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背后轶事

2024-04-21

发布于:山西省

原标题: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背后轶事

百年孤独》写的是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马贡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及至消亡的历史。作品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它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歌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

“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让拉美小说走上世界文坛之巅的作家,就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作家——马尔克斯。这位哥伦比亚作家凭借《百年孤独》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举在世界文坛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马尔克斯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同情弱小,反对暴力,对自由、美好的未来充满渴望。他的作品《百年孤独》影响力巨大,充满魔幻的现实主义,影响世界诸多作家及读者。

很早就读过马尔克斯的作品,他是我最喜欢的外国文学作家之一。我深深记得他说过这么一句话:“我的作品从来不让别人看,这是我铁的准则。实际上我认为在创作上作家都要孤军奋战,跟海上遇难者在惊涛骇浪里挣扎一样。是呀, 这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 ,写他正在写的东西” 。作家依赖创造而存在,在此我领悟到,作家通向辉煌没有捷径,只有闷头写。

马尔克斯在阿拉卡塔卡的小镇上的外祖父家里长大。外祖父参加并指挥过著名的“千日战争”,退役回到故乡之后,他总是有事没事地将往事和家族史讲给外孙听。马尔克斯的外祖母更是个讲故事的能手,她信鬼神,酷爱占命。她坚信人死后的灵魂将继续存在,她还给马尔克斯讲了许多印第安神话传说,这位神秘的老太太有一种“不动声色地讲着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的本领。有趣的是,马尔克斯还有成群的姨妈和祖姨妈,和他的外祖父母一样大都是讲故事的能手,富于非凡的记忆和想象力。这些都在童年的马尔克斯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据说马尔克斯童年的宅院也是“着了魔”的。他自己后来回忆说:“这座宅院每个角落都死过人,都有难以忘怀的往事。每天下午6点钟后,人就不能在宅院里随意走动了。那真是一个恐怖而又神奇的世界。常常可以听到莫名其妙的喃喃私语。”也许只有迷信能够对童年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以象征性的保护:阴魂走开以前就应该让小孩睡觉;如果听见怪声就是巫婆进了家门;如果嗅到硫磺味就是附近有妖怪。

在传记作家达索•萨尔迪瓦尔的《马尔克斯传》中,作者这样概括:他九岁那年在阿拉卡塔卡偶尔看到了《一千零一夜》开始,20岁在波哥大读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22岁看到了索福克勒斯的著作,他童年时代记忆犹新的鬼怪故事,“外公讲的故事是现实主义的,充斥其间的死人是真实死亡的人;而外婆故事里的死人活着,并且寻找活人以消除自己的孤独”。这一切的阅读和生活一点一滴地潜伏在意识中,早晚有爆发的时候。

1965年马尔克斯和妻子梅塞德斯带孩子去阿卡布尔科度周末,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发灵感,幸运之神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他想起那个著名的开头:多年以后,站在行刑队面前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想必会记起父亲领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么一说彷佛马尔克斯的前半生的生活和创作似乎都是在为了《百年孤独》这本书做准备似的。告诉妻子给他十个月时间,说罢驱车掉头,返回墨西哥城,将自己关进书房。可等拿出可以付印的书稿,已过了一年半,胡子拉碴的马尔克斯将稿子交给妻子。

马尔克斯写作《百年孤独》时的房间

为了写《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变卖,钱由妻子保管安排生活,钱用完了梅塞德斯一声没吭。马尔克斯不知道妻子是怎么让肉店老板赊她肉,如何赊来面包,房东答应她晚交九个月房租的——梅塞德斯将所有家事承担下来,每隔一段时间给丈夫送来必不可少的500张稿纸。

马尔克斯通过创作《百年孤独》来逃离内心积攒多年的家族的孤独感,他创造了一个“魔幻现实”的世界,但也正是这种创作才导致了他与现实世界的决裂。这就是所谓的孤独辩证法。马尔克斯一直对“魔幻”一词耿耿于怀,他多次重申:他的写作并非魔幻,它就是现实。

《百年孤独》1967年第一版封面

从《大屋》到《百年孤独》整整耗去马尔克斯十八年时间,无疑这也是他的集大成之作。作者的笔触再一次从故乡——加勒比海热带小镇阿拉卡塔卡伸出,写了小镇马孔多的兴衰,关于布恩蒂亚家族编年史,里面却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历史,马尔克斯的文学挚友略萨觉察出《百年孤独》的文明象征意义,认为作者勾勒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的主要轨迹,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像外国人侵入镇子,老资格居民罢工罢市,向外国佬举起拳头,独裁政府的血腥镇压,这些惊悚的情节在现实社会都可找到依据。像书中那个令人难忘的吃土的女孩吕蓓卡,其原型正是作家的妹妹马戈特,她在8岁前一直有着偷吃烂泥的习惯;1928年因罢工而导致的大屠杀的细节,科尔特斯•巴尔加斯将军本人及其随后的“四号通令”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百年孤独》之中。

百年孤独》出版后不胫而走,引起万千读者痴迷,不同译本不断出现,马尔克斯为了逃避欢呼和媒体追逐,他决定周游西班牙,实现他的“堂吉诃德之梦”。他去了塞万提斯和洛尔迦的故乡,住在巴塞罗那,除了打发个色人等或外乎短暂旅行,就是躲在书房继续创作,他完成了新作《族长的没落》和一些短篇。

1971年智利诗人聂鲁达从巴黎打来电话邀请马尔克斯参加晚宴,在盛大的晚会上马尔克斯受到各界名流的赞美,第二天余兴未消的他去了曾居住过的拉丁区,寻找弗兰德旅馆,好心的旅馆老板离开尘世,他把多年欠下的租金连本带利还给老板娘,老太太早忘了此事,只为他知恩图报感动。

直到有一天她得悉他获得诺贝尔奖。在《世界报》登了个小启示,诚挚表示将那笔钱归还,这也算是她夫妇对世界文学的小小贡献。马尔克斯为此又专程探望老人家,马尔克斯诚恳地告诉老人,她的贡献在于善良,她没让一个可怜落魄的文学青年流落街头,她和丈夫拉克鲁瓦先生都是好人。这是一件让马尔克斯终生快乐的插曲,也为文坛传为佳话。

《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吉恩·贝尔-维亚达 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此书收入了十一篇不同时期对马尔克斯的采访,清晰地勾勒出他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脉络。相较于作为深刻的自我表达的代表作,访谈可以视为是这位拉美文学巨匠的“即兴创作”,在横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马尔克斯依然在谈论着童年、爱情、文学、政治,马孔多也始终向一批又一批好奇的造访者敞开大门。

翻开《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你会踏上作家和采访者共同铺设的道路,逆着时空隧道,甚至可以说是非线性地开启这次时空之旅。道路两旁是马尔克斯的童年,他的外祖父母,他的冰块,他的爱情,他的卡夫卡、福克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随机推荐

推荐文章