆瓣网友“茶胡子”
这部小说可以看做是余华向新世纪文学典范探索的一次失败尝试。2000年后,中国再没出过震撼世界的小说。
——新浪网友“漏船”
虽然发布前就看到有说什么魔幻现实主义,但这本书比余华的所有作品都更琐碎更现实化,形形色色的新闻和人物,对于现实的嘲讽泛滥至极,余华甚至会琐碎地写到“他们都在快乐地吃着喝着,同时快乐地数落起了那个离去世界里的毒大米、毒奶粉、毒馒头、假鸡蛋、皮革奶、石膏面条、化学火锅、大便臭豆腐、苏丹红、地沟油”,琐碎到这样就无聊了吧,这样的东西的一泛滥,就大大削弱了文字的情绪表达。
——当当网友“明子”
精彩节选
1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我在持续的轰然声里似睡非睡,天亮后打开屋门时轰然声突然消失,我开门的动作似乎是关上轰然声的开关。随后看到门上贴着这张通知我去殡仪馆火化的纸条,上面的字在雾中湿润模糊,还有两张纸条是十多天前贴上去的,通知我去缴纳电费和水费。
我出门时浓雾锁住了这个城市的容貌,这个城市失去了白昼和黑夜,失去了早晨和晚上。我走向公交车站,一些人影在我面前倏忽间出现,又倏忽间消失。我小心翼翼走了一段路程,一个像是站牌的东西挡住了我,仿佛是从地里突然生长出来。我想上面应该有一些数字,如果有203,就是我要坐的那一路公交车。我看不清楚上面的数字,举起右手去擦拭,仍然看不清楚。我揉擦起了自己的眼睛,好像看见上面的203,我知道这里就是公交车站。奇怪的感觉出现了,我的右眼还在原来的地方,左眼外移到颧骨的位置。接着我感到鼻子旁边好像挂着什么,下巴下面也好像挂着什么,我伸手去摸,发现鼻子旁边的就是鼻子,下巴下面的就是下巴,它们在我的脸上转移了。
浓雾里影影幢幢,我听到活生生的声音此起彼伏,犹如波动之水。我虚无缥缈地站在这里,等待203路公交车。听到很多汽车碰撞的声响接踵而来,浓雾湿透我的眼睛,我什么也没有看见,只听到连串车祸聚集起来的声响。一辆轿车从雾里冲出来,与我擦肩而去,冲向一堆活生生的声音,那些声音顷刻爆炸了,如同沸腾之水。
2
我继续站立,继续等待。过了一会儿,我心想这里发生大面积的车祸,203路公交车不会来了,我应该走到下一个车站。
我向前走去,湿漉漉的眼睛看到了雪花,在浓雾里纷纷扬扬出来时恍若光芒出来了,飘落在脸上,脸庞有些温暖了。我站住脚,低头打量它们如何飘落在身上,衣服在雪花里逐渐清晰起来。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我死去的第一天。可是我没有净身,也没有穿上殓衣,只是穿着平常的衣服,还有外面这件陈旧臃肿的棉大衣,就走向殡仪馆。我为自己的冒失感到羞愧,于是转身往回走去。
飘落的雪花让这个城市有了一些光芒,浓雾似乎慢慢卸妆了,我在行走里隐约看见街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我走回到刚才的公交车站,一片狼藉的景象出现在眼前,二十多辆汽车横七竖八堵住了街道,还有警车和救护车;一些人躺在地上,另一些人被从变形的车厢里拖出来;有些人在呻吟,有些人在哭泣,有些人无声无息。这是刚才车祸发生的地点,我停留一下,这次确切看清了站牌上的203。我穿越了过去。
我回到出租屋,脱下身上不合时宜的衣服,光溜溜走到水槽旁边,拧开水龙头,用手掌接水给自己净身时看到身上有一些伤口。裂开的伤口涂满尘土,里面有碎石子和木头刺,我小心翼翼把它们剔除出去。
这时候放在床上枕头旁边的手机响了,我感到奇怪,因为欠费已被停机两个月,现在它突然响了。我拿起手机,摁了一下接听键,小声说:“喂。”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声音:“你是杨飞吗?”
“是我。”
“我是殡仪馆的,你到哪里了?”
“我在家里。”
“在家里干什么?”
“我在净身。”
“都快九点钟了,还在净身?”
我不安地说:“我马上来。”
“快点来,带上你的预约号。”
“预约号在哪里?”
“贴在你的门上。”
对方挂断电话。我心里有些不快,这种事情还要催促?我放下电话,继续清洗身上的伤口。我找来一只碗,用碗接水后冲刷那些残留在伤口里的碎石子和木头刺,清洗速度加快了。
书评
比《活着》更绝望 比《兄弟》更荒诞
柴禾妞
拿到书,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我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想一想这个“故事”。
这的确是个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故事,作者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呈现了现世人生。
《第七天》延续了余华一贯的直白风格,本书甚至将这种风格贯彻得更加彻底。无需繁琐的结构,摒弃复杂的技巧,没有矫饰的语言,除了“父亲”,作者甚至没有刻意塑造书中其他任何一个人物的面貌。所有人同声相应,以沉潜在故事背后的模糊面目出现,在传到我们耳畔来的悲歌之下,他们是一大片低沉的和声,无穷无尽,在四野里齐声歌唱。——他们就是我们。
同所有面目模糊的故事讲述者不同,作者极力塑造了一个温柔敦善的父亲形象。父亲的爱是我一生唯一的温暖和慰藉,无论生前抑或死后,我对失踪的父亲孜孜不倦地寻索,喻示着人性中渴望温暖、渴望爱的天性。
父亲是爱和温暖的化身,也是传统的隐喻。温柔敦厚、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不知从何时起,这些品质已经一点一滴渐渐被推远,安全感和信任度逐渐从我们身上磨灭、消散,人与人之间早已变得冷漠、疏离,充满隔阂。这已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一个充斥着“恶”的世界,该有一场新生的洗礼,让上帝重新用七天塑造一个崭新洁净的清明世界。在火葬场,我们早该想到,那个恭谨沉默、一丝不苟,有轻柔嗓音的骨骼,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父亲。他哪儿也没去,他一直在阴阳两界的边界等待,他等着为我送葬。终于,他那样饱含风霜地注视着我,嗓音轻柔:是你吗?你这么早就来了。
《第七天》令我想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文学的权利。或者说,我们为什么写作。
人生于世,便注定了我们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每个人对他所身处的国家,和在这个国家里发生的各种事件,都有自己的感情和表现手段。
这样的世界需要一个记录者,这样的生活需要有人替我们诉说。那些郁积在心头无从宣泄的愤怒和压抑早已麻木成一片冰凉,在余华之前,没有人用如此残酷的直白方式将它点燃、煮沸,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生活着的世界,这样一个世界。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695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24 时间:2024-01-08仔猪价格连涨6周 生猪市场涨跌互现 后期行情如何演绎?...
浏览:40 时间:2024-08-01猪价再次冲击10元!2家猪企同一天投7.6亿扩产能,2024...
浏览:67 时间:2024-06-29全球与中国烟熏肉市场增长趋势与机遇分析报告(含种类、应用、企...
浏览:6 时间:2024-11-18这一站,济南!您有一份开心麻花寄来的“寿宴邀请函”,请查收!...
浏览:4 时间: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